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台湾眷村,有点恨自己的不敏感,明明1990年代就来留学,为什么等到20多年后,全岛各地眷村拆迁得七七八八,才第一次进入仅剩,并已变成“眷村文化村”的珍贵历史遗迹呢?
(卢丽珊摄)
2009年龙应台出版了《大江大海》就是向1949年抵达台湾的父辈致敬,也许有助社会对眷村及该族群的关注。
新加坡没有眷村,世界上也没有没有几个,全球华人社会如何定义眷村?
眷村是指台湾自1949年起至1960年代,来自中国各个省份的中华民国国军(国民党)及其眷属,因第二次国共内战败下阵来而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徙至台湾后,政府为他们兴建或者配置的村落。
文化馆内还保留着当年眷村内的陈设。(卢丽珊摄)(卢丽珊摄)(卢丽珊摄)(卢丽珊摄)(卢丽珊摄)(卢丽珊摄)
随着时代的进步,眷村已成为台湾文化与台湾历史里的重要历史文化资产。它们分布在全台各地,其中以台北境内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各区域的中心城市附近。
眷村独特的时代背景,也预示老旧眷村命运的跌宕起伏,尤其是台湾政局的统独之分也多少影响资源的分配。然而尊重历史不分统独,也不应该分党派,在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努力下,好一些眷村获局部保留,不但蜕变为“眷村文化村”,甚至还晋升为全球旅客热门的景点!
彩虹眷村目前被誉为全台湾十大Instagram打卡点。(卢丽珊摄)
舍弃还是保留眷村,怎么保留和如何呈现眷村的时代任务就这样一直拷问着社会各阶层的良心和义务,也让台湾实践以历史和文化打响旅游品牌和增强软实力的社会体验。这个经历尤其值得处处以现实和盈利考量的新加坡借鉴和参考,不必忙着“新加”新建设来使自己更吸引人,其实有价值的文化资产其实早存在我们生活中。
作者首次到访彩虹眷村。(卢丽珊提供)
而我对于眷村的初体验则是来自一个位于台中南屯区春安路56号,原来等待拆卸的彩虹眷村。
彩虹眷村到处都能看到“彩虹爷爷”富有童趣的墙身彩绘。(卢丽珊提供)
彩虹眷村因为一个不甘寂寞的老兵黄永阜“彩虹爷爷”发自内心的彩绘,不但成功让眷村被局部保留下来,成为城市园区的一部分,还邀得数以千万计的全球旅客,在他独力搭建的彩虹桥上翩然起舞,让心灵得到满满的喜悦。
“彩虹村”因外墙颜色艳丽多彩而得名。(卢丽珊摄)彩虹爷爷故事馆。(卢丽珊提供)
故事其实很简单。
1924年出生的黄永阜已经95岁高龄,祖籍广东,年轻时从军十万青年十万军,抗战后到香港定居与工作,国共内战时又在海南岛服役,1950年随政府撤退台湾后在空军服役。他1979年退伍,住在目前彩虹村的房子里。
作者与彩虹爷爷合影。(卢丽珊提供)
该村与临近眷村难逃拆迁的命运,于是“彩虹爷爷”在2008年开始在房子外用油漆画画,而且一发不可收拾,邻居干脆把房子也让他作画。
(卢丽珊摄)(卢丽珊摄)
2010年,岭东、弘光科技大学的教授及学生发现画作颇富童趣可爱,并由大学生蔡克斯策动两大学的师生向台中市政府申请保留这些意外的文化资产,而启动“抢救彩虹村”活动。
2010年9月经过一番努力,台中市市长胡志强等相关政府机构同意以“彩虹艺术公园”之方式保留一旁原有的公园、几棵老树和黄老爷爷绘制创作约六幢栋建物区块。
送佛送到西,有关当局还委托文创公司开设“彩虹村-彩虹爷爷”官方网站, 并请义工协助帮忙,行销其彩绘创作与理念,网站与画作现场也义卖一些文创纪念品,以支持作画与维护建物所需,这成为打响旅游品牌的契机。
彩虹艺术公园在2014年开幕启用,至今“彩虹爷爷”还是保持一贯早上四点起床涂涂画画的作息,下午出来和游客会面和拍照。
(卢丽珊摄)彩虹村内每个转角都是一抹风景。(卢丽珊摄)
短短几年间,彩虹眷村曾获选英国旅游网站全台十大Instagram打卡点、日本网友最想去的拍照景点。2017年更获得国际知名旅游指南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 推出新书“世界的秘密奇迹”,评选出全球值得探访的景点,彩虹眷村与宜兰菌宝贝博物馆为全台唯二入选景点。
“彩虹爷爷”的画风非常有趣,人物和动物造型鲜明,配上吉祥如意和直接的祝福语句总会令人莞尔一笑,印象深刻。他眼中的世界原来那么缤纷艳丽,人物那么可爱逗趣,连艺坛巨星蔡琴和刘德华等都难逃他的画笔,被他牢牢画到墙上,老老实实的陪他度过春夏秋冬。
彩虹爷爷眼中的著名歌星蔡琴。(卢丽珊摄)彩虹爷爷眼中的天王巨星刘德华和张帝。(卢丽珊摄)
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守护他的家园,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充满色彩能量和简单信念的乐园,不但活化了原本要化为尘土的眷村建筑和历史,还启动一个新旅游和文化品牌的诞生,更希望能点燃每个人来访者心魂里的快乐基因。
由于“彩虹爷爷”的启发,我在短短四天游历台中的行程中,把另一个“台中市眷村文化馆”也一并“拿下”。这里原来是“北屯新村”,文物馆在2017年开幕,前身是空军的眷舍,之前是文化局管理,现在由两果文创经营,规划成故事馆、飞冰果室和方正谷眷村味餐厅等。
北屯新村。(卢丽珊摄)飞冰果室。(卢丽珊摄)(卢丽珊摄)
故事馆内保留眷村当年的生活面貌,例如客厅墙上的勋章、偏厅的麻将桌和挂满炊具的厨房等。墙上还挂上当年眷村妇女离开中国大陆前带来的美丽旗袍。
(卢丽珊摄)
令我难忘的是方正谷眷村餐厅和菜单上的正宗眷村菜肴,我们点了蚂蚁上树、传统豆腐等家常菜。
蚂蚁上树。(卢丽珊摄)家常豆腐。(卢丽珊摄)
吃完饭,发现餐厅也极力还原当年生活在眷村的氛围,在餐厅墙上看到“自强自强,增产报国”等口号和许多当年的黑白生活照。在屋檐下一隅空间还呈现已故知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
餐厅内部。(卢丽珊摄)余光中的诗《乡愁》。(卢丽珊摄)
《乡愁 》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一头
大陆在那头
看着余光中的诗,让我想起去年曾经在中国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听到台湾的音乐教父胡德夫演唱古谣《来甦.秋思》的时候,分享他跟余光中亦师亦友,1974年首次演唱他的诗作《乡愁四韵》的事迹。他接着讲关于眷村的故事,让摄影棚内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我毫无防备的热泪盈眶。
他说,他从11岁从台东北漂到台北,思念家乡那种怀思是小乡愁,而余光中在《乡愁四韵》所写的是几百万人的“一个很大的乡愁”。
他记得小时候在村庄中秋节的时候,看着老兵阿伯们对着西边(中国)边喝酒敬祖先,然后低头就各自谈家乡的麦子、稻米和亲人,这些“他们再也触碰不到的东西”。
通过余光中的诗,胡德夫才能理解海峡彼岸的黄河和长江,以及台湾岛上令他沸血和烧痛的老兵们的大乡愁。第一次学到“烧痛”这词还真被胡德夫语言和浑厚歌声的强大感染力给逼哭了,仿佛这股乡愁也烧到我了。
其实我当时挺诧异中国媒体出现这样“亲台”的节目,以及寻亲节目中也频频邀请台湾籍老兵荣民后裔来中国大陆寻找亲的感人故事。看来政府还没有一家亲,两岸的艺人和观众已经忍不住一家亲了。
恰逢来到台中参观眷村的时候,海峡两岸因“九二共识”再度掀起言论和表述的惊涛骇浪。看着眷村文化村在全岛各地开花结果,刻画海峡两岸的深刻情感链接,从举行第一届文化节的“台中市眷村文物馆”到举行了18年的“桃园眷村文化节”,我庆幸台湾社会以高度的公民意识不遗余力的拯救珍贵的文化和历史资产,尊重逐渐凋零老荣民群体对挚爱家国的牺牲和付出。
这累累的果实会不会为将来或统或独的终极岛屿命运带来历史的救赎、和平的相处、以及理性和智慧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