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是唯一出路

就势

论市

许丽卿

kohlykg@sph.com.sg

或许董姿彦说中了许多新加坡人的心事,如今她已勇敢“走出去”,并成功站上别人梦寐以求的大舞台上,

对本地中小企业来说,在一些外国企业公开表示要通过新加坡作为“跳板”走出去之际,它们是不是更要勇敢大步地走出去?

《中国新歌声2》总决赛已落幕两周,但排名第三的本地“爵士女神”董姿彦,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专访时的一席谈话至今还在我脑海中回荡。

她说:“我很多年前已经意识到,我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可以站上更大的舞台,可是我一直没有信心走出去。”

董姿彦认为,这是因为新加坡国小,造成国人没信心“走出去”。

实际上,正因为我们国小,才更要走出去。本地电视剧《出路》主题曲《我吃得起苦》歌词不就是这样唱:“走出去就有路,寻见了就有福”吗?

因为本地市场有限,无论企业、演员或歌手,为了更好的发展,“走出去”是唯一的出路。

国人走不出去的理由,可能是缺乏信心、资金不足或没有门路等,他们并非“不想”走出去。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最新的中小企业意见调查报告显示,有更多本地企业打算在未来三年进军海外市场,但它们担心“走出去”的路不好走。

希望得到大企业牵手

在和一些商界领袖对话时,他们最大的体会是,本地企业要成功闯荡海外市场,必须要有大企业的牵手,走出去的道路才会比较顺畅。

一些商家还特别感受到,在国外有业务的政联公司,并不会特别关照本地企业,这和一些国家的企业的做法恰恰相反。

商界领袖深信,大手牵小手的做法,有助于减少本地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跌倒的遭遇,由大企业带小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机会也比较大,因为许多成功企业都是互相带动的。

有个商家甚至建议,我们或许可以参考中国那种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做法,先让一些公司变得更加壮大,然后由它们带动其他公司发展起来。

俗话说,靠人不如靠己。私营企业自动自发,由大带小自救求存,或许会走得很辛苦,但总比什么都不做、一味等着政联公司来搭救更为有效率。

在国际舞台上,无论本地中小企业或大型公司,都需要在陌生的战场上和国际各大公司竞争,如果本地中小企业能获得大企业的护航,或组成财团,一起应对国际竞争对手,这对双方都有利。

在企业之中,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会被认为是处于劣势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的普及,竞争的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变得越来越平等,商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在目前的颠覆时代,一旦中型企业拥有一个好的产品或者服务,他们可以快速地以一个廉价的方式,将这个产品或者服务推到市场上。

例如像亚马逊(Amazon)、PayPal、面簿(Facebook)、优步(Uber)和民宿出租网站Airbnb等,过去没什么名气的小企业,都利用创新和颠覆性的科技取得了全球支配地位。

中小企业只要够创新
可颠覆整个商业世界

为了把握这些机遇,并取得稳定的增长,本地中小企业需要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来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做事方法。这意味着,时代变了,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需要大企业的护航才有能力“走出去”,对某些行业,只要够创新,就可利用颠覆科技来颠覆整个商业世界。

所以说,中小企业若转型成功,也有望击败大公司。而且,有调查显示,本地中小企业在海外的能力和成就,并不输给大型企业。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今年初发布的“国际化调查”报告显示,新加坡公司在2015财年的海外营收,同前一个财年相比增长4.2%,比同一时期的1.3%总营收增长高。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的海外营收占比增长三个百分点,而大型企业的则增长一个百分点。

海外营收占比超越大型企业

此外,整体而言,中小企业的海外营收占总营收的53%,而大型企业的海外营收则占近40%。这是中小企业首次超越大型企业。

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本地中小企业也有能力在海外市场大展拳脚,而实际上,有很多企业都已走出去,并且取得可观的拓展业务的成果。

中小企业走出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勇气、信心,也需要帮助。政府给予中小企业的援助并不缺乏,过去这些年来,不断推出各种援助计划,显然已成功帮助许多企业进军海外市场。

董姿彦说,新加坡人往往对自己没什么信心,包括她自己。“可能因为我们是小国,我觉得新加坡人跟我一样,缺乏一种自信 ,觉得要有人家认可,我们才相信自己。”

或许董姿彦说中了许多新加坡人的心事,如今她已勇敢“走出去”,并成功站上别人梦寐以求的大舞台上,对本地中小企业来说,在一些外国企业公开表示要通过新加坡作为“跳板”走出去之际,它们是不是更要勇敢大步地走出去?

新加坡市场实在太小了,国际竞争又越来越激烈,即使本地企业不走出去,外国企业也会攻进来。本地企业的最好防守策略就是进攻,走到海外市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