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伟:破解新加坡”文化沙漠”称号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专栏作者/王道伟)

 

 

【华文是笔好生意】

“横跨大陆台湾,兼治杂志出版”的资深华文传媒人王道伟将告诉你,如何在文化沙漠中搞出华文的绿洲……

 

感谢作者在新加坡眼公众微信平台开设专栏。期待可以与大家分享更多作者的好文章。

 

新加坡素有“文化沙漠”之称,从狭义的“文化”来说,的确如此,因为商业活动远比文化活动活络。但是,从“广义上来看”,新加坡的确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特别是用外国人的眼睛来看,这样的文化是非常有趣的,例如singlish文化、例如新谣文化、例如咖啡店文化,例如歌台文化,例如报纸上偌大的“讣闻版”文化,例如女佣文化……

 

本地人看这些文化,可能觉得没有什么,甚至觉得有些负面,觉得singlish有什么好讲的?“是说我们新加坡人的英文不标准”吗?这样的看法毋宁有些没自信,singlish就是singlish,“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客观上说,它确然就是一个特色。以后singlish会如何演变,那是另一回事,可能愈来愈像正统英文,也可能愈来愈“在地化”,但无论如何,它毫无疑问是种特色。

 

凡此种种特色,是非常吸引外国人眼球的。两年多前,我来新加坡工作和生活,就惊叹这些文化之特别,是我在台湾和大陆都没有经历过的。至今这种文化的洗礼(或说冲击)仍然没有消褪,它以各种形式展现在我的生活中。我时不时在想,如果我真的成了“新加坡人”,也许我的眼睛就没有办法感受到这么多“新鲜”。换句话说,大量涌入的新移民能带来很多新鲜的视野。

 

当然,这是有“猎奇”的性质,比较“表面”的,但人和人交往,谁不是“先看表面”的?

 

四年前,我在大陆,致力推广“台湾文化”给大陆朋友。因为大陆朋友对台湾很好奇,所以我以一个“在台湾生活了30多年的台湾人”眼光,写了一本《台湾私词典》,书中罗列了近百个“你必须知道的、你可能误解的台湾”关键词,在大陆卖得还不错。现在,我到了新加坡,我发现,新加坡文化的有趣性,并不亚于台湾,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能请各界新加坡人,写一本《新加坡私词典》,让中国人乃至于外国人更了解新加坡?我相信,以新加坡的国际知名度和“高档大气上档次”的声誉,全世界的人都会想更多地了解新加坡。

 

在商业上,新加坡人是非常勇往直前,向海外迈进的。在中国在世界各地开设公司、据点。但是,在文化上,新加坡人则是踟蹰不前的,因为总觉得自己的份量不够。其实没有必要,我刚举例的这本书,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像我之前偶然间听到梁文福先生的创作《细水长流》,就颇有惊为天人之感,的确很有台湾当年“民谣”的清新,但也带有新加坡的特别风味。我把这歌给一些大陆朋友听,他们也很喜欢。我不免想,如果有合适的管道,把这些歌曲引介到大陆和台湾,肯定是受欢迎的。

 

韩国的流行文化已然崛起,台湾的文创软实力也很发达,更不要说香港最厉害的电影,以及中国和日本,这些国家都致力于文化输出。新加坡呢?

 

的确,新加坡不乏一些不错的文化人,已经输出作品到国外了,音乐有李伟菘兄弟、孙燕姿、蔡健雅、阿杜,电影有梁智强、陈哲艺。这些,自然是有目共睹的,我也十分肯定他们的成绩,他们引进了国外的技术和连接了国外的市场。不过,其中有些有明显的新加坡特色,有些则不够,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新加坡特色的文化输出”。

 

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这个“国际化”如果只体现在商业活动上,就有点浪费。在文化上,它同样也可以更国际化。同时,“文化国际化”不应该也不必以“牺牲自己的在地文化”作为代价,相反的,可以把“在地文化”作为特色,以供输出。

 

新加坡一直在防着“外国人攻占本岛”,这只是“守”;却比较少想着“如何往外进攻”。现下,新移民愈来愈多,这已经是势必所必然了,与此同时,我们不如思考,往岛外发展,也许会给人新的视野和可能。

 

专栏作者简介

 

王道伟,笔名到尾,现任新加坡SPRING PUBLISHING PTE LTD《高峰》暨《PRIME》联合总编辑。

 

1976年生的台湾人,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台湾《FHM男人帮》主编、大陆《男人装》资深编辑,在北京期间和「国台办」合作,在大陆逐步开展「推广台湾文化」活动,所开的台湾文化博客,点阅率一天曾高达38万人次,另外并出版《遇见台湾》及《台湾的台》二书。2011年9月赴新工作,并矢志于当地推广华文编辑教育,希望将优质华文内容引进到国际。

 

你想作华文编辑吗?梦想出书吗?欢迎和到尾一谈。

 

邮箱:david@spring.com.sg

微信:f12381

博客:http://blog.163.com/vip_toend/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