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猜新加坡政府的一大特色。(猜对没奖)
(部长薪金检讨委员会、国民融合委员会、地铁检讨委员会、积水调查委员会、欧思礼路故居选项部长委员会……)
猜对啦,就是喜欢成立各种名堂的工作委员会(committee)来解决问题。政府昨天又宣布成立提名委员会来全程监督与指导本地小贩文化的申遗工作。
消息一出,立即被网民骂惨。
怪只怪,第一个小贩中心委员会出了“馊主意”
这实在不能怪网民,毕竟大家依然记忆犹新,过去几个星期闹得沸沸扬扬的,以社会企业模式经营小贩中心问题重重,有些甚至营业不到一年就以失败告终。现在回头来看,那个由2011年成立的小贩中心讨论小组所提出的社企经营模式的“好”建议,更像是馊主意。
网民目前最怕看到的,就是成立新的14人提名委员会来指导小贩文化申遗工作,到头来会不会越帮越忙?网上普遍认为,申遗还是有其可取之处,但应该是有钱有闲时才去进行,因为这并非最根本的民生问题。
小贩中心内部那些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持续高涨的租金(转化为食物价格的飙升)、贵得离谱的各类杂费(包括托盘费)、社会企业经营不当,鸟类四处觅食不卫生、厕所脏乱、美食传承青黄不接等等,依然未得到妥善处理,政府现在又是砸钱又是投入人力资源成立提名委员会,来开展小贩文化申遗这种“风雅逸事”,难免会让人产生本末倒置的印象,网上自然是怨声四起。
网民:委员会里货真价实的小贩少得可怜
当大家细看提名委员会的3名主席和11名成员的名单后,发现当中好像只有1人(林玉铭一家三代在牛车水大厦小贩中心售卖鱼圆面长达72年)有经营小贩摊位的经验,自然更是不吐不快。
前官委议员郑恩里(Calvin Cheng)今天凌晨在面簿上转发《海峡时报》的文章时,以调侃的口气问道:
来,大家猜猜看,有多少名小贩和多少位有经营小贩中心经验的人,获选为这个监督新加坡的小贩文化申遗工作的委员会成员?
(曾庆祥制图)
这个网民留言说,委员会的成员不是教育部高级官员,就是报业控股员工、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国大讲师以及人民协会职员。本地有那么多米其林星摊贩,为何不邀请他们加入?
还有网民称,这就好比让迈克尔·乔丹改踢足球或者让C罗改打篮球(并非他们专长)。有网民甚至直言不讳,设立委员会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听取基层民众的良好建议,于是向卫生部兼环境及水源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喊话:“许连碹部长,快证明我是错的吧!”
有网民也称,“委员会成员如果没有经历过70年代至90年代的本地小贩文化,自然不会熟悉何谓‘古早味’。我父亲和我从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初期都从事小贩工作,如今的小贩食物的味道相当令人难以下咽,我感到很难过。”
“支持派”:委员会全是官员和学者是对的,不需要小贩
有些网民看似“挺身而出”为新的委员会说话,弦外之音依然是在“酸”政府。
“我们根本不需要小贩加入这个成立来向一个国际组织定义和提倡文化与遗产的委员会,因为这个委员会是设立来进行抽象认知,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学术研究。小贩都是商人,并非学者。”
“其实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并不需要理解如何经营小贩摊位。这个委员会是成立来提交报告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成员最重要的,就是英文书写能力顶呱呱,能让红毛人读懂,理解内容,并说服对方接受这份申请。任何懂得书写论文,而且说服力强的学者,只要对小贩文化有一定的认识,都能成为合格的委员。”
著名新加坡美食家也不在成员名单上
还有眼尖的网民发现,咦,本地大名鼎鼎的美食家司徒国辉(KF Seetoh)好像不在委员会的名单上。
司徒国辉一早在面簿上也留言说:
“又是一个委员会。如果他们讨论的只是关于咖椰面包、叻沙和肉脞面有多好吃、多独特,那他们肯定搭错车了。最好分阶段去向货真价实的小贩们和美食家们听取意见,这些人在小贩中心内不但生存了下来,还捞得风生水起,他们靠小贩中心生活,甚至是‘活着就是为了吃美食、吃美食才有生存的意义’。这次的申遗是针对小贩美食的一种非物质的热爱……不单单只是关乎美食的历史,或者它有多美味。
如果我们申遗不成功,真的就太过丢脸(sibei malu)啦。”
对于网民认为新的提名委员会应该邀请他加入一事,司徒国辉答说:“我早就是最好的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人民委员会。”
红蚂蚁希望这个“委员会风气”不会最终演变成这位网民所说:
“什么都成立委员会来解决,最终可能还可以成立一个委员会来监督管理所有的委员会。”
李显龙总理今年8月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我国明年3月将开始为小贩文化申遗,截至截稿时间,已有3万3946人在过去两个多月上网到“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投票网站”投下支持票。目前的票数仍只占全新加坡总人口(564万人)的0.6%。
(www.oursgheritage.sg)
小贩文化申遗提名委员会的任期是两年半,将一直运作至2021年2月。
大家来猜猜看,届时会有多少人为小贩文化申遗投下支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