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新临床与教育研究 特需孩童指南更新辅助信息

供特需孩童家长参考的指南增添更多信息,让家长协助孩子融入学习、选择适合的学校等。手册也更新主流学校和特别学校现有的学习辅助、特需学生的升学途径,以及特需孩童强制教育的信息等。

胡洁梅 报道

ohkm@sph.com.sg

无法根据场合适当地与人打招呼、叙述与理解他人有困难,这些可能反映社交沟通障碍的特征添加在专业作业指导方针,以更有效地引导特需教育和医疗工作者评估特需孩童的需要。

供特需孩童家长参考的指南也增添更多信息,让家长获取贴士协助孩子融入学习、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等。

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教育部第二部长英兰妮昨天在特别教育研讨会致词时,分享这个领域的一些工作进展,其中包括更新专业作业指导方针。

这份手册是在2011年由教育部、国家福利理事会、心理卫生学院等制定,收录各类学习障碍的特征、特需学生的升学途径等。英兰妮指出,这份手册已更新,融入新的临床与教育研究。准确地诊断工作至关重要,以让特需孩童获得及时的辅助,因此评估工作要保持一致的高素质。

教育部透露,除了添加有关社交沟通障碍的内容,手册还更新主流学校和特别学校现有的学习辅助、特需学生的升学途径,以及特需孩童强制教育的信息等。

中度至严重特需学生
共有约6000名

本地目前有约6000名中度至严重程度的特需学生就读于全岛19所特别学校,这些学生占特需学生的两成左右。

英兰妮透露,约2万4000名有轻微特殊需求的学生则在主流中小学上课。其中包括九成的听障学生、八成的视障学生、五成的体障学生,以及45%患自闭症的学生。约八成在中学后会继续到初级学院、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升学。

英兰妮强调:“我们的宗旨是提供一个包容的教育环境,尽可能让适合的孩童在主流学校上课,与此同时确保有高需求的学生可获得所需的专门照顾……特需孩童融入主流的学习对他们有益,可帮助他们为人生做好准备。同样重要的是,其他孩子能学习包容、接受并与特需孩童成为朋友。”

从明年起,除了获教育部批准在家自学的孩童外,特需孩童须接受强制教育。她指出,强制教育在2003年推行时,未针对特需孩童,因当时的特别学校还不足以满足需求。随着特别教育领域有所提升,其中三所学校也扩大收生人数,她相信所有中度至严重程度的特需孩童都可在特别学校上课。

扩大音乐表演机会
教师建立学生自信获奖

昨天,四名教师也获颁杰出教师奖,其中一人是在新加坡脑性麻痹联盟学校任教的陈丽欣。她通过音乐扩大学生的表演机会,希望建立他们的自信。她曾为学生安排在度假屋的露营活动,并让学生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交流三天,与当地的特需学校学生一起呈献音乐演出。

陈丽欣(27岁)说:“我希望让学生走出舒适区,和其他国家的朋友交流,在没有家长的陪伴学习独立。这份工作需要我们去了解每名孩子。我喜欢与学生交流,当我看到孩子越来越有自信,期待去学校,就很有满足感。”

特别需求者协会东陵学校体育部主任黎振宁(42岁)则是其中一名获颁特别教育硕士奖学金的教师。他12年前从主流学校转向特需教育,希望通过进修提升专长,日后加强学校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获益。

两年主办一次的特别教育研讨会有约2600名教育工作者、医疗保健人员等出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