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6月2日,新加坡政府正式宣布“解封”。

除了常规的复工复学,还有一个场所的开放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宗教场所。

2月开始,疫情在全球蔓延开来,大型宗教集会曾多次成防疫漏洞的新闻主角。

就当时海外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看,宗教场所是疫情发生的重灾区,包括韩国新天地教(姑且称之为宗教)教堂、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和伊朗库姆的伊斯兰教朝圣地等。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这种情况在新加坡也不例外。2月中旬,新加坡就有群体感染发生在基督教堂,包括基督生命堂和神召会恩典堂。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此次宗教场所解封后会出现新的相关感染群吗?新加坡的宗教场所又为何在初期成为疫情高发地?

就让我们追根溯源,一探究竟。

01. 世界上宗教最多元的国家

提到宗教圣地,很多人都会在脑海中浮现同一个城市:耶路撒冷。

要问原因,太简单了,初中历史书学过的嘛: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实际上,在宗教多元化这一方面,新加坡毫不逊色于耶路撒冷。

尽管是世俗国家,新加坡却是个信仰高度多元的地方,宗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美国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于2014年的一项调查,新加坡在232个国家当中是宗教最多元的国家。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资料来源:Pew Research Center

而2015年新加坡综合家庭调查数据显示,新加坡人中,信仰佛教的人占33%,伊斯兰教(回教)占14%,基督教占19%,道教占11%,印度教占5%,而18%的人则没有宗教信仰(数据不包括占新加坡非居民人口)。

换句话说,新加坡80%以上的人都有宗教信仰。也有人认为如今新加坡信教人数的比例已高达98%。大体上,新加坡是一个全民信教国家。

基于自身的移民历史,新加坡成为世界各大宗教的汇聚之地。印度教、回教、佛教和道教是印度、马来、华人三大民族的主要信仰,此外,还有犹太教、锡克教、拜火教等小众宗教对应本地犹太人、旁遮普人、帕西人等社群。

除印度教、犹太教、祆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锡克教、巴哈依教和耆那教等十大宗教外,还有其他宗教,例如近年来在华人社团传播的天理教、三一教等。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在新加坡全岛都可以看到这种宗教多元化:从牛车水的克罗斯街到史密斯街,沿着南桥街走三个街区,就可以穿过清真寺,斯里玛丽亚曼教堂和佛牙寺这三个完全不同的宗教建筑。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位于滑铁卢街的马海阿贝犹太教堂对面就是天主堂Catholic Foundation,两种信仰仅一街之隔。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印度庙和道教宗祠也可以隔街相望、互不打扰。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一般而言,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排他性,但在新加坡,在同一座寺庙里同时供奉著儒、释、道不同的神明这种情形却是司空见惯的,甚至还可以从同一寺庙的刹檐下发现它实际上汇聚了许多不同的寺庙,这就是新加坡特有的联合庙。

新加坡的宗教建筑造型各异,可以说,这些皆富有各自特色的宗教建筑为新加坡的现代城市景观增添了别样色彩,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宗教建筑,新加坡的宗教多元化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新加坡每年法定公共节日约有九个,除了农历新年、劳动节和国庆日,其他节日都和宗教有关,包括佛教的卫塞节、回教的开斋节和哈芝节、印度教的屠妖节及基督教的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

在新加坡的宗教之中,回教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斋月开始到开斋节,都能够深刻体会到穆斯林的文化和节日气氛。甘榜格南就是阿拉伯氛围浓郁的穆斯林聚居区,穆斯林们最重要的开斋节会在这里举办。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每年到了屠妖节,也就是印度教庆祝光明战胜黑暗、正义击败邪恶的节日,新加坡小印度的街道就会变身为被五彩斑斓的拱门和耀眼的灯光装饰成的梦幻世界,印度风情愈加浓郁。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新加坡宗教多元化的另一重要体现就是教会学校。

除基督教外,新加坡的其他九大宗教都是建立在种族的基础上,而教会学校就是指基督教教会所设立和资助的学校。新加坡教会学校在整个教学体制上与政府公立学校一致,在教学质量上甚至赶超公立学校。

如今,在新加坡,教会学校的身影依然活跃在教书育人的最前线。很多学生也会选择教会学校就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新加坡三育中学、新加坡圣约瑟国际学校、新加坡圣法兰西斯韦卫理公会教会学校等。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02. “刚柔并济”的宗教治理

新加坡国家虽小,但四大种族并处、十大宗教并存,四周又都是回教国家,宗教种族问题历来是敏感而棘手的内政之一。新加坡建国后,基于世界范围内种族冲突的惨痛历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宗教种族政策。

种族宗教政策涉及民族情感、信仰和身份认同,是人身上敏感、脆弱、感性的那部分,其管理之道大异于政治经济,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更是洞察人性的能力。新加坡的宗教种族政策风格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刚柔并济。

这一切还要从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说起。

在处理宗教问题上,李光耀秉持了他一贯的实用主义哲学,主张信比不信好。他说:

“我鼓励人们要有信仰,因为不管是信神或是信仰别的宗教,都有助于抗拒不良风气和使人产生回归感。”

在李光耀的思想中,任何一个宗教、任何一种思想都无法征服世界,新加坡需要宗教与种族的和谐共荣。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因而,在国家层面,新加坡政府始终强调自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政教分离的国家,宗教不得凌驾于世俗之上。宪法规定:“宗教团体不能卷入政治”。

在政教分离的原则下,新加坡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各个宗教都得到自由发展,各尽其能地为信众与社会服务,同时服从于国家法律。举个例子,在服兵役、堕胎等问题上,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看法,但宗教团体必须服从于国家法律。

新加坡宪法保障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并给予所有宗教自由发展的权利,一视同仁。虽然十大宗教的信徒人数悬殊,但政府不会偏袒某一方。而所有宗教政策也都必须依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制定。

国内宗教事务管理由内政部和社会发展部,以及专门管理回教事务的回教事务局负责。内政部社团注册局负责新加坡宗教团体、寺庙、教堂等组织、机构的注册登记,并对宗教组织、宗教活动场所的活动监督。

在新加坡,10人以上就可以向政府申请成立合法宗教社团。宗教机构可以按照教义、教规开展宗教活动,宗教团体可以拥有自己的教堂、庙宇和其他房地产,可以办学校、出刊物、成立福利机构等。

1989年,新加坡发布了《维持宗教和谐白皮书》,系统阐述了新加坡的宗教政策与实践;1990年国会通过《维持宗教和谐法》。这些都旨在维持宗教和谐,并保证宗教不被政治性的或颠覆性的企图所利用。

2019年9月,新加坡国会通过了《维持宗教和谐法》修正案,希望透过修正案限制外国势力干预,有效应对和宗教议题相关的威胁。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除了刚性的法令法规,新加坡政府还通过柔性的手段来引导种族宗教活动、宣传宗教和谐。

1991年,新加坡政府推出《共享价值白皮书》,进一步确立了五大共享价值观:

1、国家高于社区群体、社会高于个人;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3、社区支持并尊重个人;

4、以协商取代冲突;

5、种族与宗教和谐。

2003年7月20日,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宗教和谐声明》,鼓励新加坡人在每年种族和谐日(7月21日)的一周内朗诵此声明:

“宗教和谐是确保我国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社会之和平、进步与繁荣的要素。我们决心通过相互容忍、信任、尊重和了解,强化宗教和谐。我们将始终如一,确认国家的世俗性,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尊重各人的信仰自由,既增广共同空间也尊重彼此的差异,促进各宗教间的沟通。从而确保在新加坡宗教不会被滥用来制造冲突与不和。”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积极利用民间力量,通过政府主导的民间社团,对各个宗教进行有效沟通和管理。

由各大宗教发起、1949年注册成立,1961年更名的新加坡宗教联谊会至今仍是十大宗教的领导机构。联谊会主席职位每年一换,由各大宗教领袖轮流担任,鼓励不同宗教的信徒经常接触,促进彼此间的容忍、谅解和互相尊重,避免分歧和争论,求同存异。其几十年来的实践,在发挥多元宗教在新加坡社会的积极作用,促进不同族群间的团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0年,宗教和谐总统理事会在《维持宗教和谐法令》下成立,该会理事大多是宗教领袖、法官、医生、学者和退休高级官员等。这些人具有不同身份背景,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可以从各自的领域出发,为内政部提供关于种族宗教问题的意见。

2002年,政府在不同选区设立族群与宗教互信圈;2006年成立由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长主导的全国种族与宗教和谐常务委员会。通过在社区和基层设立各种族群和宗教组织,政府一方面能够密切掌握民间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各项宗教方针和政策得以通过渗透的方法下布到民众当中。

在宽松而自由的宗教政策和新加坡政府刚柔并济的治理之下,无论是古老的宗教还是新兴的宗教,无论是跨国界的世界性宗教还是人数极少的民族性宗教,在新加坡都得以享有一席之地,和谐共处。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03. 当宗教遇上疫情

此次新加坡疫情爆发早期,宗教场所成为了聚集性疫情的高发区,共有四个宗教场所相关的疫情感染群。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图片来源:8视界新加坡

基督生命堂是新加坡本地第三个感染群,共有十例确诊病例,且出现了新加坡第一例死亡病例,逝世的是患有慢性心脏疾病和高血压的75岁老人。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神召会恩典堂于2月12日被卫生部列为感染群,共有23例确诊病例,一度成为新加坡本地规模最大的感染群。

《联合晚报》在2月25日发布的文章中曾称其为“本地最大冠病感染群”。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神召会恩典堂主任牧师也是确诊病例之一,此外,教会的一名男职员出现症状后仍抱病上班,进而感染教会的7名同事和9名教友。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之前在受访时也曾表示:神召会恩典堂感染群的情况,可被称为“超级传播事件”。

而且,这两个教会感染群之间还存在关联: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图片来源:8视界新加坡

3月18日,卫生部公布宏茂桥Al Muttaqin回教堂为新的感染群,这个感染群总共有三起病例,第一例是曾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参与万人集会的输入型病例,在3月12日确诊,另外两起分别在3月17日和18日确诊。4月16日,经过两轮病毒潜伏期(28天)都未出现新病例,不再被列为感染群。

卫生部同样在3月18日宣布将位于武吉知马的新加坡教会列为感染群,共有五起病例,第一例确诊病例跟裕廊战备军人协会俱乐部(SAFRA)新春晚宴感染群有关联,于3月7日确诊;最后一例病例在3月17日确诊;4月16日不再被列为感染群。

宗教场所因信徒聚集、人员难以追踪,且宗教仪式时间较长,极易成为疫情高发地,新加坡几个宗教场所相关感染群也是如此。

新加坡宗教抗疫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加强防控。

3月14日,新加坡政府宣布一系列措施减少社交接触的措施。针对私人聚会和宗教聚会,政府除了劝请主办方尽量把活动人数限制在250人以下,也建议应减少拥挤,以及确保通风等措施。

2-3月的“佛系”防疫阶段,更多宗教场所只是短暂性关闭或加强消毒措施。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图片来源:8视界新加坡

第二阶段,暂停集会。

随后,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在宗教场所的传播,新加坡各个宗教都陆续发放了暂停集会的通知:

2月14日,天主教新加坡教区总主教吴成才在发给信徒的信函中指出,由于目前的冠病疫情显得难以控制,所有在平日和周末举行的弥撒活动将从2月15日中午开始无限期暂停,直到情况更为明朗。同样的,所有大型聚会包括研讨会、交流会等都应暂停。

3月20日,圣公会新加坡教区宣布,所有教堂的礼拜活动和聚会暂停。同周,新加坡卫理公会会督张振忠致函教会会员说,为了配合当局的措施,提倡保持安全距离、减少社交接触,卫理公会将暂停活动。

据悉,圣公会新加坡教区有27个不同大小的牧区,每星期平均约有2万1000人出席教会活动。卫理公会在新加坡共有46所教堂,信众超过4万4000个。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第三阶段,关闭宗教场所。

3月24日,新加坡政府发布新的防控措施,宣布所有的宗教仪式和聚会须取消,宗教场所可向私人开放,但不能超过10人。

4月7日,新加坡开始落实阻断措施,所有宗教场所都必须关闭。

由于宗教自身特定活动,回教几乎成为此次新加坡抗疫中受影响最大的宗教。

每一周的星期五正午过后,全世界不同地区的穆斯林信徒都会到清真寺集体祷告,这一活动在回教中称 Salat al-Jumu’ah,意为“齐聚一堂的礼拜”。3月,五名新加坡人曾到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参加大型活动并在返新后确诊,曾去过新加坡本地至少10所回教堂,带来传染风险。新加坡本地70余所回教堂随即关闭,星期五祈祷也暂停。

斋月是回教的一个习俗,会在伊斯兰历的第九个月进行,期间回教徒会进行自省忏悔,自黎明至黄昏时段禁食。开斋节在新加坡是法定假日之一,被称为 “Hari Raya Aidilfitri” 或 “Hari Raya Puasa”,它标志着斋月的结束。2020年的斋月是4月24日到5月23日,开斋节是5月23日,刚好在阻断期之内。

此外,5月15日,新加坡回教理事会宣布,由于疫情影响,今年900名已注册前往中东朝圣的本地回教徒,须把行程延后至明年。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集体祷告暂停;斋月在家进行,不能聚会;朝圣也要延后……这次疫情给新加坡的回教徒带来不少考验,而回理会也推出多项措施,以保证本地回教徒在安全的情况下履行宗教义务:

回教宗教司纳兹鲁汀和其他教士在开斋节前夕和当天早上,通过线上频道、回理会Facebook和各回教堂的Facebook专页、新传媒马来语电台等渠道,带领回教徒祈祷;

总统府也首次举办虚拟开放日,借助科技让无法实际参观总统府的公众,通过视讯同总统一起参观,以别开生面的方式欢庆开斋节。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新加坡总统哈莉玛指出:当疫情过去,她相信本地回教社群将能从这次经历中变得比以往更坚韧,对信仰更坚定。

随着宗教场所的关闭和集会活动的暂停,新加坡没有再出现新的宗教相关感染群。

6月2日,新加坡安全开放第一阶段,各宗教场所逐步重开。

这也不由得让人担心:宗教集会是否会再次成为防疫缺口,给新加坡疫情带来反弹?

据8视界新加坡报道,早在5月20日,神料店获准重开四天,有店家提早半小时营业,没想到天未亮开店前,就有顾客开始排队;光明山普觉禅寺6月已有500人预约,其中包括祭拜祖先的家属、以及到大殿礼佛的信徒。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这么一看,6月2日开放宗教场所后,迎来大批人潮或许是在所难免的?

好在目前的情况还算乐观。

新加坡政府规定,宗教场所必须确保现场没有人龙,也只可以有单向出入口;只获准进行私人宗教活动,每次以5户为限;信徒可以到宗教场所祈祷,允许与同住的人共同前往,但以5人为限。

据《联合早报》报道,光明山普觉禅寺虽然预约满满,但现场井然有序。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韭菜芭城隍庙重开一上午迎来近百名信徒,香客出入现场、测量体温烧香烧金纸都严格遵守规则。

新加坡基督教全国教会理事会早前受询时说,大部分教堂选择暂时不开放,多数较倾向于第二阶段,也就是能进行简单宗教仪式和圣餐仪式时才开放。6月3日,则一改初衷,允许教堂在第一阶段解封期重开。

新加坡回教理事会受访时表示:70所回教堂中,6所暂时不开放。6月8日起,46座回教堂将延长开放时间,让回教徒进行私人祷告。

香火鼎盛的四马路观音堂受限于人潮控管等因素,决定继续关闭,待解封第二阶段再视情况决定。

……

早前,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于6月4日在国会会议上表示,若太快恢复太多活动,2019冠状病毒病例和感染群或再次涌现,到时新加坡将必须重新收紧措施,放慢开放的步伐。

我国将继续针对较高风险的活动采取较谨慎的做法,例如涉及大批人长时间共处在封闭式空间的活动。这就包括宗教活动、戏院、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夜总会、酒吧、卡拉OK等公共娱乐场所。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宗教与信仰,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还是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早期积极控制宗教传染群疫情,中期严格关闭宗教场所,解封后保证安全活动,同时一直采取各种方式帮助教徒们履行宗教义务,新加坡基本达成了尊重宗教与防控疫情之间的平衡。

伴随疫情而来的有恐惧,也有重重的未知,而希望和信仰越发成为积极迎接挑战的源泉。希望不会泯灭,信仰也不会动摇。正如新加坡白领,天主教信徒 Sarah 所说:

“事情总会过去的。”

希望这一日早日到来,也希望信仰可以一如既往地抚慰人们心头的创伤。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文章版权归“SingPlus新加坡直通车”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END-

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的选择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