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男裁缝师 登门为你量身做衣装

如果一个人西装笔挺、拖着一个大行李箱走进办公大楼与客户见面,大家或许会猜他是名律师。

周德晶(31岁)就是以这样的装扮踏入一家跨国企业,从行李箱拿出一叠叠厚重的夹子,但夹子里装的是数千种布料和样本。

他并非一名律师,而是一名“移动”裁缝师。这是专门登门见客户,以及到不同商场“扎营”营业的新一代裁缝师。

其实,周德晶在创业之前是一名客户经理,工作了三四年。他那时候的收入可观,时而能达到五位数。

不过,面对与日俱增的竞争,而且自己向往创业,他在2014年决定辞职并投身进入裁缝行业,设立了Assemble Singapore。

他说:“之前在银行工作时,我得注重装扮,因为这是与客户见面最基本的要求。”

另一个加入这行的理由,则是他四年前到广州定做12套衣装时损失6000元。他忆述,所有的衣装尺寸都有误,不是过于宽松就是太过紧身。他想到,如果是在本地制作的话,那或许会有更好的成品。就这样,周德晶就踏上了创业的道路。

通过YouTube视频及参访制衣厂学艺

问及他是如何学习裁缝手艺,他透露是通过观看YouTube视频,例如学习如何系上钮扣、为客户量身等。他同时也在网上论坛和其他同行交换意见,探讨哪些布料较流行,如何寻找供应商等。

另外,他几乎每天都到一家制衣厂,向车工(seamstress)和裁缝师等学习手艺。万事俱备之后,周德晶先从身边朋友开始,为他们量身定做衣装。

不过,没有企业家起步是一帆风顺的,他也在过程中遇上问题,并及时纠正,从中学习。

他举例说:“每一种布料的伸缩性不一样。虽然以同样的尺寸缝制衣装,但成品穿起来会不一样。”

周德晶负责这主要业务,未婚妻柯凱龄(32岁)则负责推广服务和品牌,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寻找新顾客,或者与其他业者探讨合作机会。

他说,创业第一年只有100名顾客上门,但靠着顾客口碑与社交媒体用户的好评,业务逐年增长,去年顾客增加10倍至1100多名。他透露,公司经营半年后转亏为盈。

顾客年龄介于19岁至40岁,有的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上班族,也有快要结婚的人士。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两年前,一名患病的七旬祖母即将离世,希望送礼物给毕业的孙子,因此带孙子来定做大衣。

“孙子并不知道,祖母要求我在大衣里用金丝绣上圣经经文,鼓励孙子成为一名优秀的男子。”

裁缝业数码化以提高效率

为了让工作更有效率,周德晶也将科技注入这个行业,将客户尺寸写在纸张及开收据等方面数码化。

他忆述,当时发现有一名准备结婚而定制大衣的顾客是应用开发者,对方之后也为周德晶“量身定做”设计应用,还获得标新局生产力与创新优惠计划(PIC)的津贴资助。

这样一来,周德晶量了尺寸后,将资料写在平板电脑上,同时输入顾客要求的布料等。当他开单时,顾客会收到电邮单据,制衣厂和布料供应商也会同一时间收到相关信息,例如新顾客所需要的材料,并可以开始准备。

“没使用这应用前,我得花三到四天,向供应商要求布料,再将布料送到制衣厂。”

他补充,应用的另一好处是顾客下次回来,无需重新量身,这不但可节省时间,也可确认自己上一次选择的布料,避免重复购买。

周德晶本月设立了自己的店铺,并透露接下来也会让顾客在大衣里绣上内衬(lining),这可以是夫妻合照,或是自己喜欢的照片。

在大众的印象中,裁缝业是个夕阳行业,或是到泰国定做并在几天内就能取货的概念,而周德晶正想要颠覆这种刻板印象。

他解释,制衣的过程少不了慢工出细货的道理,而他已采用科技加快流程,让顾客一般上能在两至四周内取货。

他说:“现在也有不少年轻裁缝师加入这行,这种友好的竞争环境也能让我们携手壮大行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