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新加坡奖学金的斯坦福女博士,为何给同学投毒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去年因涉嫌向其实验室同学投毒而被逮捕的斯坦福大学博士生欧阳湘宇,15日在美国被判罪名成立,被判缓刑监视3年,以及社区服务176天。

640

此案曾经沸沸扬扬,而今再次读到这条令人唏嘘的新闻,看到当事人那张稚气未脱、简单纯净的笑脸,心里还是感到深深的难过和惋惜。一个拿着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癌症研究的未来的女科学家,能够熟练监控甚至改变细胞的结构、能够探索复杂的人体化学反应,但却无法控制自己头脑中的一丝邪念,无法阻挡那双投毒的双手。

去年的报道

640(2)

法官称该判决是参考了关于她的报告和被害者的身体状况,并清楚欧阳湘宇正在接受心理治疗,但并未公布她目前的精神状态。再参考媒体的报道,可以肯定该女生应该是有一定的心理疾患和精神问题。心理问题通常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量变过程,如果在她以学霸之姿一路横扫千军万马的求学历程里,周围的成年人能够及时发现她的精神异常并作出适当的疏导和挽救,或许悲剧不会出现。无论从生命本身的可贵,还是从社会培养一个科学精英所付出的成本来看,挽救一个可造之材,都是应该且值得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这些一路名校毕业,淘汰了无数同龄人,拿着最高奖学金去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深造的孩子们,都是人中龙凤,都经历过残酷的竞争与博弈,最终都该具备笑傲江湖、睥睨天下的英雄胆略。但其实,无论身处哪一个阶层,竞争并不会减少,甚至越往顶层攀爬,竞争会更加激烈,因为对手的素质也在相应的提升,而强者之间的博弈尤其残酷。从小捧着奖状、奖杯、奖学金一路高歌的优等生,在越来越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道路上,总有人会成为失败者,总有人会被别人比下去。对于不常失败的人,这样的打击尤为残酷。

欧阳湘宇自新加坡淡马锡初级学院毕业,前往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就读,因成绩优异获得杰出学生奖学金,2013年获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奖学金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这样一个履历闪光的佼佼者,在研究中依然要面对挫败的考验。新闻报道里提到她对自己的试验并不自信,甚至受挫感很强。其实,当学生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就已经是自主研究的开始了,与大学中学时跟在老师身后亦步亦趋的学习不同。科学研究不但考验学习能力,更考验创新、探索精神,一篇好的博士论文一定是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帮助科研新手破茧化蝶的过程,必然有痛楚相随。而且科学每前进一步,都会伴随着无数的失败和挫折,这本是人类进步的常态,但是对于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却是他们必须学会承受的打击。很可惜,欧阳湘宇还没有走过科研的困顿迷茫期,就发生了投毒事件。以她的能力,如果坚持过来,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女科学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欧阳湘宇的研究领域:癌症。虽然与人有关,但其实仍是自然学科物质层面的研究,不涉及人的精神、情感、社会文化等人文层面。对人性以及自我认知的严重缺乏,是不少校园犯罪人的共性。简单地说就是高智商和低情商。欧阳湘宇在她的同学眼里就是不善社交、比较孤僻的女孩,实验室里同事甚至用“笨拙”和“奇怪”来形容她,还说她有点嫉妒别的同学不但学业优秀,而且社交广泛,对自己似乎失去了信心。这应该是社交障碍的表现,而且已经引发了心理异常。在中国发生的几起轰动的校园谋杀案的主角都有类似特征,比如2013年中国复旦大学医科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2004年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马家爵杀人案。这些大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在人际关系中却无比笨拙。说明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人际与情感教育严重缺失,导致他们既不会与现实中的人交往,也不懂得舒缓和排解内心的焦虑与情感的困顿。

在科研领域,孤僻的性格往往是优点。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安于独处、保持专注力,拥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尤其在学科分类愈加精细、研究领域愈加精专的年代,科研必须专深才能有所突破。像不少伟大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纳什、普朗克,都被认为是孤僻的怪人。当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因不谙人情世故而被普通人嘲笑外,他们比常人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比如像纳什这样的天才,近半生都在遭受精神分裂的折磨。

640(3)

天才纳什

相对于男性,高学历的女性除了要面对科研压力、社交障碍之外,在婚恋市场上的快速贬值也成为他们心理上挥之不去的阴影。欧阳相宇在案发时只有25岁,看起来长相清秀,有一张具有亲和力的圆脸。但是媒体说她从来没有过男朋友,想交男友又觉得很紧张,因为嫉妒有男友的同学所以下毒。正值青春年华、渴慕爱情,就算是学霸、女博士、高知,在情感面前跟所有女孩都是一样的。但很可惜,欧阳相宇在社交和与异性相处方面知识经验无比匮乏,使得她在研究和学习的压力之下,还要承受孤寂、自卑与情感压抑的折磨。

欧阳相宇相继在新加坡、英国、美国接受教育,按理说不应该是特别保守的女孩。在感情上的压抑、无助,或许跟她的家庭有关。媒体对于她的家庭只有很少的说明,她原籍中国,小时候跟随父母移民新加坡,她的父母都是研究人员。总体看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家庭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上仍然趋于保守,倾向于含蓄、内敛、谦卑、服从为主的人格培养,缺少对主动、外向、社交和独立性的鼓励。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带来的不适感,或许也是欧阳相宇在斯坦福遭遇精神困境的原因之一。

前一段时间,韩国音乐组合EXO风靡亚洲,这个由韩国男孩和中国男孩儿组成的团队,引起了我的观察兴趣。在看了几期采访和真人秀节目后,深深地感到,同为儒家文化圈的年轻人,韩国男孩和中国男孩的表现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主持人问谁自认为是团队的面子担当时,队里的韩国男孩全都带着阳光自信的笑容站出来,而中国男孩儿即便是公认最高最帅的那一个,也忸忸怩怩不愿出头。曾以为90后出生的中国年轻人生活在更开放更西化的年代,他们的思维和举止应该更自信更乐于表现自己,但现实并非这样。传统的家庭教育仍然影响巨大。

640(4)

总之,像欧阳相宇这样象牙塔顶端的精英们,既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人,掌握着最前沿的理论、最高端的技术、最广博的知识;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一群人,他们把有限的人生奉献给了无涯的科学事业,但却忽视了对自身的了解、对情感的掌控。尤其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群,如果能适当地增加人文、心理、哲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他们以更健康的心态从事尖端科技,或许会有莫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

640(5)

 

感谢作者授权转载(微信号:道妙书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