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历史学者:甲午年谈中山舰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说到中山舰,凡是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中国近代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艘舰上。 

这艘军舰在洋务运动结束之后,由清朝政府向日本订购,舰上的珍贵文物,随着晚晴园的《精神如见:中山舰出水文物特展》,首次在海外展出。这次展览是晚晴园与南京中山舰博物馆联合主办的。 

188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派在晚清近代化的过程中,成为19世纪最后40年里最有实力的政治团体。他们聘用外国专家、派遣留美幼童、建兵工厂、购买新式武器,一场中国式的“明治维新”,如火如荼地展开。   

甲午战败后,清廷一直梦想重整当年北洋海军的军威。1909年10月,清政府重申整饬海军,派遣海军大臣、宣统皇帝溥仪的叔叔贝勒载洵,和北洋海军统制(总司令)萨镇冰,于1909年、1910年两度赴欧美及日本考察。考察团周历各国期间,除了考察海军建设制度等外,还沿途订购了一批军舰,譬如向意大利、奥匈帝国订制驱逐舰“鲸波”号及“龙湍”号。1910年在日本考察时,又从三菱长崎造船所和川崎造船廠订购了“永丰”、“永翔”两艘军舰。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因财政紧张,无力支付“鲸波”号及“龙湍”号余款,两舰未交中国。袁世凯执掌北洋政府期间,付清了“永丰”、“永翔”造船的余款。1913年元月,永丰舰在日本长崎举行交接仪式,随后开赴上海吴淞口,正式编入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永丰舰”就是后来著名的“中山”舰。 

这艘日本制造的永丰舰,后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击沉。这次在晚晴园为期6个月(2014年10月18日至2015年4月19日)展出的,就是从中山舰打捞上来的5000多件实物中,精选其中50件珍贵文物,分四类:铭牌标志、舰载设施、生活用品、武器装备,呈现在国人面前。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引发了全国风起云涌的倒袁运动。为了保住共和体制,孙中山发表了著名的《讨袁檄文》,号召全国讨袁,此为护国运动的由来。1917年7月,永丰舰南下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这是永丰舰的首义之举。 

永丰舰的第二次壮举,是平定陈炯明的叛变。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與孙中山意見不合,其部下围攻孙中山在广州之官邸总统府。孙中山、宋庆龄化装逃出,辗转登上停泊在珠江的永丰舰,直至1922年8月14日,孙中山才离舰赴港转沪。

 当时中山舰舰长是冯肇宪(1896年至1923年),他的父亲是黄埔乡乡长,家庭富裕。民国五年,冯肇宪于广东黄埔水师学堂(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前身)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海军服役。民国十一年初,孙中山亲自委任冯肇宪为永丰舰舰长。孙中山在永丰舰避难期间,冯肇宪竭尽所能保卫孙中山,连自己也受了伤。正是此伤,埋下了祸患。1923年1月8日,冯肇宪因伤口破伤风感染在广州病逝,年仅27岁。孙中山亲笔题“劳苦功高”四个大字表彰。 

1923年8月14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再度登上永丰舰,与全舰官兵一起纪念“蒙难一周年”活动,以示感激。此后,永丰舰成为孙中山的坐舰。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乘永丰舰前往北京。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搭乘永丰舰。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鉴于孙中山“与该舰共危难最久”,由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下令,将“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号以垂永久纪念”。1925年4月13日,改名开幕礼在军舰上举行。一年后,蒋介石就发动了著名的“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蒋介石逮捕中山舰舰长李之龙(中共党员),将舰長換成自己的部属欧阳格,并扣留时任黃埔军校的周恩耒等共产党员,为其日后的“清党”埋下伏笔,史称“中山舰事件”。 

1938年7月日本进攻武汉,中山舰是民国海军中最大型的舰只之一,奉命赴长江武昌金口赤矶山一带江面布防巡逻,参加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24日下午3点50分,中山舰被六架日本轰炸机击沉。是役中山舰舰长萨师俊(1896年至1938年)同舰上的25名官兵全部殉难,武汉三镇失守。萨师俊是中山舰第13任舰長,亦是最后一任舰长,他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军銜最高的中国海军军官。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中山舰的订制者萨镇冰是萨师俊的叔公。叔侄两人,一个从日本购得中山舰;一个则在抗日作战中随舰沉沙,他们的命运与中山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文革期间,萨师俊的遗物大部分被毀。近年來,中国共产党肯定萨师俊是抗日英雄,恢复其历史地位。2002年初,萨师俊的故居被列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舰得以重见天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986年,湖北省文物部门提出打捞中山舰的动议。1988年5月南海舰队潜水员找到中山舰沉没的方位。1989年10月24日,中山舰沉没51周年后,武汉市各界到中山舰的沉没的地点金口,举行大规模的祭奠活动。这次的活动,为中山舰后来重见天日奠定了基础。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把唐朝杜牧这首《赤壁》诗用在中山舰的史实上,倒也十分贴切。今天,在中山舰沉没地,武昌金口兴建了中山舰博物馆,出水后的中山舰及其珍贵文物,永远在此展出。 

 

(文/柯木林,原载于《联合早报》2014年11月1日,作者是本地历史学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