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指种族集居课题不容忽视 全国三成组屋已达种族比例顶限

政府在1989年推出种族比例政策,确保不同种族国人生活在同一个组屋区里。领导这项研究的梁振雄博士认为,种族比例政策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如果没有设下顶限,问题恐怕会更严重。他呼吁政府投入更多资源研究种族比例政策的成效。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截至今年7月,全国8700座组屋中,已有三成达到任何一个种族比例的顶限,规定屋主须把组屋出售给同个种族的买家。

由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IPS Social Lab)主管梁振雄博士领导的研究发现,有超过10个规划分区里的所有组屋都已达到至少一个种族比例顶限。

其中,中峇鲁、荷兰通道和碧山东等分区(subzone)100%的组屋已达到华族比例顶限;兀兰西和北海岸(North Coast)已达到马来族比例顶限,而甘榜爪哇、海军部和北海岸分区则已达到印族比例顶限。

市区重建局把各个规划区(planning area)进一步划分为分区,这些分区一般围绕邻里中心或活动中心等中心点,一个规划区可涵盖10多个分区。

种族比例政策明年满30年

明年3月,限定组屋种族比例的政策(Ethnic Integration Policy)就推出满30年。梁振雄自2016年起,就率领团队利用公开数据做统计,以了解这项政策的成效。

团队发现,截至今年7月,全国已有三成的组屋达到任何一个种族比例的顶限,屋主须把组屋出售给同个种族的买家。2016年团队展开统计时的有关比率是27.9%,隔年则是29.6%。事实上,1989年推行组屋种族比例政策时,达任何一个种族比例顶限的组屋已占了24.4%。

团队也发现,截至今年7月,18.2%的组屋达到华族比例顶限,而达到马来族和印族比例顶限的组屋分别占4.8%和7.7%(见表)。

梁振雄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这说明种族集居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种族比例政策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如果没有设下顶限,问题恐怕会更严重。”

政府在1989年3月推出种族比例政策,确保不同种族国人生活在同一个组屋区里。为加强灵活性,建屋发展局分别为组屋区和每座组屋设顶限,这两个顶限普遍高于全国人口比例。

例如,华族占全国人口的74%,组屋区的顶限是84%,而每座组屋的顶限为87%;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14%,组屋区的顶限是22%,而每座组屋的顶限为25%;印族和其他种族占全国人口的12%,组屋区顶限是10%,每座组屋的顶限为13%。

梁振雄指出,种族比例政策能够避免个别组屋出现过多同一种族人口集居的情况,但个别组屋达标并不表示整个组屋区不同种族的比例就能符合规定。他和团队未能从公开资料来源中,找到合适的数据以确定不同组屋区的种族比例是否达标。

他呼吁政府投入更多资源研究种族比例政策的成效。“举个例子,我们应当探讨华人在马来人较多的地区生活后,对各种事务的观点是否会因此受影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