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眼中的新加坡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Chat or another browser. 我和我的祖国 李谷一 – 我和我的祖国

我带团去过无数过国家,有充满热带风情让人悠然自得的东南亚,有纸醉金迷,光怪陆离的迪拜,还有每个月去两次的严谨整洁的日本,有地中海沿岸宛如人间仙境的土耳其,摩洛哥等等,作为普通游客,这些国家基本上很好的尽到了给游客美好的旅行体验的责任,这就够了。

但是新加坡,是一个让我去一次吐槽一次的神奇国家,今天我要说说我眼中的新加坡,想说说这个岛国的另一面,迥异于人们从前的印象。但是一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真正的行得正坐得端,何惧他人论长短?

新加坡是个很小的岛国,寸土寸金,给我的感觉就是紧绷,时刻保持对于极致的追逐,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40多年前,李光耀曾公开表明:“只要我活着,新加坡就不会有赌场。”但在2005年,国会便通过了赌博合法化的提案,是时距离李显龙就任总理尚不满一年时间。2012年,两座赌场正式开门迎客,所有永久居民和国民入场需缴纳100新币的入场费,外国人免费进入。

新加坡只是一个喜欢美化自己的普通国家,她可以很安宁,也可以很焦躁;她可以向世人展示经济腾飞的巨大成就,却无法掩饰人类社会必然存在的贫穷脆弱;也有复杂的种族,历经百年融合,却还是泾渭分明,说到这里,还是觉得中国的多民族文化真好,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尊重这个国家所经历的一切和取得的成就,的确是一个让人惊叹的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在新加坡,中国人、PRC(中国英文缩写简称)都是极为鲜明的标签,哪怕你看起来多么的高大上不像非法劳工,也改变不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事实。

4756335ce2ed81017fc9c68c963abeec.jpeg

虽然新加坡烈日炎炎,但是我看着跟我们一样皮肤,操着一样华语,说着各种鄙视中国言论,自大得意的新加坡华人,内心觉得极度寒冷。

在新加坡不管是生活的还是旅游的中国人,总是免不了听到一些有意无意的嘲讽。

夜晚的樟宜国际机场辉煌璀璨,硬件的豪华程度彰显着这个国家的珠光宝气。新加坡海关是我目前遇到的对中国人最不友好的海关,几乎每次带团入境,都会遇到其他国家没有的对旅行团的盘查,中国护照经常还会为你带来几秒钟的白眼或者漠视或者刁难。

在新加坡,出租车叫“德士”,浓浓的自创式“Siglish(新式英语)”味。德士司机总是与你攀谈各种话题,这一点与全世界其他城市差别不大,但他们普遍蹩脚的中文与英文口音总是会给人一种来到了地球城乡结合部的感觉。一路上,马来人、巫族人、孟加拉人、印度人等人种成为了谈资与笑话的主体,和很多地方一样,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切的不美好都是移民遗祸”的味道。可以想见的是,此时此刻的另一辆出租车上,这个主体会变成他们更加乐于谈到的“中国人”。

记得有一次,在新加坡和泰国华人朋友们问路,新加坡老华人超级不耐烦的说,你们不知道看地图吗,有什么好问的,一起的泰国华人大姐也是个暴脾气,直接怼回去:我知道还问你!东南亚其它华人讲起新加坡华人,也是给我一个一言难尽的眼神和表情。

当然,“外国人”中也会有例外,“多元化”几乎成为了新加坡的一厢情愿,白种人是为多元;其他人,是多余的元。以下的情况不止一次发生在新加坡的餐厅,服务员对隔壁桌的一对白人顾客友好地笑,放下餐盘时还会说句“enjoy(请享受)”。但当服务员听到中国大陆口音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看到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和放下盘子迅速转身的背影,有时你甚至听到很不耐烦的呵斥。

排外这两个字最简单,因为表象极其清晰明朗,但也最复杂,背后有诸多复杂的因素。

由于一直以来的大量大陆劳工进入新加坡,层次参差不齐(相当多数不会英语),有些人到了当地做一些违法的勾当,而且本身并不积极融入本地社会和文化,自己小范围抱团,不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部分人的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又带来不良影响,造成很多新加坡人对来自大陆的国人持负面态度。我理解一些新加坡人由于这些情况导致的负面情绪,但是我去新加坡,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带来的简单负面情绪,更多的是全盘否定和厌恶中国大陆。

或许是祖辈的贫困让他们对中国一直抱有传统的印象,从而新加坡人为了融入所谓的优等西方文化不停地卑躬屈膝、突破底线,在进行了一点点改变之后便以此为根据开始大肆打造他们那骄傲的自尊心,并以此积极地与中国进行割裂,因为在他们眼中,中国=原罪。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他们才能如此肆无忌惮。烈日之下,这里就是个寒冷刺骨的极地。

0c14f350414cd8f2aa2492bcfdcbc7b3.jpeg

每一种类似的言论,都让趁兴而来的人败兴而归。

“You are not like a Chinese from China! I like you.(你不像是从中国来的中国人!我喜欢!)”在新加坡,当你的表现偏离了新加坡人的印象,有人就会直接这样“夸奖”你。心酸吗?无奈吗?有趣吗?在清晨的早餐店、在熙攘的地铁中、在坐满了新加坡同学的留学生课堂上,这句话时不时地钻进中国人的耳朵里,以他们毫不在意的姿态,冲击着中国人的情绪。

很多人直接用自己与中国人的交往调笑,“我们新加坡人不喝酒的!我们新家坡人不吃狗肉的!”在那一刻,所有新加坡人的脸上都挂着颇为自豪的笑容,有些人还在击掌相庆。恕我直言,我见到这样的人就只想嗷的一声扑上去挠花那张讨厌的脸。

2015年9月3日,新加坡人力资源部长林瑞生在竞选集会上致词时说:“如果当年我爸爸没有坐船来到新加坡,今天我可能是中国人,想想呢,Heng(“庆幸”之意)啊!”政党、政府、个人,当一个人成为了公众人物并享受着由此带来的常人无法企及的优渥生活之时,他也就难逃这些身份背后的挑剔。就在林瑞生刚刚上任之时,他便重申了人力部的坚定立场,那就是不会放宽外籍劳工政策,因为“我们已经无法回头”,“(不然)有一天新加坡人醒来,会发现我们是劳动队伍中的少数。”

我其实理解他们的政策,因为地小人多,必须保障本国人的机会优先。但这些事情提醒着我们作为异乡人的身份其实有别于他人,他人的看法、目光。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是主观的,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种族,但当种种主观的态度,整个主流人群的态度汇集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种“客观”,一种活生生存在的客观现实。这些“客观”配合着很多人的“主观”感受,让我们味同嚼蜡。

我们旅行团经常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个国家连起来一起游玩,马来西亚的导游基本上也是华人,就很友好平和,跟我们提到为什么新马两国的发展不同,他说“打扫一间房子和打扫一座公寓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想来有意思,马来西亚是一座房子,新加坡是一座公寓,那么打扫好中国该是怎样呢。

他们仿佛停留在大清,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固执留在原地。导游一路上很骄傲的介绍鱼尾狮公园,金沙酒店,多少多少钱云云,动不动就指着新加坡的高等法院,很自豪的说他们三权分立,法高于一切,不像大陆之类的。在新加坡某个山顶公园,指着远处的海边楼盘,说多少多少新元一平,是豪宅,的确不错的房子。问题是北京三环内的老旧房,貌似也不便宜了,没有必要一副你们都是穷乡僻壤大陆来的土包子给你们见见世面的即视感,我们是来旅游的,不是来被迫接受这些不知所云的井底之蛙一样的情绪垃圾。

我觉得作为一个当地导游,接待国外游客,你应该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你可以介绍新加坡的成就,风土人情,但是不是去拉踩其它任何国家,更何况你现在服务的人群是来自你不断的贬踩的国家,说好听点,是没有职业素养,说难听点,是缺乏基本的教养。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可不包涵这样的内容。

每次我和一波广东团友冒着炎炎烈日,无精打采的说,来都来了,拍张照吧,广东游客喜欢旅游,见多识广,旅游素养相对较高,大家只是私底下说新加坡这种弹丸之地,不知道中国今时不同往日了,我想的是,应该是他们自傲,看到大陆发展起来了,才会这样吧。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苦衷,审视往事也是为了今后的好,不应本末倒置。如果不能以实际行为改变双方的未来,光光咒骂过去、现在何益呢。

我也感谢新加坡,让我认识到原来还有一些人,长着跟中国人一样的面孔,而内里已经完全非我族类。我们一群经常跑东南亚,去过多次新加坡的导游们聊天,聊到新加坡,问是不是一个好地方?大家都说是,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我们都不愿意去。

很多人总说新加坡工资高,据我跟新加坡导游聊天以及他们自己的讲解介绍,导游优越感特别强,动不动就说他们的福利制度好,可以生好几个,中国只能生一个,最近才能生两个诸如此类。的确是只能生两个,但是放眼看去,现在发达社会还有几个人愿意生一大堆啊,日本都低生育率到快灭绝了,地球人扣口够多了,为了黑而黑,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让人反感。

我一问他们的工资水平,普通人一个月就3000多新币,也就是14000人民币左右,新加坡的物价,3000多新币不知道可以干啥,到了最后,我们一群广东游客真的是怜悯地看着的当地导游像表演一样而不自知。新加坡很多人也是买不起房,还是颇具华人传统:该啃老的啃老,该跟华人结婚的结婚,该生娃的时候生娃。

我是一个并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总觉得人多心累,让人身心俱疲。虽然身在广州生活打拼,可一有空我就回老家,并且在老家兴致勃勃的盖了个民族风的大房子。但是每次从新加坡回到广州,在人潮汹涌的体育西,在高大上的珠江新城,我竟然生出一种深深的亲切的融入感,我觉得广州很包容,我可以安心的在这里努力拼搏奋斗,不用听到刺耳的你们某个地区的人怎么怎么样,这也让我产生一个不断感慨的观点:不是所有的华人,是我族类。

我还听去新加坡当地工作的朋友说过,虽然他们在新加坡的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但能感到外国人的确会被特殊对待,怎么也升不上去的,你和白人同样做到100分,但因为你是中国人,你只能得80分,剩下20分没准还得分给别人。那里的繁华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一般在那边工作的人,很少有永居的,基本上都是工作三五年就回来了。

说到繁华,真觉得北上广深可比新加坡大气繁华多了,我们公司导游带团,会互相问:你去哪里,我每次会说,日本,越南之类,被派去带新加坡团的导游往往会垂头丧气的说,唉,我去坡县,因为我们真的觉得他们的面积就跟一个县一样大小。

我平日都是各种婉拒公司给我安排新加坡团,年纪大了真不想再去接受那些搭团新加坡导游的冷言冷语,和看着他们刷那种可笑的存在感。每次一听他们跟个小丑一样鄙视中国没有人权,指着一个比我们小区广场还小的广场骄傲的介绍的时候,我就觉得跟他们不在一个时空的感觉。导致我每次路过公司安排新加坡导游工作的小妹妹座位旁,都是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路过,极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生怕被叫住被安排去新加坡。。。

在我小时候,生活在湘西那个被大山环抱的小山村时,我做梦都想去国外看看,现在去了这么多国家以后,最大的感受是:不过如此。我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地热爱国外的生活,物产丰盈的热带、碧波荡漾的水上娱乐、贴心便捷的设施,种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因素,其实说真的,北上广深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他们很多了,这些仿佛是一道硬菜之上的辣椒或者葱花,颜色特殊讨喜,有人热爱有人憎恶,但终究无法变成主角。返璞归真,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那个湘西小山村。

新加坡只是一个普通的国家,我个人是不会去那里过多浪费时间。说物产,比不上让我在泰国花很少的钱,买一堆热带水果,零食,比不上在老挝,花不算天价的钱享受五星级酒店,更不必说,缅甸菲律宾等国家的物美价廉,民风淳朴。

说热情,比不上任何一个脸上都是微笑热情的东南亚国家,甚至比不上跟我们有历史纠葛的越南人,更不值得把它吹得神乎其神。当很多新加坡的粉丝试图用自己遇到的小确幸劝慰自己他人的时候,我总觉得他们幼稚,他们换来的将注定是今后更多的白眼。

举个简单的列子,我有很多土豪客户,觉得新加坡语言文化相通,想当然认为更容易融入当地,就让孩子去新加坡留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在新加坡读书,委托我们办理一些手续的时候,条件之苛刻,让人叹为观止,相比起来,美国签都比它容易多了。今年暑假,新加坡个人旅游签证我们旅行社都不敢做了,因为通过率之低和客户到达后入关的刁难程度让我们真心惹不起,惹不起。

所以,现在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喜欢新加坡呀?新加坡不是挺好的吗,干净整洁”的时候,我往往会回复他们:“你去看看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宣传册,都很干净漂亮,我家里招待客人的时候,也比平日干净整洁很多。”

新加坡的媒体上,到处都是类似我这样的批评中国的文章,所以我觉得我这篇文章,也是很正常的外国人眼中的新加坡,仅此而已。

南洋风物,清新肥美。

经此一游,无所留恋。

苏苏说:

这篇文章子鱼发了后,告诉我后台很多人骂我,说新加坡多么多么好,我觉得很好笑,我只是说了我受到的待遇和感受,至于其他人觉得新加坡很好就很好啊,干我何事?

新加坡肯定也有有识之士,新加坡制度先进,但这跟我这个游客有什么关系?作为游客,我只想得到尊重和美好的旅行体验。我们国家游客有不文明的地方,难道就应该被自诩文明人的新加坡人这样贬低折辱吗?这样就是他们的先进和文明?

当年他们刚走出国门,未必素质又高到哪里去吧?你作为游客去新加坡,得到部分文明的新加坡人的帮助和美好的体验,我没有得到过,还不准我讲吗。。。我去过那么多国家,为啥我不讲他国家呢?大清亡了很多年了,要站起来了。

苏苏微信号:suying422601.

苏苏头条号:苏苏的游画印象

5c5de0eb28068a5ea7332f718de78664.jpe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