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涨环比跌 是涨还是跌?

最近新闻报道,我国零售销售指数9月份同比上升1.9%,经季节性调整后环比下跌0.4%。

我们有时也会发现,同一个经济数据,媒体A报道上涨,媒体B报道萎缩。细看一下,一个是同比,一个是环比。

那么究竟是涨还是跌呢?应该看哪一个?

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说法的含义。

“同比”,有时也用“年比”,就是与去年同时期相比较。9月份同比,就是今年9月和去年9月进行比较。

“环比”则是现时期和此前一个时期比较。每季度发布的数据环比也称为“季比”,如第二季和第一季比较。每月数据的环比就是“月比”,如9月和8月比较。

总体来说,国内生产总值(GDP)、制造业、零售销售和非国内石油出口(NODX)这些数据,大多时候以同比数据为主。

这是因为经济活动有季节性因素,例如年底假期和农历新年,经济活动往往放缓,工厂节假日停工,但对于零售业来说却是旺季。前来新加坡的游客来访人数往往于8月和12月的旺季更高。

其实,这也适用于企业业绩,对于不少行业如银行业来说,第四季的业务相对淡静。

因此,若是看环比数据,可能会掩盖潜在的趋势,让人对情况作出错误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的农历新年时间不同。例如今年的农历新年在2月,去年则在1月份。所以经济师有时把1月和2月的数据综合起来看,去除农历新年的影响。

即便是同比也会受日历变化的影响,比如某个月份有五个周末,但去年同期有四个周末。由于国人喜欢在周末出门消费,这个日历因素可能会导致今年这个月的零售销售表现更好,而实际情况可能不相上下。

不过,光看同比增长的数字,不足以了解情况。例如上月增长10%,看似不错,但其实之前几个月增长都超过20%,说明有走软的趋势。这时就能参考环比数据进一步分析。

房地产销售和房屋价格指数则多用环比数据,可更好地衡量楼市的温度起伏。

为了让环比数据更有意义,当局在收集和统计数据后,会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这就是常见的“经季节性调整”(seasonally adjusted)。

在分析经济数据趋势时,也常见“基线效应”(baseline effect)一词。

例如,我国9月份的非石油国内出口同比增加8.3%,优于8月份的5%。研究机构野村(Nomura)指出,同比增幅扩大,是因为低基线效应。

这就是说,去年同期的表现比较差,使得今年的增长幅度相对更大,但这并不一定代表今年的表现好。

反之,高基线效应就是说去年同期的表现比较好。同样,这时可参考环比数据。

总得来说,结合同比和环比两个数据,能更好地解读经济增长趋势。

《博学多财》——从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理解常见的经济和财经术语和课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