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ike近乎耍赖似的撤离本地市场,导致无数用户的押金要不回来,涉及金额或高达千万元计。
虽然个别用户的损失只是区区数十元,但是一来还是导致被欺负的不爽情绪,二来也必然怪罪当局监管不周。此外,上万辆弃用的脚踏车散布全岛,势必又要成为纳税人买单的问题。虽然把怒气发泄到政府头上未必公允,但是作为监管者要高呼无辜,恐怕也难以取信于人。这个政治黑锅,政府大概是躲不掉的了。
用户个人资料会否被滥用?
除了这个问题,就如《联合早报》社论所指出的,用户的个人资料会否被滥用?以oBike这种一走了之的态度,人们很难放心它会秉持负责任的做法对待用户资料。如果发生资料外泄的情形,眼下冤无头,债无主,又要如何追究?
不到两年前,共享脚踏车顶着“共享经济”的光环登堂入室,当时出于鼓励创意的考虑,政府几乎放任其为所欲为。作为崭新的科技和经济现象,监管当局落后于市场的情形很普遍,因而也很难苛责政府。担心管制太严会扼杀创意的考虑,不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对后果的盲点和轻忽,事后观察,却不是完全不能避免的,特别是在脚踏车胡乱停放的现象出现后。
利润私有化,成本社会化
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当代资本主义“利润私有化,成本社会化”的丑陋游戏。企业用各种名目包装自己的牟利动机,欺瞒监管者和社会舆论,然后大肆圈钱玩逐利游戏。所从事的行业是否真的造福社会尚难以做结论,其外溢成本对社会的伤害却已经成为现实。
共享脚踏车是一例,同样披着共享经济羊皮的私召车则是另一例。优步退出本地市场,态度同样是不负责任,所遗留的手尾也是烂摊子一堆。
(海峡时报)
除了此前胡乱投标扰乱拥车证市场行情,目前导致上万辆私召车不知何去何从外,最让人担心的是,根据《联合早报》的报道,本地目前仍有约2万3000名私召车司机未考获私人出租车司机职业执照,到7月1日期限后,他们将无法继续驾驶私召车载客。出现这个现象的可能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这些司机可能是因为优步退场,感觉前途茫茫、无所适从而没有去考。
这些人的生计怎么办?还有,如果他们铤而走险,借用其他考获执照的司机的招车应用平台继续营业,万一发生意外,责任该如何追究?这些疑问,必须是当局要连同如何解决共享脚踏车烂摊子一并解答的难题。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人们对“共享经济”的观念大概是改变了。后续还有Airbnb凭借庞大国际资本蠢蠢欲动,监管者如果没有吸取教训,就太不应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