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18日电 体育时评:青春不朽 未来已来
新华社记者郑直 赵焱 倪瑞捷
12天前,布宜诺斯艾利斯地标方尖碑被青奥会开幕式五环的光芒照亮。12天后,熊熊燃烧的圣火在万众瞩目下缓缓熄灭。但关于青春的故事还未讲完,只是回到世界各个角落继续诉说。
过去的12天里,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青年运动员齐聚布宜诺斯艾利斯,奏响了一曲友谊与拼搏的乐章。对于15至18岁的他们来说,青奥会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特殊体验,是一节难忘的成长课堂。
10月18日拍摄的闭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体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突破极限,超越纪录,它还以真实的体验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淡化金牌、注重文化教育的青奥会,正是对《奥林匹克宪章》中写到的“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的实践。
这里是许多人未来征战奥运的起点,但也是许多人体育生涯荣耀的顶峰,但至少在青奥会上,他们的梦想得以在同一片赛场上交汇。当在混合参赛项目中,五环旗冉冉升起,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性别的运动员手挽手同时挂上奖牌时,“输家”的称号,不属于青奥会赛场。
10月11日,体育舞蹈霹雳舞混合团体冠军组合Ram(日本,右三)/B4(越南,左三)、亚军组合Lexy(意大利,左二)/Broly(阿根廷,左一)与季军组合Ella(奥地利,右二)/Bumblebee(俄罗斯)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王丽莉摄
青奥村宿舍内没有厨具,组委会“逼”着不同民族、肤色、宗教信仰的小选手们走出房门,走进人群。这个年纪的同龄人当中,一次赛场上的交锋,一次聚餐时的交谈都可能让偏见与误解得到消除,新的友情诞生。史无前例的男女运动员相同人数参赛,也让性别平等的概念早早根植在新一代体育人的内心。
赛场外的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多样,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上独揽五枚游泳奖牌的南非“飞鱼”查德·勒·克洛斯等运动员如今作为榜样重返青奥,为后来者答疑解惑。青奥村内伤病与恢复、体育公平和反兴奋剂教育课程让“村民”们从身体与心灵上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
10月10日,运动员在青奥村内用废弃电子产品制作的创意雕塑前拍照。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青奥会也浓缩人生的苦乐,失联获救的泰国少年足球队在开幕式上双手合十向世界表示感谢,让人感叹生命的奇迹,推动三人篮球进入奥运会的国际篮联秘书长鲍曼在青奥会期间忽然离世,也让小选手们体味人生的无常。
本届青奥会上,“00后”选手全面登场,人们欣喜地看到,他们不止展现出竞技的水准,也展示了“千禧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为胜利者欢呼,也给失败者以拥抱。世界用温柔与善意为他们打造青奥会的舞台,他们也以纯净与率真赠予世界一份珍贵的回礼。
10月8日,中国选手孙佳俊在获得100米蛙泳冠军后接受对手祝贺。新华社记者孟永民摄
对青年运动员们来说,过往的12天已经化作青春的记忆而不朽,但他们在世界舞台上才刚刚登场。带着在南美大陆收获的欢笑与泪水,友谊与经验,未来的他们将在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社会中书写属于年轻一代的荣光。
编辑:吴俊宽
签发:李丽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