受马国实施出口限制影响 农历新年本地鱼虾价或翻倍

马来西亚对指定鱼类实施出口限制适逢年关,农历新年个别鱼虾供应预料将受影响,价格相信也会随之水涨船高,涨幅介于一成到一倍。

马来西亚17日宣布将从明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对甘望鱼(kembung)、色拉鱼(selar,亦称黄尾鱼)、甘文鱼(pelaling)、鲳鱼和虾实行限制出口政策,以确保季候风及佳节期间国内的鱼虾类供应充足。消息传出后,本地鱼贩纷纷表示,鱼价相信将在新年期间上升。

以农历新年期间受欢迎的鲳鱼为例,平日每公斤叫价14元,新年期间可能涨接近一倍,达到26元;较大的鲳鱼平日每公斤售18元,但到新年可能翻倍至35元。

甘望鱼等小鱼的涨幅则预计较小,市价可能从目前的每公斤10元上涨约1元;每公斤卖12元的鲜虾则可能上涨5角到1元的区间波动。

受访鱼贩指出,每逢斋戒月或农历新年,马国都会限制出口量。对于供应减少,鱼贩虽感无奈,但也都已有心理准备。

鱼贩陈瑞成(65岁)透露,目前从马来西亚进口的甘望鱼已开始减少。“马来西亚国内有需求,出口供应不会那么多。现在甘望鱼大多都从泰国进口,每公斤8元,比马来西亚少2元。”

陈瑞成也说,到了农历新年,新加坡还面对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市场的竞争,马来西亚的渔产“如果叫不到好的价钱不会轻易出售”。

在大巴窑卖鱼40多年的郭姓鱼贩则说:“批发商来货时,价钱如果太高我就不进货,不然我怎么卖也拿不回本钱。”

消费者则对鱼类出口受限持观望态度。洪丽达(57岁,家庭主妇)说:“农历新年期间我会买鱼来蒸,平日卖8元的鱼差不多会涨价到10元。如果涨到10多块钱我就不买了。”

进口新加坡的马国鸡蛋较早前也传出供应可能受影响的消息。对于渔货是否因新马关系出现波澜而面临窘境,新加坡鱼商总会会长李文昭受访时显得无奈,表示在商者“无从做些什么”。不过他强调,马国限制出口对我国渔货供应“完全没有影响”。

李文昭告诉《联合早报》,来自马国的渔产过去五年到10年都占我国进口渔产的一成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渔产(占比四成)。其他进口来源还包括泰国、越南以及北欧国家。

“我们从很多国家进口渔产,不只是马来西亚,货源不成问题。”李文昭也指出,即便是从泰国等较远的区域国家进口,只要购买量足够,价格也不会有显著出入。

有熟悉批发运作的鱼贩指出,我国渔货进口批发商一般农历新年前约三周进行冷藏囤货,到年关前变得奇货可居。对此李文昭表示,这样的加工一般需要大规模的设施,在本地不具备这样的经济效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