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一个外国人占总人口数40%的国家
为了生计,为了求学……
每年有不计其数的外国人
坐上离乡的列车
来到这个包容而又苛刻的城市
身在异乡为异客
漂泊在新加坡的你是不是
也会经常有一种异乡人之感
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
外国人似乎总是能感觉到
自己并不属于这里
与本地人的种种待遇差别
也造就了
外国人在新加坡的N个
“卑微”瞬间
01 工作“卑微”
很多外国人来到新加坡,面对的第一个考验就是找工作,然而正是在这一点上,让外国人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在线卑微。
近十年来,新加坡的外劳政策不断收紧,政府几乎每年都在变着法儿地提高工作准证的申请门槛,在新加坡求职和工作的外国人的境地越来越尴尬……
2020开年,新加坡人力部长杨莉明就表示,新加坡人力部将更新“公平考量框架”,释放出外劳政策不会有丝毫放宽的信号。
“公平考量框架(Fair Consideration Framework)”,是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9月推出的政策,目的是遏制雇主在招聘时对新加坡人的歧视,同时给予那些给新加坡人公平机会的雇主更多支持。框架要求,在新加坡为外籍员工申请就业准证的雇主,除非得到当局豁免,否则都须在新加坡全国职位库刊登14天的,以吸引本地求职者。
图片来源:THE ASEAN POST
有了框架后,外来人才流入新加坡的速度确实也呈现出放缓趋势。之后的几年里,新加坡的外劳政策仍是逐年缩紧的状态,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工资标准、降低准证配额及提高准证申请费用等等一系列举措。
那么,所谓“公平考量框架(Fair Consideration Framework)”,对外国人而言是公平的吗?
如果说十个手指尚有长短,政府在就业方面偏向于本地人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抛开公平与否暂且不谈,外国人在新加坡工作的“卑微”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WP客工比例缩减;SP准证申请薪水门槛提高;EP申请和更新莫名其妙被拒……
新加坡的种种政策也使得更多想雇佣本地人的雇主望而却步:
人头税越来越高,配额越来越少:雇佣一个外国文员,申请SP准证,薪水最低2400新,加上人头税330新,加上保险和其他费用,总共快3000新,而且还得有4个本地员工的配额,才能请一个外国人。
雇佣外国人的周期太长:准备材料1周,岗位挂在招聘网站上两周,申请准证一般要2-3周,最低短也要一个月才能顺利上岗。
……
工作中的这些“卑微“”瞬间,你体验过吗?
02 求学“卑微”
如果说外国人来新加坡打工“卑微”情有可原,毕竟本地人要得到政府更多照顾也是理所应当,那外国人来新加坡上学总该没什么可“卑微”的吧?毕竟教育可是不分国界的!
年轻人,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在中国,想申请个新加坡的公立大学读研究生,211/985本科学历是刚需,最起码也得是个一本,良好的英语成绩和在校经历都是加分项;如果是来新加坡读本科,也得有优异的高考成绩和英语成绩。而本地人在入学方面的资质审核则没有这么多限制。
而且,新加坡高校向外国学生生收取的学费也不是吃素的!来看看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本科的学费:
新加坡国立大学2018-2019学年学费(部分)
南洋理工大学2018-2019学年学费(部分)
同样是读本科,外国人不但要面对这比本地人更严格的申请审核,还要负担比本地人高出2-3倍的学费,真的是“在线卑微”了。
外国人求学“卑微”的问题不仅是体现在本科生/研究生身上,从幼儿园到高中,这样的“卑微”一直围绕在外国人身边,挥之不去。
EP/SP持有者如果月薪超过6000新,孩子才可以持家属准证入读新加坡幼儿园及政府中小学;月薪低于6000新币,一般不能帮孩子申请DP,孩子要过来读书,只能申请学生准证。
读幼儿园,申请学生证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读政府中小学,孩子可以申请旅游签过来新加坡参加AEIS考试,通过之后,进入政府学校,申请到学生准证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持学生准证在这边读书。
WP持有者则没有那么幸运,孩子想来新加坡读书,申请学生证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
成功让孩子入学之后,还要支付高昂的学费
同样的情况,新加坡公民只需要为孩子支付不到10新的学费!
公民的孩子上学,小学不要钱,中学和大学预科的学费每月不到10新,这是上百倍的差距!更何况,在入学资格方面,公民的孩子永远都是会被优先考虑的!
这样的差别,叫外国人怎能不“卑微”?
03 买房“卑微”
有的外国人,在新加坡辛辛苦苦打拼十几年,想在这里落地生根,有一个自己的家,于是考虑在新加坡买房,可是外国人的身份也让他们体验到了买房“卑微”。
在新加坡,可购买的房产类型有三种:政府组屋、私人公寓和有地住宅。一般来说,外国人不允许购买政府组屋和有地住宅,能购买的房产类型只剩下了私人公寓。
再说税收,新加坡买房是要收税的,税率根据购买人身份有所不同:
根据《新加坡买房税务条例2018》中的数据,外国人只能购买公寓,且首次购买需要缴纳15%的税。
此外,所有买家,无论国籍与身份,在新加坡买房的时候都需要支付买家印花税(BSD)。根据新加坡国内税务局(IRAS)规定,自2018年2月20日之后买房,需支付:
而且,自2018年7月6日以后,外国人购买任何住宅单位,都需要支付20%的额外买家印花税。
举个例子,一套100万新币的房子,如果是外国人首次购买,则需要支付:
1,000,000(房款)+150,000(税款)+24,600(买家印花税)+200,000(额外买家印花税)=1,374,600新币
如果是新加坡公民首次购买,则只需要支付:
1,000,000(房款)+24,600(买家印花税)= 1,024,600新币
同样的一套100万新币的房子,外国人购买与本地人购买差价可达35万新币。
最后说说买房的贷款,外国人在新加坡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若是购置第一套房产,银行的贷款额度可能高达75%,第二套的房产,则可能是45%。新加坡本地人的贷款额度则可以高达90%。
外国人在新加坡买房是真的太“卑微”了。
04 医疗“卑微”
很多漂泊在新加坡的朋友相信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在新加坡,我们不敢生病!
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看到的消息很可能是这样的:新加坡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水平世界排名第三。
而我们这些身在其中的外国人却只有一个感受:贵!
感冒咳嗽去看个医生,200新币没了;做个阑尾炎手术,1000新币没了;做个剖腹产手术,8万新币没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不信再来看看新加坡医院的住院费:
普通病房费用,图片来源:黄廷方医院官网
加护病房费用,图片来源:黄廷方医院官网
同样条件下,外国人的住院费用也比本地人要贵上几倍。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CPF账户,看病可以用Medisave,也就是医疗保险报销。如果用健保户头里的钱买一份住院保险,自己再买一份人寿保险,这样就可以把住院费中剩下的那一部分也省下了,基本上可以做到100%的全部报销。
而外国人没有Medisave,需要通过用人单位或个人直接从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险,这部分保险可以报销一部分的看病费用,但住院报销额度非常低。总而言之,如果不幸患上了比较严重的疾病,可能还是要买机票回国,不然这里的诊疗费和住院费可能不止是让你“在线卑微”,还会让你“倾家荡产”。
……
除了以上列举的种种情况,新加坡的外国人往往有着更多的“卑微”瞬间。
新加坡自2020开年疫情爆发以来,狂撒四轮财政补贴对抗疫情,这些财政补贴里,发给本地人的补贴是一轮又一轮,相对之下,发给外国人的补贴就少得可怜了。
在新加坡的外国人,背井离乡,远离亲人,与本地人一起建设著这个美丽的城市,却遭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与歧视。
在新加坡漂泊的日子里,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心酸或是“卑微”瞬间?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最后,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新加坡,愿你的付出终能得偿所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