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名新加坡人和三名中国合伙人合资创办的共享脚踏车业者obike本月25日无预警宣布退出新加坡市场,大批用户申诉无法拿回49元的押金,一时间怨声四起。
受害者之一的红蚂蚁当天正在外国旅行,收到新闻网站发来的推送消息后,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应用成功要求退款。在确认页上,写明将在1到30个工作日内收到退款。最终拿不拿得回钱要打个大问号,但起码完成了索偿程序。
(oBike手机应用截图)
一些手脚不快的消费者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oBike应用软件在消息宣布不久后进行更新。更新后的oBike应用,连索回押金的选项也消失,只剩下一项功能:告知oBike已停止在新加坡的服务,顺便请你改用GrabCycle。
(oBike手机应用截图)
但私召车公司Grab可不愿当“接盘侠”,赶紧跳出来否认,并声明GrabCycle将不提供oBike脚踏车让用户租用。
不少消费者一边谴责oBike不负责任的退出行为,一边暗自担心本地其他业者也步oBike后尘,宁愿不再骑共享脚踏车,也要要求拿回押金。
另一家共享脚踏车业者Mobike就在今早宣布,将取消押金制度,新老用户使用Mobike时,不再需要支付一次性的49元押金。
取回Mobike押金这样做
作为老用户,如何取回已经支付给Mobike的押金?请打开Mobike手机应用并登入你的账户,在菜单栏选择“My Wallet”后,点击页面最下方的“Refund Deposit”,并在确认页毫不犹豫地再一次点下“Refund Deposit”。最好能截图保存相关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Mobike手机应用截图)
根据应用显示,49元的押金将在两到七个工作日后退回到你注册付款时所使用的借记卡或信用卡账户。
索回oBike押金凶多吉少
Mobike今早的决定,既给自己作了宣传,又列出明确退款渠道,赢得用户的赞赏。
同是共享脚踏车,少了个“M”的oBike用户待遇就有天差地别。多位律师接受本地媒体访问时都说,支付押金的用户属于无担保债权人,在清盘时的索偿权排在最后,况且目前oBike在本地资不抵债,用户拿回钱的机会微乎其微。
若请律师维权,所需费用还高过押金,很可能得不偿失。消费者作为最直接的使用者,却在法律条文前,处在最弱势的位置。
其实从今年1月起,本地就陆陆续续出现oBike用户无法取回押金的零星事件,但直到oBike本周宣布清盘,类似事件才出现井喷。新加坡消费者协会透露,截至昨天下午5时,一共接到772起针对oBike的投诉,指oBike未退还押金。
新加坡用户不是唯一受影响的消费者。“同是天涯受害人”,澳大利亚媒体周二(26日)也报道,随着oBike几周前退出墨尔本市场,许多用户也申诉手机应用已无法进行退款。
自救吧,用户们
难道oBike的用户们只能吞下这口苦果?《联合早报》报道,陆交局已经连同新加坡消费者协会向oBike强调,公司应退还用户的押金。消费者也应该及时向消协求助。有消费者发电邮向陆交局投诉,也被告知应联系消协而非陆交局。
有消费者发电邮向陆交局投诉,也被告知应联系消协而非陆交局。(互联网)
自周一宣布消息以来,红蚂蚁在线上线下的各种场合遇到至少20名无法取回现金的oBike用户,但进一步询问,竟无一人主动向消协投诉。难怪oBike号称在本地拥有100万名用户,消协至今只接到772起投诉。
49元对一部分用户来说,并不是一笔足以影响平日生活质量的钱财。无关痛痒也就没有紧迫性,一些人选择在网上发起#returnmydeposit(还我押金)的活动,痛批Obike。但动动手指最多只能抱团取暖兼聊以自慰,除非要做到像韩慧慧的#returnmycpf一样,领着一群人跑到芳林公园维权发声,监管部门才可能不会无动于衷。
还是下定决心,花点电话费,花些时间,打给消协吧。“772”这个数字并不能代表受害的消费者,集体力量总比个人力量大。就算这次拿不回押金,总会形成压力,迫使监管者加快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共享经济的同时,也多设一道屏障,保障弱势消费者的利益。
谁来担起共享经济的监督职责
Uber退出我国市场;拼车业者Ryde申述遭恶整,矛头直指竞争对手Grab;与本地共享电动车业者BlueSG同属一家母公司的Autolib宣布因长期亏损停止在法国巴黎的营运……加上oBike的突然清盘,消费者在享受了共享经济最初的便利后,一系列有关共享经济的问题开始接踵而至。
政府花了大量时间思考如何遏制脚踏车胡乱停放的行为发生,却忽略确保消费者利益应受合理保障。允许颠覆性的科技迅速扩张,也请不要忘了,在忙于升电费水费机场建设费消费税印花税碳税等红蚂蚁都说不上来的费用之余,赶紧加快速度,制定监管条例,保障消费者的钱财和个人资料等合法权益。
请oBike用户们记下消协的联系电话:6100 0315。先不要忙着把路边的Obike搬回家“抵债”,打给消协投诉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