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塞节起源
卫塞节(Vesak Day)是佛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通常适逢中国农历的4月15日。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要在这一天过节。卫塞节也被称为“佛诞”,是纪念乔达摩佛诞生、成道和圆寂的节日。
原来,据记载,佛陀5月的一个月圆之日出生;35年后又在5月的某月圆之日,于菩提树下悟道;后来他涅槃那天,巧的也是5月的月圆之日。三者虽非同一天,却全都在5月份,且有月圆之最大共同特点。于是,后世的佛教徒,便订下在每年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庆祝卫塞节。Vesak在印度古代梵文的意思,正就是“月圆”解也。
哪里过卫塞节?
卫塞(Vesak)是斯里兰卡僧伽罗语,源于巴利文“Visakha”一词。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国的佛教徒,均在这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中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在印度、孟加拉、尼泊尔,该节日称为“Visakah Puja”或“Buddha Purnima”;在泰国称为“Visakha Bucha”;在印度尼西亚称为“Waisak”;在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称为“Vesak”或“Wesak”;在老挝称为“Vixakha Bouxa”;在缅甸称为“Ka-sone”。
卫塞节的日期
每年卫塞节的日期根据历法而定,是在五月的月圆之日。将这天(或数天)列作公众假期的包括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鉴于卫塞节已获得联合国承认,因此,国际上的正式名称是“联合国卫塞节”(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在阳历5月份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望日),所以每年的对应西历日子都稍有不同(一般而言在农历四月十五左右)。有些国家,用佛教独有的历法来计算日子,会有差异。
如何度过一个正宗的卫塞节?
在卫塞节这天,早在黎明前,众多虔诚的佛教徒就聚集于新加坡各大寺庙禅院之中。在这些寺庙中,僧众将高挂经幡、吟诵经文。信徒还将参加放生活动,将笼中鸟池中鱼放归大自然,这一高尚的举动正是象征了佛教徒对世上众生的无上尊重。信徒往往还会献上鲜花、香烛等供品,进献在他们精神导师的脚下,这些象征性的供品是为了提醒信徒,当供品或烧掉或枯萎时,生命也将注定遭到腐蚀和破坏。
这一天,有能力的法友可以选择静修,或者也作一件帮助别人的好事。即使去放一条小鱼儿或者给乞讨者一元钱也是好的。总之保持一颗寂静安详的心境,是每个佛教徒这天对佛陀最好的纪念。许多上座部佛教人就这么作。
在新加坡,哪里可以感受真正的卫塞节?
在新加坡,有许多参加卫塞节的绝佳之地。位于光明山路的大乘佛教寺庙——普觉禅寺,将举行“三步一拜”的仪式。虔诚的佛教徒每行三步路,就需双膝及地,躬身跪拜,祈求佛祖保佑、世界和平。这个艰苦的礼佛仪式历时两小时,然而实际上在仪式的前一天,由于名额有限,许多信徒为了预定一个跪行的位置,携带一小包纸巾就开始守在这里。
其它可参与卫塞节仪式的地点还有莲山双林寺——其字面含义为莲花山上的两座树林,以及位于繁华热闹的牛车水的四层佛教圣地:佛牙寺。
(本文由新加坡眼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新加坡眼公众微信平台,微信号kanxinjia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