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员:市场有望回升 明年除牌公司或进一步减少

回顾与展望

辉立证券交易员叶俊荣受访时指出,截至11月底,今年一共有24家公司除牌。如果12月没有公司除牌,意味着在本地除牌的公司连续两年减少。统计显示,2017年有28家公司除牌,2016年有30家。

吕爱丽 报道

oilailai@sph.com.sg

本地挂牌公司除牌连续两年减少,市场人士认为,明年的市场景气有望回升,除牌的公司可能进一步减少。

FSMOne.com 股票和挂牌基金研究部分析员曾德均受访时说,过去两年,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的公司持续减少。2017年减少九家,今年减少11家。

直至今年11月,一共有739家公司在新交所挂牌。

从各个行业来看,曾德均指出,大约28%除牌的公司来自工业领域,包括Vard控股、傅长春储运(Poh Tiong Choon Logistics)、成功控股(Jaya Holdings)和达丰控股(Tat Hong)等。

曾德均说,这个领域的公司可能在营运上面对困难,一些甚至出现亏损。公司选择除牌,或许是为了让管理层专注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不是追求短期的投资者利益。

除了工业领域,其他领域公司除牌的比率相当平均,房地产占20%,非必需消费品占16%。

根据曾德均观察,一般上,当股市表现不佳,估值下滑,除牌的公司就会增加。“这些公司可能认为低估值,加上投资者不感兴趣,不值得花费成本维持挂牌。”

他指出,明年的市场应该会回升,市场估值也会上升。基于此,曾德均认为,除牌的公司也将减少。“新交所也预期接下来首次公开售股(IPO)的公司有所增加,这是另一个显示市场复苏的指标。”

另外,新交所最近展开公众咨询,有意修订企业自愿除牌条例,加强对少数股东利益的保护。曾德均认为,未来这也有助减少公司除牌。

小标:联储局利率也有影响

不过,对于明年的市场展望,也有市场人士不甚乐观。

辉立证券交易员叶俊荣受访时也说:“公司除牌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取决于市场状况。”

他指出,目前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的本益比大约是11倍,低于过去10年平均。2008年,海指的本益比更跌至六倍左右,创下历史新低。他说:“本地市场的估值还有下滑的空间。”

叶俊荣也指出,市场的并购活动活络与否,和美国联邦储备局的联邦基金利率(FED Fund Rate)脱离不了关系。“若想要收购一家公司,收购成本是主要考量,因为伴随而来的包括该公司原有的债务以及融资成本。利率下降,融资成本就会随之减少。”

联储局的鹰派立场若于2019年趋软,利率上升速度就会减缓。市场估值持续下滑,借贷成本上升速度放缓,叶俊荣认为,这两项因素都会导致除牌公司增加。

不过,有另外一项变数可能影响除牌的数量,那就是中美贸易战。

叶俊荣说,今年有一些本地物流公司被中国企业收购而陆续除牌,“这当然离不开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然而,在美国与中国的贸易纠纷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他预测,中国企业的收购计划或许会被延后,导致并购活动减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