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重力环境探索新知 本地美国人学校学生将科学实验送上太空

新加坡美国人学校是本地首个、也是唯一一所让学生参与太空科学实验的学校。该校两组学生先后在去年中和今年5月将实验送上国际太空站。

许翔宇 报道

hsiangyu@sph.com.sg

将科学实验送上太空,利用地球上所没有的微重力环境探索新知识,如此特殊新奇的实验项目,新加坡美国人学校的学生过去两年进行了两次。学生除了有机会体验进行太空实验的挑战,还可锻炼灵活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技巧。

新加坡美国人学校是本地首个、也是唯一一所让学生参与太空科学实验的学校。该校两组学生先后在去年中和今年5月将实验送上国际太空站。首个实验已完成,第二个实验不久前结束太空之旅,10月底送回学生手中。

实验送往美国随货运太空梭发射到国际太空站

学校同三年前成立的本地起步公司“巴塔查里亚航天企业”(Bhattacharya Space Enterprise,简称BSE)合作。BSE派专人提供培训,引导学生设计和打造实验,接着将实验送到美国,再随货运太空梭发射到国际太空站。太空人会协助启动实验和下载数据。将科学实验送上太空的费用约6万元,涵盖BSE提供的培训、电路板和小型容器等软硬件。

学校第二个太空科学实验,以电镀(electroplating)为主题,由11名介于16岁至18岁的学生耗时数月打造。实验品装在一个约10公分长、4公分宽的容器内,在太空站进行30天实验。

电镀在电子和制造业使用广泛,它利用电解方法使金属制品表层附上一层薄薄的金属保护膜,可防腐蚀、提高导电性。

项目负责教师是该校高中部科学教师伊恩·佩基(Ian Page)。他说,选择这项研究主题是因至今还不曾有人在太空环境测试电镀技术。国际研究显示,国际太空站的微重力(mirco-gravity)环境形成的晶体,质量比在地球上的更好。 “如果我们成功植出铜和青铜晶体,假设它们更为完美坚固,功能相信会比在地球上形成的更佳。这样一来,它们就能应用在多个领域,包括用来制造效率更高的电线。”

实验装置包括两个容器,分别装有铜和青铜离子的电镀液体,液体通电后,促使铜和青铜晶体形成。接下来,学生会分析研究数据,研究结果预计会刊登在美国宇航局网站上。

团队成员苏希·凯迪甘地(Sohit Gatiganti,17岁)说:“参与项目让我了解到,地球上的日常和科学现象,到了太空未必如此……在这过程中,我掌握如何设计一个扎实的科学实验、装置电板等技能。”

去年另一组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是研究辐射对细菌的影响。

曾是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的BSE创办人兼总裁碧杜诗·巴塔查里亚(Bidushi Bhattacharya)说,学生进行的是全新的实验,除了要克服他们未曾碰过的技术难题,还得鞭策自己准时交差,实验才能乘上太空梭升空。“在这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这些都是职场所需的软技能。”

BSE目前还同另两所澳大利亚学府进行类似合作。碧杜诗希望向本地其他学校推荐这类项目,但她发现本地学府对太空实验还不熟悉,对实验是否能安全送达太空站有所顾虑。她和公司团队打算设计另一种成本较低的太空科学实验模式,希望争取更多本地学校参与合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