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在华日企“想说离开不容易”

近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在华日企”想说离开不容易”》文章,分析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供应链停滞大环境下,日美虽然日前同时发出将企业撤出中国的声音,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中日两国经济合作融合度高,企业在汽车、机械等产业链复杂的产品领域中虽然存在竞争关系,但在创新、提高品质和降低成本上依然是共存共荣的互补关系,日企不会轻易或难以离开中国。

日本东芝集团在中国的工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表示,美国于5月15日宣布新规,要求使用了美国技术或设计的半导体芯片出口给华为时,即使是在美国国外的厂商也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证。结合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库洛德提出美企撤离中国的建议可见,美国打击华为大大超出了经贸范畴。比起库德洛的发声,日本政府提出资助日企将其生产基地撤出中国的政策似乎更有影响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供应链停滞的大环境下,日美同时发声将企业撤出中国,一时间引发了强烈反响。

另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外资企业的政策红利在减少,加上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外资企业对华投资也日益平稳。近年来,在中国国内成本上升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情况下,在华日企出于分散供应链风险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在疫情前即开始向东盟国家转移。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中国生产的工业产品和日用品向日本出口滞后,日本国内的汽车工厂被迫停产,口罩荒也持续了数月。据了解,日本政府于4月7日出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紧急经济对策”第Ⅳ部中指出,针对某一国家依存度高的产品和零部件,考虑通过生产基地回归日本或向东南亚分散来构建强韧的经济架构。为此,日本政府将对中小企业设备搬迁费提供2/3的补助,大企业则提供1/2的补助。

文章分析说,日本虽有国家安全保障方面的考虑,但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分散供应链风险而非出资鼓励日企撤出中国。该政策无强制力,虽然日企不会因政府给予补助才大规模撤出中国,但今后中低端产品向东盟转移的步伐将加快,日企在疫情之后会增加中国以外的供应商来规避供给风险。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逐步升高,部分高附加价值且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回归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则迁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东盟国家,这也是国际分工的必然趋势。另外,中国企业的成长以及产品质量迅速提升也使部分日企的产品竞争力下降,不得不退出中国。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于2020年3月份至4月份对华东地区710家日企,华南地区457家日企开展了是否会调整供应链的紧急调查。结果显示,华东地区14%的日企,华南地区15%的日企会作出调整。在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双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约85%在华日企目前持维持现状态度。其实,过去五年中考虑缩小或转移在华业务的日企占在华日企比例一直维持在10%,日本制造业总体来说难以离开中国,但部分低附加价值行业为了提升价格竞争力不得不转移至东盟国家。

目前,在中国常驻日本人约12.4万人,虽比2013年减少了2.6万人,但在中国日本商务人士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扎根于中国当地,能适应当地环境的人才也在逐步增加。日企人才储备程度决定了深耕中国市场的可能性。2017年末,在华日企有3.2349万家,比2015年峰值减少了大约1000家,占海外日企的43%。这个比率远远高于第二位的在美日企(8606家)和第三位的在印度日企(2510家)。其中,在华具有一定规模以上的制造业日企约3700家,占日企海外制造业企业总体的20%

文章最后还表示,全球经济化趋势不会改变,东亚地区目前是全球制造业网络的核心,中日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让两国产业链之间的融合度日益提高。在汽车、机械等产业链复杂的产品领域中,中日两国企业虽然存在竞争,但在创新、提高品质和降低成本方面依然是共存共荣的互补关系。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国际在线、搜狐网

编辑:覃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