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疫情的扩散,原来是这五个冠状病毒分化支在“搞鬼”

新加坡自1月23日发现第一起2019冠状病毒疾病(简称冠病)至今(11月9日),已累计了5万8064起确诊病例。

在这291天内,我国出现了无数个冠病感染群,从最初的六大感染群:

  1. 永泰行
  2. 君悦酒店会议
  3. 基督生命堂
  4. 实里达航空岭工地
  5. 神召会恩典堂
  6. 第二科学园

演变至疫情在全岛的外籍客工宿舍内大暴发。

在这10个多月当中,冠状病毒在我国的传播途径有没有什么pattern(规律)?各感染群之间有没有出现交叉感染?后来在外籍客工宿舍群暴发的疫情,源头来自哪里?

答案就锁在冠状病毒的基因标记里。

作为“基因侦探”的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近期用基因钥匙,揭开了本地疫情的神秘面纱。

领导这项侦查工作的,是A*STAR生物资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莫勒—斯特罗(Sebastian Maurer-Stroh)博士。

20201109-Sebastian Maurer-Stroh Lab ST.jpg
A*STAR生物资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莫勒—斯特罗(Sebastian Maurer-Stroh)博士。(海峡时报)

据《海峡时报》报道,目前欧美研究人员所建立的国际流感数据库GISAID,沿用的正是由莫勒—斯特罗博士小组所开发的病毒分类法。

新加坡出现了五大冠病分化支

冠病今年1月在中国武汉暴发后,迅速扩散到全球,并变异出不同的毒株分化支。

今年5月,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研究团队将冠病基因组变异的差异,作为“指纹”对病毒进行分类后发现,冠病已经变异成至少17种类型。

在新加坡出现的,则是四大主要分化支(Clades):

  1. S分化支
  2. L分化支
  3. V分化支
  4. G分化支——后来又分出三个次分化支:GR、GH和GV

另外还有一个未归类的分化支,统称“O”(Others,其他)。

接下来,就是有趣的“揭秘”部分。

来势汹汹的S分化支

20201109-Grace Assembly.jpg
神召会恩典堂。(海峡时报)

莫勒—斯特罗博士的团队发现,原来在本地最早出现的六大感染群当中,神召会恩典堂基督生命堂第二科学园实里达航空岭工地的确诊病例体内的冠状病毒,都拥有同样的S分化支基因标记。

换句话说,这四大感染群的源头都是同样的。

不过,确诊冠病后很快就痊愈出院的神召会恩典堂主牧师赵克文,与实里达航空岭工地那名确诊冠病后入住加护病房两个多月,后来在昏迷中“升级”当上父亲的39岁孟加拉籍客工Raju Sarker之间完全没有交集。病毒究竟是如何传播的,至今依然是个谜。

20201109-pastor and migrant worker.jpg
左起:39岁的孟加拉籍客工Raju Sarker和48岁的神召会恩典堂主牧师赵克文,所感染的冠状病毒是来自同个S分化支。(海峡时报制图)

目前,研究人员只能肯定,两人所感染的冠状病毒是来自同个S分化支。

有意思的是,这个S分化支病毒在疫情初期,也曾在台湾出现过,但至今已在全球绝迹。

莫勒—斯特罗博士告诉《海峡时报》:

“重要的是,(S分化支)虽然在本地促成一些感染群,却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它已经没有在世界其他地方出现。它已经绝种了。”

换句话说,S分化支来到新加坡后,被成功围剿并彻底根除,没再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

L分化支和V分化支目前也在新加坡绝迹了。

从武汉漂洋过海的L分化支

从L分化支的基因标记来看,这个病毒是直接源自武汉。

这种毒株最先出现在位于惹兰勿刹卡文路(Cavan Road)24号的中药行永泰行的9人感染群当中。永泰行也是新加坡首个冠病感染群。受感染的这9人都与来自广西的旅行团有直接和密切的联系。

20200204-yong tai hang.jpg
新加坡的第一个感染群就出现在位于惹兰勿刹卡文路(Cavan Road)24号的中药行永泰行内。(海峡时报)

这个L分化支病毒,同样感染了1月20日至22日在君悦酒店开会的三名新加坡人和四名外国人。那四名外国人后来将病毒带往马来西亚、韩国和英国,促成中型传播情况。后来,这款L分化支冠状病毒又被传至法国和西班牙。

来自意大利的V分化支

V分化支变异病毒与来自中国武汉的L分化支属于近亲。

V分化支在意大利北部的冠病疫情大暴发中参与了一脚,后来传遍欧洲。

不过V分化支在全球目前已逐渐被G分化支所取代。

在本区域“赫赫有名”的G分化支

G分化支因为有一个与榴梿非常近似的变异名称:D614G突变,而闻名本区域。

马来西亚卫生总监诺希山曾错误宣布这款变异病毒比其他毒株的感染力高出十倍,还被新加坡传染病学家驳斥,认为情况没有马国说得那么严重,民众无须过于恐慌。

G分化支在今年2月至6月之间在全球曾处于“主角”位置,后被两个“女儿毒株”——GR次分化支和GH次分化支取代。

GR次分化支是欧洲第二波疫情的“罪魁祸首”。GH次分化支则“嫁”到美国,目前仍在美国肆虐。

新加坡也出现了相当大量的GR次分化支和GH次分化支确诊病例,不过都是境外输入病例。这两个次分化支病毒并没有在本地社区传播开来。

近期,G家族出现了新成员——GV次分化支。它大约是在7月出现,9月至今越来越活跃。

GV次分化支最先出现在好几个欧洲国家,包括西班牙和瑞士。新加坡也出现了几起GV次分化支确诊病例,全都来自回返新加坡的国人,主要是在海外求学的本地学生,属于境外输入病例。这些病例已全部被隔离开来,没有传入社区。

莫勒—斯特罗博士说:

“我们能控制得好,是因为我们的边境防护工作做得好,政府各部门由上至下与我们的许多同事在编制病毒的基因組定序、以及展开病毒追踪工作等。”

极有可能来自印度的O分化支

在新加坡的5万8064起确诊病例当中,超过93%,约有5万4500起,都是住在宿舍内的外籍客工。

20200515-dorm cover.jpg
本地最大感染群S11榜鹅客工宿舍今年4月被当局划为隔离区后,外籍客工们都遵守规定留在房内隔离。偶尔有单独的客工走出来透透气。(联合早报)

从病毒基因标记提供的信息来看,它们都是由O分化支变异病毒所引起,确切说是O(B.6)变异体,这个分化支极有可能是从印度输入新加坡。

莫勒—斯特罗博士解释说:

“当我们追溯到本地O(B.6)变异体出现的初期,当时在印度有着大量来自同一个分化支的变异病毒,同时在马来西亚和澳洲也有出现了少量由O(B.6)变异体引起的病例。”

这些由病毒基因标记所揭发的传播pattern,有没有打破蚁粉们原有的猜测?

这些基因信息虽然为本地的疫情掀开了面纱,却仍未提供所有的答案,仅仅只显示了冰山一隅。

本地近期出现的社区传播病例,都是无症状且病毒含量低的确诊病例。它们虽然能够被证实为冠病,却大大提高了2019冠状病毒全基因組定序(full genome sequence)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冠病疫苗的研制难度。

可以这么说,“基因侦探”为我们揭开的面纱,犹如翻看一本书时,随意跳出的那几页,上面虽有精彩内容,却未必按顺序出现,但至少为我们开启了对疫情一窥究竟的机会。

新加坡已连续四天没有出现社区病例和客工宿舍病例,今天(11月9日)新增的8起确诊全都由境外输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