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之启蒙印象
80后的我,在小时候对国家、历史、民族和地域的概念其实是相对模糊的,似懂又非懂,所以在上初中以前,新加坡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熟悉是因为小时候电视上会播放一些电视剧,里面的人讲着奇怪“口音”的普通话,但又演绎着熟悉的古装故事。
特别是在小学暑假时,我和姐姐一起看着这个不同版本的“神雕侠侣”时,姐姐会吐槽说,这是新加坡拍的,没有香港拍的好看。当时我的内心也是默默赞同的,毕竟他们的“口音”很难让人投入到情节之中。
从那之后,只要是新加坡版的各种电视剧,我几乎都是拒绝的。当然,我对范文芳的颜值和气质还是有好感的。
似乎小时候新加坡给我的全部印象,也仅仅来自于“新剧”了,新加坡到底是个什么地方,那里生活的人和我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完全是陌生的。
可能是因为“口音”的缘故,当时的我,内心潜移默化的认为新加坡是和香港、台湾类似的地方,那里生活的也是“中国人”。
这就是初中之前,我对新加坡的“启蒙印象”了。
新加坡之华人之光
上初中之后,随着知识逐渐“渊博”,慢慢的,我也知道新加坡是个独立的国家了,并且知道他们地方很小,城市即国家,国家即城市。也了解到,那里是除了中国以外,华人比例最高的国家,他们连总统的根都在中国,但当时对于这个国家新增的认识也就仅此而已。
回想起来,上世纪国内媒体对新加坡的报道,总体上是正面的、积极的,媒体告诉我们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是个很小很先进的国家,那里经济高度发达,人们都很有素质,城市环境像花园一样。
电视上的专家在探讨中国的住房问题时,会拿新加坡作为成功案例来分析;
电视上的专家在探讨中国的堵车问题时,会拿新加坡作为成功案例来分析;
电视上的专家在探讨中国的环保问题时,会拿新加坡作为成功案例来分析。最后,移民专家也来了……
新加坡真是个好地方啊,就像人间天堂一样。
尽管如此,至于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华人要在东南亚建立一个这样的独立国家,长久以来都是我没能弄清楚,但又不是太关心的问题。
如果不是要去旅游,谁会去研究这样文化输出不太强的弹丸小国呢?
不巧,就在2019年我就去了一趟,呆了7天,自助游。
临出发之前,我这才开始从网络上了解新加坡的历史、人文和建国史,当然也就只是泛泛了解了一番。
网络上有千家之言,各路舆论对该国的生态环境、高度文明、经济发达都是一致肯定的。
但多数舆论似乎并不认为新加坡人,会对中国人有多少亲近。在当地遇到冷漠对待和被排斥的例子不在少数,当然这些舆论主要来自去过新加坡或在当地生活、留学、工作过的人。
我当然不会都放在心上,毕竟网络上的键盘侠是威力无边的。是好是坏,我都要到当地去亲自体验一番才能下定论嘛。
尽管看了网上的言论,我还是带着亲近的感觉登上了飞机,我相信孙燕姿和林俊杰给我的亲近感。毕竟咱们同种,中文也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血浓于水啊。
何况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战争之类的“大矛盾”啊。
带着这种心情,我来到了新加坡。
下面开始,是当地游玩的流水账,图文模式:
起飞咯,呜呜呜~~
上图是金沙酒店的外貌,我就住在这里面。
上图就是传说中的肉骨茶,感觉和中国的排骨汤类似。
上图是圣淘沙岛上的鱼尾狮。
上图是传说中的南洋理工大学,孙燕姿就毕业于这个美丽的大学。南大历史悠久,校园环境堪比植物园,雨树随处可见。
上图就是圣安德烈教堂,是一座哥特式教堂。
还是圣安德烈教堂。
上图是圣淘沙岛上的“滑滑车”,算是岛上的热门节目之一。
上图是新加坡的妹子,不得不说,美女还是挺多的,身材和皮肤好的年轻女子不在少数。
上图是圣淘沙岛上的捷运,很方便,坐这个可以游玩岛上的所有大型娱乐设施。
上图是圣淘沙岛入口附近的海底捞。听说他们老板移民新加坡了。
上图是环球影城里的跳舞节目。
上图是,新加坡的特色美食,说实话,吃了感觉一般。
不得不说,新加坡真的很干净,每辆车都很干净。
传说中的网红早餐。
这是我早上在金沙酒店房间阳台上拍摄的,阳台面向大海,好像就是马六甲海峡,在阳台上时不时还可以看见F16战机掠过。
这是金沙酒店下面,靠海那边的那个花园。
新加坡的公交车,内外都很干净。
新加坡也不是完全没有垃圾,只是很少而已,这不就被我发现了。
上图是南洋理工大学马路边的井盖,上面有编号,是古董哦,年代久远。
记流水账不是我的特长,大家就通过照片,随便看看吧,都是我实拍的……
好了,流水账就用这台路虎卫士来结束吧。
最后,我总结一下在新加坡呆了7天之后的个人真实感受吧……
1.干净、文明、发达,城市环境犹如花园一般,都是真的。
2.在景区和酒店,大家的态度还是不错的。
3.在这里普通话很难用,就算遇到会说的,也不见得愿意和你用普通话交流。这里英语很好用,请不要被新加坡电视剧里的普通话骗了,也不要因为孙燕姿和林俊杰普通话说得好、唱国语歌而误解了什么,再次强调,这里的华人讲英语,他们也热爱讲英语,如果不是学校有教,没多少华人真正喜欢中文(即使他们家里的长辈老人母语是福建话、广东话)。
4.当你深入到华人区,特别是平民老百姓住的地方,你就会发现,中国人可能是会被当地华人投来歧视的眼光,至少不会对你热情友好。
5.华人老城区的街道并不算干净,也有不少垃圾。
6.在这里丝毫感受不到长着“中国面孔”的当地华人,会主动表现出和中国人有半点亲近或扯上关系,他们只是长得像中国人的西方人,即使他们的爷爷可能来自中国。
其实比起欧洲、澳洲、日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在到过新加坡之前,是很难把新加坡当一个“完全外国”的国家的。
或许是曾经同文同种,或许是受到影视剧的影响,或许是受到媒体宣传的影响。在来到这里之前,总有那么一丝情意,或者说亲近感在影响着我们。
我知道这是孙燕姿、林俊杰给了我一点错觉,阿杜和BY2给了我一些误导。
当我漫步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看见这里招牌上零星出现的蹩脚中文,听见牛车水附近90岁老人小声的一句福建话时,产生了幻想,我幻想着当老人还是小孩时,他在这里的生活场景……
那个时候的他们,应该还和父母讲着家乡的方言,就像下面这部100年前的纪录片里拍下的场景一样。当时新加坡还未立国,还是中国人的他们,在这里生活的场景历历在目,艰苦、勤劳且心系中华。
20世纪早期,立国之前镜头下的新加坡,和在这里生活的华人:
20世纪初期,新加坡的华人还有些留着清朝辫子,从镜头中他们吃饭的状态可以看得出,他们当时在新加坡的生活质量不高。
20世纪初,在新加坡运煤的华工苦力
20世纪初,在新加坡运煤的华工苦力。
加文纳桥
20世纪初的新加坡加文纳桥。
1913年,在新加坡一场的葬礼队伍,是用黄包车组成的车队
1913年,在新加坡一场的葬礼队伍,是用黄包车组成的车队。
苦力男孩潜水寻找硬币
苦力男孩潜水寻找硬币。
盘起清朝辫子,正在包装菠萝的苦力。
正在切割和包装菠萝的两个工人
正在切割和包装菠萝的两个工人。
南桥路上正在拉黄包车的人力车夫
南桥路上正在拉黄包车的人力车夫。
路边的小吃摊
路边的小吃摊。
干完活的苦力们和小男孩蹲在地上吃饭。
干完活的苦力们和小男孩蹲在地上吃饭。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上一片繁忙的景象。
维多利亚剧院
当时的维多利亚剧院。
小男孩在装菠萝罐头
似乎留着清朝发型的小男孩正在装菠萝罐头。
上世纪的中国大陆并不像现在这样富强,当年老师介绍着“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传奇。当他讲到新加坡是华人的骄傲时,会特意强调,同学们:“新加坡和中国不是一个国家,他们只是祖先来自中国。”
直到我来到了这里,才真正体会到老师这句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