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七成新加坡人认为生活素质恢复疫前水平或更好

调查:七成新加坡人认为生活素质恢复疫前水平或更好

作者:卢慧菁

随着新加坡走出冠病的阴影,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的生活素质在疫情缓解后,有所改善。每10名新加坡居民当中,有七人觉得他们2023年的整体生活素质,与2019年冠病暴发前一样,甚至更好;但部分青少年和家有老小的受访者,认为生活不如疫前。

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在今年1月31日至2月6日,委托调研机构RySense,向1052名15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居民展开网络调查,以了解疫情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社会资本在疫情期间有所增强,除了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加强,人民之间的互信也同时提高。

通讯及新闻部星期天(3月19日)发布调查结果。数据显示,77%受访者的家庭关系,在疫情期间变得更牢固或维持不变;82%的人认为与邻居的感情变好或没改变;71%的人则认为与朋友的关系也是如此。

约七成受访者对国家、政府、医疗体系、社区、及本身应对未来疫情的能力有信心。比起一般人,失业者对新加坡未来能否再次应对另一个疫情,相对缺乏信心。约16%的失业者非常不同意或不同意,若大流行病再度来袭,新加坡有能力克服。悲观程度较其他群体如学生(4%)、上班者(7%)和其他(9%)来得高。

超过七成或72%居民觉得整体生活素质变好,其余28%的人虽持不同看法,但他们在为生活10大方面,如与家人、朋友、邻居关系评分时,每10人当中,至少六人给予相同或更高的评价。这意味着新加坡正迈向整体复苏。

当新加坡逐步走出疫情后,有18%需要照料不同类型家属(如年长者和孩童)的受访者,认为整体生活素质变差或很差,相比只有9%没有家属需要照料的受访者,认为生活素质大不如前。

近四成青少年觉得生活素质 和应对心理健康能力下降

近四成年龄介于15岁至19岁的青少年认为和疫情前比较,他们的生活素质和应对心理健康能力皆有所下降。这显示青少年对冠病限制社交活动,感受更深。有四成的人说和朋友关系变差;接近一半的人认为,不太能够投入喜爱的活动和爱好。

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在脸书贴文指出,冠病疫情是这一代人的危机,严重考验领导人和政府的能力,及人民的韧力,许多活动受到限制,日常生活也被迫调整。但她欣慰新加坡人团结和彼此扶持,许多人也不遗余力地帮助弱势群体。“我很高兴,终于在这条长隧道的尽头,看到了曙光。”

新加坡理工大学商业、传播及设计学院院长何耀基教授受访时说,人民对政府高度信任很大程度源自总理、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定期及透明地汇报抗疫进展,并愿意承认和纠正错误。他赞赏政府在疫苗工作上表现出色,从取得疫苗、运送,到施打过程都井然有序。

至于弱势群体信心程度相对低,何耀基指调查在今年财政预算案公布前进行,另外,年初消费税率调高和通胀高企等因素,也可能造成影响。

“我们还在疫后初期,乘搭公共交通不用戴口罩也是近期的事,再给一点时间,结果可能会好得多。”

新加坡国会星期一(3月20日)复会时,将辩论本月8日发布的《新加坡应对冠病白皮书》。白皮书梳理过去三年抗疫历程中可取与不足之处,并列举应付日后疫情的措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