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新加坡河的金禧桥设计成弧形,衔接鱼尾狮公园和滨海艺术中心,建造过程共用了28个月,耗资1970万元。其桥身中央同滨海大桥连接,桥面宽六公尺。到了跨年倒数等人潮拥挤的活动期间,更多公众将能在这里找到观景的好位置。
杨丹旭 报道
yangdx@sph.com.sg
在今年的国庆庆典及年底的跨年倒数活动上,到滨海湾参加庆祝活动的公众将能站在新建成的金禧桥上,观赏烟花绽放的美景。
为新加坡河两岸景点
提供无障碍通行
这座跨越新加坡河的崭新行人桥耗资1970万元建造,建设过程长达28个月。它自然地衔接鱼尾狮公园和滨海艺术中心,公众穿行于两者之间时,无须再走楼梯上滨海大桥(Esplanade Bridge)的步行道,使用轮椅代步或是推婴儿车的公众也能通行无阻。
金禧桥设计成弧形,象征鱼尾狮吐出的水柱。桥身中央同滨海大桥连接,桥面宽六公尺,是滨海大桥一侧行人走道宽度的三倍。到了跨年倒数等人潮拥挤的活动期间,更多公众将能在这里找到观景的好位置。
建造金禧桥的想法最初由建国总理李光耀提出。2004年,时任内阁资政的李光耀到访滨海湾时发现,滨海大桥的设计并未考虑到行人的方便。
还没有金禧桥时,公众要来往于滨海艺术中心和鱼尾狮公园,必须到滨海大桥两端的楼梯走上桥,再沿着大桥的步行道行走。一碰到滨海湾举行国庆庆典或跨年倒数等大型活动,滨海大桥狭窄的步行道总是拥挤不堪。
李光耀当时对市区重建局说:“如果人们无须走楼梯上桥,就能从榴梿壳(指滨海艺术中心)走去浮尔顿一号(和红灯码头),滨海长廊将吸引更多人潮。请你们的工程师想个办法,以高度更低、更亲步行的方法把两岸连接起来。”
市建局之后展开探讨,最终决定建造一座行人桥。金禧桥的设计和规划用了整整一年,并从2012年11月开始动工建造。这也是继五年前落成的螺旋桥后,市建局在滨海湾建造的第二座行人桥。
采用预制技术
减少对周边活动影响
为了让桥的外形简洁美观,更好地融入滨海湾环境,而且不影响穿梭于桥下的船只,整座金禧桥只用了两个细柱形桥墩,每个桥墩用来承重的桩柱(pile)和桩承台(pile cap)都埋在河床底下,这给建造工程带来很大难度。
此外,金禧桥位于市中心,周边是我国标志性的城市风景线,如何在建造时减少对周边活动的影响,也是工程的一大挑战。
市建局工程项目管理署长卢百财受访时说:“这个施工场地受到很多限制,为了减少对周边商业活动的影响,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定得在水上展开整个施工过程。”
他指出,建筑工程采用预制技术,桥身由61块大型预制结构组成,这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工序,缩短工程所需时间;安装预制结构只需10名工人,节省了40%的人力。
上月29日建国总理国葬仪式当天,市建局提前开放这座行人桥,方便前去送别的公众。金禧桥将在今年11月与“金禧之行”步行道一起,举行正式启用仪式。
卢百财说,无障碍通行是滨海湾整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他希望金禧桥能更好地改善滨海湾的连接性,方便行人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