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带来经济萎缩幅度,新加坡生物医药业却逆势增长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冲击超出原先的评估,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甚至表示今年经济的萎缩幅度很可能比此前预测的1%至4%更为剧烈。然而在此逆境之下,仍有产业表现强劲……

269069d0ada3ac223015a4bc4bd9dd94.jpeg

尽管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新加坡制造业产值仍然在3月取得了增长,年比增幅达到16.5%。在这其中,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初步数据显示,在疫情牵动下,生物医药业表现最强劲,3月的产值年比大幅度增长91.4%。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下

生物医药业无疑成为新加坡的亮点

1:3月初在新加坡推出的新冠病毒快速测试系统,由新加坡的Veredus实验室与美国国家家庭科学技术局(HTX)合作开发,其准确性超过99%,三小时便得悉病毒检测结果,目前已在樟宜国际机场全面采用。

2:在治疗和疫苗研究方面,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陈笃生医院以及新加坡血库已经携手合作,招募冠病康复者捐献恢复期血清,用于为其他病患进行治疗。而新加坡杜克—国大医学院也和国际组织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以及其他海外伙伴合作,为一种疫苗进行临床试验,试验预计在今年内展开。

6c8c8617beeb7e6d4a5a097f56303df7.jpeg

自疫情开始,生物医药业即时在新加坡发挥作用,除了研发生产药物,又协助通过生物科技分析病毒,为政府和医疗部门提供资讯,还有公司研发了快速检测系统,准确性超过99%,三小时便得悉病毒检测结果,目前已在樟宜国际机场全面采用。

新加坡在疫情控制方面备受赞赏,日均检测量高达2,000多个,4月初增至每日2,900个,这类快速测试系统能迅速筛查和隔离患者。

坐拥亚洲发展最快的生物产业集群之一

生物医药行业逆势中增长

坐拥亚洲发展最快的生物产业集群之一的新加坡,凭借其强大的数码科技实力和充满活力的研究生态体系,不断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创新,素有亚洲临床研究和试验管理活动中心的美誉。

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近3%。2019年上半年,新加坡生物医药行业在制造业走低的态势下势如破竹,达到了9.6%的逆势增长。新加坡生物医药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著众多跨国生物企业纷纷在此布局发展。

0edc0fda9913614fbf749e67961f021d.jpeg

新加坡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经济发展局成立生物技术投资风险基金,开始关注生物医药业并向其投资;进入21世纪,在生物科技行业积淀已久的新加坡将生物医药业作为战略产业,新加坡政府予以重点扶持,不断推出如“RIE2020”(研究、创新与企业2020计划)、医药创新计划(PIPS)等鼓励性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自2014年起,新加坡政府还与制药企业联合培养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动能。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还会为外商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优惠政策支持,帮助其搭建伙伴关系,保障国际生物制药企业在新加坡顺利发展。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新加坡已经形成医疗制药相关的三大园区:

1:以医院为中心的诺维娜健康城

2:以科研为中心的维一科技城

3:以医药制造企业为中心的大士生物医药园

三大园区覆蓋临床需求、研发转化、生产制造三个环节。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定位进驻园区,享受到一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专业的服务支持,帮助生物医药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399bfab6225547996471b9c0e2ec625b.jpeg

图片来源:The Business Times

目前,新加坡有超过50家医药工厂和300多家生物科技和医疗科技企业。全球顶级生物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GSK)、默克(MSD)、辉瑞(Pfizer)、诺华(Novartis)、罗氏制药(Roche)、赛诺菲(Sanofi)、艾伯维(AbbVie)、安进(Amgen)都将全球制造中心设立在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为生物医药产业

设立专项支持计划

新加坡通过各种计划积累了一批出色的临床科学家,如:新加坡转化研究者奖(STaR),其目的在于招募和培养世界级的临床科学家,承担新加坡的转化和临床研究项目,此外,还有临床科学家奖(CSA),其旨在提供研究资金和工资辅助,从而协助医学研究人员能把精力时间专注于研究。

其他旨在发展临床科学家人员的计划包括:

转化与临床研究(TCR)旗舰计划:着重于为研究人员和临床科学家提供平台,合作解决科学难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优质的医疗保健解决方案,造福患者(从实验室到临床解决方案)每项授予TCR旗舰计划的项目将获得高达2500万新元的五年预算。

竞争性科研计划(CRP):是一项资助计划,通过向科研基层社区征求研发项目,以实现对广泛而且不同的研究理念的支持。该计划可为帮助发现新潜在战略性研究领域的研发项目提供支持,而新加坡能够在这些领域投资以发展未来新产业的核心能力,如:生物医药科学转化和临床研究领域。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高达1000万新元的研发预算,为期三至五年。

医疗服务研究竞争性研究资助(HSR-CRG):是新加坡卫生部 (MOH) 于2009年设立的研究补助金,旨在支持HSR的研究,并帮助将HSR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与实践。本地医疗保健和学术机构的主要研究人员均可申请该项补助,获得最高100万新元的补助,有效期为两年。

2559af1c818e6e76ba224048d697e0da.jpeg

此外,由本地制药工厂领导人员和政府机构组成的产业-政府集团——生物制药商顾问委员会(BMAC)承诺,新加坡将以高技能的制造业劳动力领导制药业,通过提升雇员技能,培训新员工以及推广最佳实践等方式,来实现优质的加工发展能力。

政府设立专门的基础设施

多国争相仿效的运作模式

新加坡政府坚定承诺注重于基础和临床研发,大力地推动了新加坡在医学方面的进步。

早在二十年前,新加坡政府耗资三亿美元打造“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Biopolis),遴选500多名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安排他们前往外国顶尖大学攻读博士,学成后带领新加坡进入生物医药科技产业新世界。园区启用以来,成功吸引全球的顶尖科学家。

园区落成不久,启奥生物医药科技园区总设计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主席杨烈国(Philip Yeo)网罗世界精英,邀请他们到新加坡从事医药科研工作。结果花了四年,成功说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十大生物科技专才、英国癌症基因专家David Lane出任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院院长。

031b2cc00d7ed76be7b4d81b024ece30.jpeg

其他世界顶尖的科研人才还有成功复制世界第一只哺乳动物多莉羊(Dolly)的著名英国科学家科尔曼(Alan Colman)、美国两位顶尖癌症基因专家科普兰(Neal Copeland)和詹金斯(Nancy Jenkins)夫妇、德国干细胞科学家尤洛夫(Gerald Udolf)、专研癌症的日本科学家伊藤嘉明及曾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工作的刘德斌(Edison Liu)等。

生物医药园区设有科技研究局,并有其他公司、公营部门和私人机构。而在政府层面,新加坡贸工部之下有法定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有科技研究局,这个政府资助组织拥有5,000名科学家,工程师及生物医学科研人员各占一半。此外,设有经济发展局负责推广业务和促进外国投资,以及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帮助国内企业走向海外。

如今,在生物医药方面,“新加坡制造”在全球俨如一张亮丽的名片,出政策的稳定性,知识产权保护、便利的营商环境和重视英语的工作氛围都是吸引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科研人员前来的关键。

早于2005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已经说过,加强创新、创业和研发都是重新打造经济的策略。虽存有风险,但身为小国的新加坡必须去做。随着疫情的发展,关于医疗物资的争端也在全球层出不穷,而新加坡的生物医药业则在疫情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看来,新加坡当初的决定是相当明智。

6fa1f5a24f030a89238896fe3751108b.jpeg644813dc3511b283ae790fa5bd06e4cb.jpeg

e08b81b31f33ed3ba59db9dce77174b0.jpeg

71238dbde9f3e815baaad72dbca8eacd.jpeg2e4fb1aa99310c5919130726a99f0ca5.gif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