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已经走到冷战边缘,爱好和平的人看了无不心冷。
新加坡领导人感叹不已,更怕被拖下水,不想搞到里外不是人。
为此,他们几乎逢人便说,自己不想选边站,跟谁都只想友好。
我们的领导人不只常常这么说,还常常劝说对立的两方,希望它们改弦易辙,以天下大局为重,寻求和平相处。
这些劝说不仅苦口婆心,分量上还两边均衡,是种不偏不倚的姿态。
有趣的是,领导的谈话受到中美媒体关注时,它们各自的报道往往大相径庭。
美国媒体聚焦在对中国的规劝,中国媒体则只凸显对美国的忠告。
同一谈话,各自表述,各取所需。
经这么一报,原来的谈话就走了样,原本的平衡也失去了,仿佛说话者只针对一方。
几天前,就有这么一个例子。
李显龙总理上周在《2021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谈话,中美媒体的报道,重点就很不一样。
美国《彭博社》的标题是:
“新加坡李氏呼吁影响力日增的中国进行自我调整”。
LIVE: Singapore’s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makes a special address to the Davos virtual forum #wef21#DavosAgendahttps://t.co/3e56Sk8yFi
— Bloomberg (@business) January 29, 2021
它着重报道李总理关于中国应该承担更大国际责任和调整姿态的立场,引述他的话说,中国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确保自己不仅是用威力和动力换取影响力,同时也获得国际各国的认可和接受。
它也报道总理对拜登政府的期许:美国有机会将中美关系引向更安全水域,调整互动基调,避免一场巨大冲突。
总理还进一步谈了美国应该做的调整,譬如容纳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但彭博社将这些话省略了。
中国媒体又是怎么报道?
通常,中国媒体选择的是跟官方立场吻合的角度。
拜登中选后,中国政府一再呼吁美国放弃对抗,寻求合作和双赢。
中国《环球时报》在报道总理的谈话时,就偏重他希望中美合作的立场。
它的标题是:
“李显龙向中美发出警告”。
这里的“警告”说的是中美应该合作,不应该“全面对抗”。
《环球时报》还引述总理的话说,让美国接受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将是个艰难的挑战。虽然中国在技术和军事实力上未超越美国,但中国将是国际舞台上重要一员,也就是美国潜在挑战者。为此,他呼吁美中两国发展建设性关系。
它还引述李总理的话说,中国不会像前苏联那样崩溃,同时,中美如果不合作,并且允许关系发展成全面对抗,将无法解决诸如大流行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进而导致全球处于冷战热斗之中,使中美和其他国家长期处于艰难时刻。
《环球时报》没报道的,是总理呼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调整姿态的谈话。
中美媒体这么报道,这么省略,无形中是把新加坡拖下水,说明我们的立场跟他们的接近。
这或许不会为我们带来外交麻烦,但它们的姿态真的不很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