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购物天堂” 打造“美食天堂”

就势论市

商场引进更多门槛较低的餐饮业者并不算坏事,一来可快速填满零售面积,二来消费者有更多餐饮选择,还能为商场注入活力。

在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迈克·艾里斯眼中,新加坡的岛国饮食文化非常丰富,新加坡人或许是全世界最有热忱的饕客,难怪本地的米其林星级餐馆逐年增加。

今年5月底,数百名苹果迷通宵排队进入位于乌节路骑士长廊购物中心(Knightsbridge)专卖店抢购的盛况,记忆犹新。

两周前趁一年一度的热卖会正在进行,到乌节路感受一下我国经济的温度。或许天气太热,路上人潮不多,但进入商场,却见识了零售业的“冷暖”。明明大家都打着二到八折的优惠,有些商店门可罗雀,有些却挤满了人,例如某西班牙品牌连锁时装店里,人潮涌动,试衣室外和付款处都出现长长的人龙,这种一冷一热两极化的景象,在一些大商场相当普遍。

如果有人问我,今年的新加坡热卖会“热不热”?我的回答是:“零售业冷,餐饮业热”。至少我亲眼看到几乎所有大型商场里都有一个现象,就是在商店里购物的人潮不多,见不到类似“果粉”排队抢购的盛况;餐馆外却大排长龙,想吃一餐至少要等上45分钟到一小时。美食区则挤满人,一位难求。

如果根据数据,本地零售业表现有所改善,4月份的零售销售指数同比增加2.6%,创九个月来最强劲增长。其中手表和首饰销售增加14.3%。

新加坡零售业不景,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五六年来,面对网购冲击、游客开支减少,以及邻国的竞争等各种因素,导致本地零售业吹冷风,我国这个“购物天堂”也失色不少。

其实,零售业冷风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吹起,例如美国的零售实体店,已经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关店潮,上两个月有报道说,短短三个月内,美国共有14家连锁零售业者寻求破产保护,包括服饰零售商The Limited、Wet Seal、BCBG Max Azria等。连锁鞋店Payless则将关闭400间店面。

商场餐饮区面积逐年扩大

在新加坡,近年购物商场的空置率已达7%至8%,即使租金有所下降,一些业者还是难逃关闭店面的命运。

每年六七月举行的大热卖,再也挽救不了遇冷的零售业,购物商场业主只好改变租户组合,以减少零售面积空置率。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商场业主开辟更多餐饮区或美食区,一些商场的餐饮区甚至比10年前的大一倍,几乎占了商场40%至60%楼面。位于市区的丹戎巴葛中心,其餐饮空间更是占了70%的商场面积。难怪有外国朋友开玩笑说:新加坡的购物商场更像美食广场了。

根据仲量联行的一份报告,新加坡的餐饮空间一般在商场的占比都超过30%,比其他国家高,香港的有23%,而欧洲仅占10%至15%。

对商场业者来说,将商场空置单位转为餐饮或美食区,必须投入一笔改装费,但租金收入未必会比租给卖服装的高。然而,为了减少空置率及避免失去租金收入,业主只好这么做。

这也算是我国商场的一个特色,或许外国商场业主也在观察我们的这种模式。引进更多门槛较低的餐饮业者并不是坏事,一来可快速填满零售面积,二来消费者有更多餐饮选择,而且还能带动人潮,为商场注入活力。

扩大商场餐饮空间,可以为习惯在外用餐的本地饕客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加上新加坡具备打造美食天堂的条件,林林总总的美食齐聚狮城,餐馆、食阁、小贩中心、咖啡店等随处可见,已经打造出深具本土风味的饮食文化,足以让外国游客掏腰包享用美食。

过去,本地老饕要上“米其林”餐馆还真不易找,如今“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一共給了新加坡38颗星,就连两家小贩——“吊桥头大华猪肉粿条面”和“了凡香港油鸡饭面”都获得一星。人们要在新加坡享用米其林美食,还有什么难?

在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迈克·艾里斯(Michael Ellis)眼中,新加坡的岛国饮食文化非常丰富,新加坡人或许是全世界最有热忱的饕客。难怪本地的米其林星级餐馆逐年增加。刚出炉的《新加坡米其林指南2017》就有38家餐馆和小贩上榜,比去年的29家多。

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政府也预测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会高过去年的2%,这个乐观数据有助加大消费者的信心。

民以食为天,新加坡应该在力保“购物天堂”美誉之际,也乘搭米其林的顺风车,积极打造“美食天堂”,但首先得解决餐饮业所面对的人手不足困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