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世界生育率持续下降,亚洲、非洲、拉美下降明显,欧洲鼓励生育有一定效果,俄罗斯、瑞士等国有明显提升。在维基百科最新的全球生育率统计表中,东亚区域简直是各种拖后腿:
中国大陆1.55(排名186/224),倒数5名则分别为:韩国1.25(排名220/224),香港1.17(排名221/224),台湾1.11(排名222/224)澳门0.93(排名223/224),新加坡0.8(排名224/224)。
新加坡政府为了寻求生育平衡,提高生育率,可谓煞费苦心:报纸上随处可见鼓励结婚生子文章呼吁新加坡人多要孩子,各类亲情公益广告创意多多,而且政府拨款增加预算为新生儿家庭提供育儿花红,以有两个孩子的中等收入家庭为例,在孩子均满7岁时共享有奖励配套总值约14.2万新币(约合70万人民币)。
除此之外,政府还规定,只有结婚才能申请政府组屋,如住在离父母近的组屋内还可额外获补贴,并限制郊区“鞋盒公寓”的数量等各种措施,借此鼓励夫妻生育子女。居高不下的房租,让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单身青年过得总不那么舒坦,只好与他人合租一套房子甚至是分享一个卧室;合租不仅没隐私,若遇到不讲理的房东和合租伙伴更是郁闷。只好结婚,才感觉生活质量有了点保障。说吧,你是结婚呢还是结婚呢还是结婚呢?
可是即便有了这软硬兼施的各种条例,新加坡生育率却岿然不动一直排在倒数第一。政府“催生”不奏效,到底是为何?新加坡眼总结了4点原因,与大家分享:
1.生活费高涨
新加坡生活费贵,虽然看起来赚的不少,但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外来年轻人来说,去掉房租、吃饭、交通费等固定花销,其实存不下太多钱。除了生活费贵以外,新加坡生孩子更贵,普通生产四五千新币,月嫂一个月两三千新币,如剖腹等上万新币也不足为奇。如果婴儿早产,黄疸,那一天一千新币根本兜不住,卡里余额5位数的,是真心不敢生。
2.孩子给父母带来的经济压力与升职风险
首先,新加坡工作压力大,加班加点是常事,半夜到家还要赶紧补眠第二天继续早起上班(当然中国北上广港澳台日韩也都是差不多的加班文化,恰巧在统计中我们也看到港澳台韩国的生育率也都排在最末)。就算有时间生,也没时间带:产假从8周-16周不等,产假休完恐怕也不能像没娃时一样奋勇拼搏了吧,加班完回家还哪里有时间带孩子?生而不养,那是万万不行滴。
3.老人长期签证越来越难,本地老人不帮忙带孩子,幼儿园死贵
在新加坡长居的外国人,甚至永久居民,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申请长期签证越来越难。就算抱着孩子去ICA哭,也未必有效。老人只好轮流申请旅游签证过来帮忙带,也够折腾的。本地新加坡人呢,老人是不帮忙带孩子的。新加坡眼曾经推送过一篇文章,孩子的外婆提出要女儿支付一个月1000新币的薪水,并且交CPF(类似于公积金)才肯帮忙带娃。上幼儿园?一个月从一千新币-两三千新币,肉疼啊。
4.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一代,对生孩子持更谨慎的态度
当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年轻人受到越来越高的教育,在婚姻及繁衍后代这人生大事上,便更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遵循繁殖本能。新加坡眼今日恰巧读到广州日报作者陈周的观点,一并与大家分享:
东亚地区生育率低,除了社会文化因素外,还需考虑当地政治经济背景。东亚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快,传统家庭结构已发生变化,女性成为直接生产力进而发展经济。一旦被发动“走出来”的女人,很难再“走回去”;在人口统计学中,有一个通行全球的现象: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生育率强烈负相关——即一名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生育孩子的数量会越少。那么,东亚女性直接参与经济的过程中,其受教育程度日趋提高。中国大中城市、日本、韩国等东亚女性受教育程度及升学率甚至出现高于男性的趋势。如此背景下,女性受教育程度急速提高伴随生育率急剧下降,就不足为奇。
对个人来说,东亚女性生育率下降,是因其很难同时兼顾好工作和家庭,但从宏观角度说,这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模式要面临的“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女性要积极参加经济活动,也因生理原因担负人口再生产的责任,这两个职能都在争夺女性资源。日本就是面临这个矛盾的典型,“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架构相对稳定,但较低的女性就业率使其经济发展后继无力。因此,安倍提出“女性经济学”,就是试图通过提高日本女性全职就业水平提高GDP;同时,日本面临严重的“少子化”,生育率极低,如果“女性经济学”成功推行,那么日本将面临更严重的人口问题。
除了“生产”与“再生产”的矛盾,“后发现代化”国家都经历急速的市场经济化过程,这也是一个迅速将“自然人”变成“经济人”的过程,低生育率成为该过程中的副产品。在现代经济社会,女性作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对于生育的考虑日趋成为一个“经济选择”。对东亚各国来说,女性个体层面的“理性选择”,实乃与国家层面的“鼓励生育”政策背道而驰,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将是难以破解的社会难题。
关键词:全球生育率,新加坡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