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奖:投资研发创新 壮大海外市场

景观工程业者蔼美对质量和创新的注重,使它成功打入30多个海外市场,包括对质量要求非常高的德国、瑞士、日本等市场。因为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投资研发,公司从33年前一家小规模的本地公司,发展到如今年营收达到1700万元,其中六成来自海外市场。

对于本地景观工程业者蔼美(Elmich)来说,企业转型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公司从创办的早期就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投资研发。

蔼美创办人李善义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公司对质量和创新的注重,使其成功打入30多个海外市场,包括对质量要求非常高的德国、瑞士、日本等市场。

从33年前一家小规模的本地公司,蔼美如今的年营收达到1700万元,其中六成来自海外市场。

在创办蔼美之前,李善义在一家海事渔业公司工作,一度出入索马里、南也门等危险地区。

有一次他去索马里考察,探讨是否要设立工厂,开车路过一个路障,那里摆了“停车”的示意牌,但道路是畅通的,于是他继续向前开。“突然索马里士兵跳了出来,用枪指着我们。”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把我当成中国人了,不然的话他们可能当场就开枪了。”当时中国为索马里提供援助,因此当地人对中国人还比较客气。

工作了四年后,他认为这份工作发展的前景不大,决定转行。

刚好他的亲戚经营建筑生意,正在寻找防水的方案。李善义通过在渔业打拼几年后,熟悉石油领域,发现可从石油中提取防水的涂漆。

于是他于1985年成立蔼美,为承包商提供防水涂漆。

他坦言,早期的生意不大赚钱,但帮助他打下了基础。

谈到初期的挑战,李善义说:“我缺乏资金,知名度低,客户群小。”在起步的首三年,他甚至没有领取任何薪水。他的秘诀是“坚持不懈”。

90年代初期,李善义发现到城市绿化兴起,于是他开始设计生产绿色屋顶所需要的排水板。

如今蔼美已是本地市场领导者,为发展商、承包商和绘测师提供城市景观、防水、排水和暴雨管理方案。

从事类似业务的本地公司少于10家,据了解,它们所提供的产品种类只有蔼美的20%至70%。

李善义本身是工程师出身,他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海事建筑学士学位,对原材料特别讲究。

蔼美使用再循环塑料来制造产品,例如暴雨储水池、基座(pedestal)、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墙所使用的排水板。

李善义说,再循环塑料比新塑料来得便宜,更重要的是,它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价格便宜不是目标

公司在马来西亚工厂采用的再循环塑料,都会检查和审核,从设计草图到产品完成,他和公司的工程师都有专业能力判断它们的实用性。

但价格便宜绝对不是李善义要追求的目标,相反的,他以产品的高质量为荣。

他分享道,一家德国客户在使用了蔼美的产品后进行评估,各方面的得分都非常高,唯一较低的评分是“价格”,因为公司产品相对更加昂贵。

这就是蔼美产品能够出口到30多个国家的主要原因,包括德国、瑞士、日本和美国这些以高质量著称的市场。

李善义说,倒是本地市场有时不那么注重高质量,更加追求低成本。而为了压低价格,产品的质量便会打折。

而且,本地有些人还认为,新加坡的品牌不如外国品牌。

为了证明这些人是错误的,李善义积极推动研发创新,公司每年的营收当中,约5%会花在研发上。

公司去年营收1700万元,意味着约85万元投资于研发工作。

这些研发的成果是,公司拥有160多项知识产权(IP),其中50多项是专利(patent),包括正在申请的。公司每年维持这些知识产权所需的费用便高达30万元,过去15年来至少在知识产权上耗资400万元,对一家中小企业来说,是笔相当庞大的数额。

他说:“我不要生产和别人一样的产品。”

李善义解释说,专利注册相当困难,必须要证明这项设计拥有全新和独特的地方,一旦注册,专利能确保公司的产品不被别人抄袭。

蔼美也积极投资科技,例如早在90年代便获得了ISO的认证,是当时第一家这么做的新加坡防水方案公司。

公司投资了1万多元购买3D打印机,可打印产品原型。

此外,公司也设有完善的业务持续(business continuity)管理系统,为所有的资料信息做了后备。李善义说:“如果我的办公室失火,可以在三天后恢复正常运作。”

不断超越自我

超越其他公司不是李善义唯一的目标,他更是要不断超越自我,有时候不惜损失自己的市场来推出新产品。

就拿基座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产品来说,这是不少户外空地下起支撑作用的部件。为了满足不同客户对不同高度基座的要求,同时方便运输,节省空间来降低运费,李善义先后研发出好几种产品,最后推出了一种可以通过旋转调节高度,并容易锁定高度的基座。

而在研发的过程中,开发出的有些产品市场需求不大,或者不久后被新产品完全取代,导致公司蒙受投资损失。

例如,为了生产一套基座产品,先要制作模具,这成本便可高达1万美元(约1万4000新元),要回本的话,得卖30万件产品。

李善义指着一套被淘汰的基座产品说:“这个只卖出了不到5000件,不过这是生意的一部分。”

在访问过程中,他非常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各种产品,并分享其中独具匠心的设计。

公司的最新产品包括耐火的绿墙和基座,相信是市面上耐火评级最高的产品,供应给星耀樟宜(Jewel)。

李善义说:“我其实是个完美主义者。我要在客户发现问题之前,先解决问题。”

“在区域市场,如果产品出现问题,我也许可以跟客户说,我给你换一个吧。但如果是德国客户,就没有下一次了。”

李善义热衷于设计创新,不论走到哪里都在寻找新点子。

他随身带着笔记本,一有点子就立刻画下草图,也会用纸板做模型。

他最喜欢在出国旅游时,到当地的手工店、储藏工具店,甚至是宜家(IKEA)店走走,看他们如何摆放商品,汲取灵感。还有一次,他在搭游轮时还灵感大发呢!

业务遍布30国

去年公司来自海外的业务贡献首次超越本地,如今海外营收的占比已经增加到六成,业务拓展到非洲、亚洲、欧洲、中东和美国的30个国家。

公司于2001年在澳大利亚设立业务,李善义说:“本地市场已相当饱和,而且我们已是最大业者之一,增长空间有限。”

由于自己在澳洲念大学,他对当地市场相对熟悉。澳洲的成本高,人口稀少,一般都从欧洲进口这类产品,因此新加坡企业在当地拥有成本和时间的优势。

他笑说:“如果你星期五下午找欧洲公司,他们会告诉你下星期一,但新加坡公司就会立刻回复。”

之后蔼美把目光放得更远,瞄准欧洲市场,通过参加海外的展览会,争取到一家分销商与其合作,打入德国市场。

除了公司的增长来自海外的营收,李善义表示,这也让公司学习到海外最新的科技,例如德国、瑞士和美国这些市场,都拥有先进的科技。

近年来,公司也进军中东市场,为当地供应暴雨储水池。

李善义说,中东气候干燥,但下起暴雨来积水非常严重,影响交通。

产品处处可见

蔼美的产品在本地处处可见。

例如,宏茂桥工艺教育中区学院的垂直绿墙和新加坡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的绿色屋顶,都是采用蔼美的排水板。

许多办公楼、私宅、组屋、诊所、医院和学府的垂直绿墙,也是用其公司产品。

海外比较值得一提的项目包括:德国柏林市中心的国会大楼(Reichstag)使用蔼美的基座;迪拜莱佛士酒店、菲律宾的City of Dreams使用公司的排水板,美国新奥尔良的植物园使用公司的垂直绿墙系统。

E50“特别认可奖—企业转型”获未来经济理事会支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