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病例新增一起 新加坡是否已成功拉平疫情曲线

新加坡昨天(5月15日)新增793起冠病病例,当中只有一起社区病例,创下2月底以来的最低单日纪录。其余792起新病例中,有791人住在客工宿舍,另一人是住在宿舍外的客工。新病例中,有99%与已知感染群有关,其他有待进一步调查。

昨天新增的五个感染群主要位于工业区,包括加基武吉工业台80号(13起)、卓源东路48号(七起)、大士南1道55号(18起)、大士景1径119号(五起),以及大士景2径33号(24起)。这些新感染群也包括早前确诊的病例。

新加坡数十座地标打上蓝色灯光,响应向前线医护致意的运动,提醒大家团结一致,注意心理健康。(林国明摄)

28天无新病例两感染群关闭 1275人出院再创单日新高

82个现有感染群昨天也出现新病例。位于旧蔡厝港路的双溪登加宿舍激增211起病例,总病例达1825起,是昨天增幅最大的感染群。

卫生部也透露,麦当劳感染群和国大医院装修工地感染群在过去28天的两轮潜伏期内没再出现新病例,因此决定不再追踪。

截至昨天中午,新加坡总病例达2万6891起。目前仍有1124名病患留院治疗,其中18人在加护病房留医,比前天少两人。另有1万8498名情况良好但检测仍呈阳性的病患,在社区设施接受隔离和护理。

昨天共有1275名病患康复出院,再创单日新高,使累计出院人数增至7248人。

空置校舍改装成临时宿舍

空置五年的侨南小学旧校舍将改装成临时宿舍让健康客工入住,以改善宿舍拥挤情况,阻断冠病病毒传播。

空置五年的小学旧校舍将被改装成临时宿舍,让健康客工入住。(饶进礼摄)

东北区市长、淡滨尼集选区议员朱倍庆昨天在面簿贴文中透露,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将把位于淡滨尼11街的校舍改装成临时客工宿舍。创办于1933年的侨南小学,在2015年与邻近的励福小学合并,改名树仁小学,旧校舍随即空置至今。

朱倍庆说,这是确保健康客工有良好居住环境的重要一步。

他指出,政府正陆续为所有约32万名宿舍客工进行冠病检测,同时健康客工会被转移至全岛各处的临时宿舍,包括乌鲁班丹路的毅德国际学校旧校舍,以及义安理工学院在卡斯米道的三座旧教师公寓。

朱倍庆透露,他已和基层合作设立社区联络工作小组,来协调与土管局和宿舍经营商TS集团的合作。

“客工的安全和福利是我们的优先考量,我们将继续研究和参考其他临时宿舍的做法,为客工提供最佳照顾。”

康复客工回到宿舍时,将住进经过消毒和清理的康复员工住宿楼,和未经检测的客工区隔开来。(邬福梁摄)

另外,四个ActiveSG社区体育馆也被改装为临时客工宿舍,每座体育馆可容纳的床位数量不同。SportSG受询时指出,政府将继续与雇主密切合作帮助受影响客工,并在必要时启动更多设施来安置客工。

专家:零病例不表示零感染 更须考虑病例是否找到关联

尽管社区感染病例正趋于零,但受访专家提醒,零病例未必意味着零感染,因此不宜过分注重数字,也要考虑病例是否找得到关联。

根据卫生部昨天的文告,新增社区病例是53岁男性新加坡公民。他星期二出现症状,前天确诊,当局将他列为关联不明的病例。这是继2月25日以来,新加坡单日社区病例首次回跌至一起。

过去六天,社区病例每天少于五起。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上个月初提及,要解除阻断措施,单日社区病例理想上应降至零或单位数,并且无关联病例数量也得很少,且持续一段时间。

病毒阻断措施实施期间,顾客须扫码登录SafeEntry系统,或让工作人员扫描身份证才能进超市。(档案照)

不宜过分纠结追求零病例

针对社区病例尚未达零,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研究)古阿烈副教授(Alex Cook)认为,我国固然应追求零病例,但也不宜过分纠结这个数字,须考虑整体病例趋势和新增病例是否有关联。“必须谨记,零病例不意味着零感染,因为可能有被遗漏的病例,客工宿舍疫情也可能造成溢出感染现象,不仅如此,一旦我们重新开放边界,也会有病例从这个渠道进入我国。”

新加坡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亚太学会会长淡马亚(Paul Tambyah)博士同意,是否解除阻断措施不能单看一个数字。他强调仍须重视客工宿舍的疫情,尤其是在计划逐步解除建筑禁令的当儿。他说:“居住在宿舍的客工也在修建我们的道路、学校和工作场所,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须共同努力控制宿舍疫情。”

是否已成功拉平疫情曲线?

截至昨天,社区病例已从上一周的平均每天八起,减少至过去一周的平均每天四起。

针对新加坡是否成功拉平疫情曲线,颜金勇昨天在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记者会上说,这是个困难的问题,因为社区病例很少,主要是我国采取了病毒阻断措施,包括将工作转移至家中,以及停止大部分建筑活动。

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说,如果谨慎放宽措施,希望社区病例即使增加,增速也会放缓。(通讯及新闻部提供)

但随着阻断措施放宽,社区病例很可能再度增加。颜金勇说:“我们希望,如果谨慎和妥善地放宽措施,社区病例即使增加,增速也会放缓,继续受控。我们也会加强追踪和隔离,减少社区传播和大型感染群形成的风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