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的求“量”时代正在远去,以绿色建筑为代表的人居环境的求“质”时代已然走来。
关乎公众生存环境的建筑,除了安全第一,“绿色”越发不容小觑了,当然也有赖于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应用。这代表着“绿色”并不仅仅是单一层面的绿色,它还和“健康”、“智慧”相生相伴。
野蛮生长的求“量”时代正在远去,以建筑为代表的人居环境的求“质”时代已然走来。这一切,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这也意味着,建筑师、设计师承载着更多的时代使命……
究竟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可不是绿色的建筑,或者长满植物的建筑。
我国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是规划、设计、建筑、使用、拆除全过程中的“四节一环保”。全周期一环都不能少。
目前我国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多的是评价施工过程中的“四节一环保”,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是否节水、节电等,然后竣工时对其进行检测,主要检测建筑的墙体、门窗保温系数等,进行完了这些检测并达到检测标准后,这个建筑评定为“绿色建筑”了。
其实,建筑在规划、设计过程和将来拆除过程中,造成如甲醛污染、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不易监管甚至没有人管的。
为什么要强调绿色建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节能减排越来越成为全民运动。
事实上,工业、交通、建筑是能耗最严峻的部分。《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8年)》显示,2016年,中国建筑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6%;建筑碳排放总量占全国能源碳排放总量的19.4%。
低能耗,乃至零能耗的建筑是节能环保的“重点对象”,“绿色建筑”也就孕育而生,且变得尤为重要,也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这一占比,在2012年是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势必倒推建筑全产业链的“绿”。建筑全产业链都须强化“绿”的意识与行动。
如今有哪些典型绿色建筑?
1. 新加坡滨海盛景
说到绿色建筑,当然是首推空中花园城——新加坡。
包含四座高层建筑的滨海盛景,设计核心在于塑造一个共享式的中央空间,也就是“绿色之心”。作为新加坡滨海中央商务区内最大的公共景观区域,“绿色之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接近自然,同时场地中的有效空间达到了原先的125%。
标志性的百叶窗为综合体带来了动态的外观,大面积的绿化区在改善微气候的同时,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以亚洲常见的水稻梯田为灵感,由四栋建筑围合起来的中央地带呈现出多层次的立体效果,展现出热带风情的多样性,营造出一个全新的生态。
“绿色之心”种植着超过350种不同的树木和植物,包括700棵树,以及3.7万平方米的景观区域,另外还有多种类型的动物在此栖居。
2. 印度维杰亚瓦达花园住宅
Pooja Crafted Homes集团主要开发的城市高层住宅项目,集团把为住户寻求“创新设计空间”和“绿色生活体验”做为开发产品的主要目标。
自然绿植将依附在外立面的格构进行生长,经过一段时日之后,自然绿植将成为主要的面貌覆盖于建筑表面。建筑立面充当了一个室内与室外的中间介质,净化空气的自然绿植为室内气候提供了更好的保护与调节。
回收系统收集屋顶的雨水和生活用水并进行二次利用来浇灌阳台的绿植。基于印度的炎热气候特征,开放的公共空间为建筑创造了空气自然对流,从而降低空调的使用。
3.意大利技术中心
项目致力于改善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突出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价值。选择天然材料创造立面纹理,以保持内部舒适的氛围。外墙由瓷砖覆盖,可保护建筑物免受气候的侵害,并带来了良好的通风。
本项目达成了以下目标:
1. 可持续发展,选择了改建原有建筑,而非新建一个全新的建筑。
2.保护建筑物的环境,以减少污染。
3.生物相容性,以保证健康的工作环境和环境舒适度。
4.绿色建筑通过减少能源消耗而实现。建筑外墙和屋顶的建造达到了良好的隔热标准;优化了冬季阳光照射和夏季热辐射控制;使用太阳能遮阳系统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能源和水循环分别由光伏板和雨水箱提供。
5.能耗低。能源需求比国家法规规定的要低60%。燃气轮机和光伏板产生绿色能源。
6.信用能源平衡。可再生能源在中心内部生产。
7. SBC证书:技术中心将成为托斯卡纳首个实现SBC证书(可持续建筑委员会)的建筑之一,可以估计建筑物每一阶段的环境影响。
4. 南佛罗里达大学Lynn Pippenger大楼
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授予评定的LEED金级认证项目。大楼兼顾了可持续设计中的常用知识以及专业技术,既使用了场地中生长的橡树,也使用了经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木材。大楼的管理系统能够对能量损耗实行监测,机械系统则用于减少能源使用,同时带来最优的空气质量和水源利用率。
日光充足的学士花园将自然光引入建筑中心,高处的屋顶在为花园提供荫蔽的同时后退于外墙,使户外空间能够享受到自然的空气流通,并且使花园得以维持凉爽的环境。庭院的微气候对建筑整体起到了调节作用,降低了室内空间的冷负荷。
在亚热带环境中建造全玻璃的建筑,其难点在于要降低日晒量,以实现尽可能低的冷负荷,也就是说要减少能量消耗和含碳副产物。使用的一种新型的多层玻璃,包含的隔热层能够反射74%的日晒,并通过位于玻璃立面前两层的陶瓷饰面和第三层的单向镜面实现了26%的透明度。
5.天津滨海图书馆
天津滨海图书馆由MVRDV与天津城市规划设计院(TUPDI)共同设计完成。其中图书馆部分将被打造成为“眼睛”的造型,未来将成为“滨海之眼”。
建筑面积33700平方米,地上5层,面积25580平方米、地下一层,面积8120平方米,设计藏书总量120万册,日接待读者能力4000人次。
光线是情感的主创造者,同时它以微妙的方式引人深思。因此,在大厅顶部设计了直径18m的采光天井,并在”书山”空间中设置了连续的照明灯带,通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进行整体协调控制,”书山”照明与球体成像效果相结合,满足装饰亮化、场景布置、主题渲染等多种需求。
这个直径为21m的“眼球”体现在作为多功能球形演示厅使用。 球体表面为铝合金穿孔板,内侧安装LED点光源,内光外透,可实现全彩变化。
“书山”空间采用地板送风及侧下送风,中部回风的空调形式。针对该空间进深较大的特点,深化设计中采用内外分区的空调系统,通过对该区域进行气流组织温度场模拟计算,可以得出空调区域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可满足舒适度要求,给读者创造出舒适的阅读环境。
关乎公众生存环境的建筑,除了安全第一,“绿色”越发不容小觑了,当然也有赖于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应用。这代表着“绿色”并不仅仅是单一层面的绿色,它还和“健康”、“智慧”相生相伴。
野蛮生长的求“量”时代正在远去,以建筑为代表的人居环境的求“质”时代已然走来。这一切,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这也意味着,建筑师、设计师承载着更多的时代使命……
文章来源: 创基金、公众号能源世界、和桥机构
奇点 · 新媒体矩阵
头条号丨大风号丨百家号丨新知号
大鱼号丨一点号丨企鹅号丨雪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