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
H学姐
本科背景
上海财经大学 统计(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专业
雅思 7(5.5) GPA 3.33
获得offer
华威大学 统计学理学硕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 经济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金融工程(入学)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Take action or not keep still,
this is a difference in will.
Go ahead or leave behind,
this is the answer.
1.深造方向选择和时间规划
国内读研or出国留学?这个问题越早有答案越好,并且一旦定下一个目标,就不要被外界所干扰。
如果选择保研/考研,那就专注校内的学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如果选择出国留学,那就早做规划,把语言考试、能力考试、实习经历等等都均衡地安排在每个学期,这样既能让自己的每个学期都很充实,又避免了申请季忙上加忙。
能否保研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就可以得出初步概率,这个时间也是留学准备较好的开始时间。
通过大二暑假-大三上学期-大三寒假-大三下学期-大三暑假-大四上学期这6个时间段,可以按雅思/托福考试-GRE/GMAT考试-寒假实习-部分考试二刷-暑假实习-部分考试末刷与申请材料准备这样类似的安排进行有条不紊的准备,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2.雅思&GRE的备考经验
因为我本人跨申英港新,又有很多专业是STAT或者DS,所以选择了IELTS+GRE这样的一个组合。
其实很多同学都把这两门考试分开对待,一定要先考完一个再考另一个,其实根据我在备考过程中的经验,还有看到的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老师分享的经验,都有人说这两门考试是可以双管齐下的,2×2无论哪种组合都是可以并行准备的。
原因就是虽然IELTS/TOFEL和GRE/GMAT一个是语言考试,一个是能力考试,但是他们对于我们的阅读、写作、逻辑分析的能力是融会贯通的。
所以我也见过一位学长GRE考了1年,然后立马考托福1个月就分手的。所以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先着重准备其中一门考试的内容,辅以另一门考试的基础知识的积累,以ABAB这样的形式滚动牢固知识,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能逐渐提升。
IELTS:听力阅读是中国考生的强项,在有了一定基础词汇量的前提下,可以不用特意去背雅思词汇,因为雅思考试的听力答案词不会很难,并且大家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答案词库,里面基本涵盖了可能会考到的听力答案词,把这些词的拼写读音掌握,词汇方面就问题不大;
而阅读的答案词一般是原文复现,需要我们填写的词汇我们可能不认识,但是在原文一定能找到对应的地方,所以听力阅读的备考重点是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准确率。
刷题+精听/精读,是我觉得最能从根本上提高分数的方法,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大家就会发现雅思的听力阅读题目是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的,只要抓住了这种感觉,再继续刷题的时候就会发现每次自己都可以很“幸运”地找到答案的位置。
另外还会有一些辅助的小技巧,比如听力的答案词通常会比其他词多一点点重音、地图题哪几个点很容易出题、阅读题干中总有一个关键词能帮你定位到原文的解题点、T/F/NG的题干通常会有的特征等等,都是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摸索找到自己的感觉的。
写作是一个分数不容易出彩的科目,但是想有更大的可能性拿到高分,需要我们多看多写。
多看,代表我们要尽量多地看高分范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语言,对比我们自己的思路,才能找出欠缺的部分进行针对练习;多写,就是看过范文不代表能写出范文,要经常模拟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借助材料完全自己写作一套题目,再回过头和范文对比,看自己在修改过思路之后语言组织、词汇运用、时间掌控等方面的不足,每次进步一点点。
口语可以说是中国考生普遍的难题,我也不例外。但是考过几次之后我觉得相比背诵高大上的模版范文,如何做到在自己原本的水平上流畅地表达是更好的选择。
范文虽好,但不适合于每个人,不仅可能会出现各个part答案不符的尴尬情况,更多的是有会被考官当场问住、准备痕迹过于明显、不同问题口语表现完全不像一个人等等这样会被考官判定是背诵的“低分标配”状况(这里强烈推荐大家在准备口语之前详细研究一下口语的评分标准)。
也许我们的词汇量不多,但是如果能做到敢张嘴、说得流利、说得有逻辑、说得有感情,即使没有地道的表达和高级的词汇也能获得不错的分数。当然这一切的关键还是练习,练习是不会说谎的。
GRE:相比IELTS长时间的准备过程,GRE更适合短期集中突击。具体备考规划大家知乎论坛上面都能搜到很多,相对有效率的安排是前半个月时间专门刷3000词完成3-5遍,后一个月刷题+每天巩固单词,每个人安排适合自己的规划,但是一旦备考时间超过三个月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建议大家给自己安排出一个月可以专心复习的时间。
单词是提分的关键!背好单词不一定能分手,但是单词背不好绝对不可能分手!以万能的3000词为核心,辅助高频词、等价词、数学词,低于5遍不算背过单词。
另外每天都要背单词,要一直坚持到考试前一天,我用的是excel背词法,每背过一遍不熟的就增加权重,按权重每天从大到小过一遍,最后考试当天看一下最不熟的单词。建议电脑刷题,适应电脑操作的答题界面,放弃用笔圈圈画画,全部在脑子里思考整合,逐渐就能提高做题效率。
做过的题一定要吃透,争取达到做过的题目第二遍见到不会选错,能分析出出题点、答题点,才是真正搞懂一道题目。
填空1000题,阅读500篇,尽量刷完一遍,有能力要刷第二遍,因为只有这些题才是最有价值的,并且真的会在里面出原题,不必盲目求量。
写作如果要求不高,那就把题库和提纲尽量刷一遍,考试之前在电脑上打字练习2-3套题目,只要思路不偏,3/3.5分应该可以稳妥拿到。
3.实习,在精不在多
其实在申请的最初我并没有完全确认自己申请的方向,没有经历过实习思想上也不太成熟,比较想当然,初步定的申请项目更多的是经济、金融这样热门的方向。
由于本专业课程安排的限制,一直到大三的寒假我才进行了自己的第一份实习,随波逐流地选择了四大,也很幸运地进入了PwC做审计实习生。
虽然我只是短短地体验了一个月,可能并没有接触到多少实质性的工作,但是它确实让我逐渐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一些思考,比如我到底适不适合会计审计类的工作?我是不是喜欢这个类型的工作?和其他类型的工作相比从这份工作中我能收获什么实现自己哪些价值?每进行一份实习都要对现在以及过去,甚至未来进行一些反思和规划,这也许就是实习的意义所在。
实习在精不在多,我的第二份实习是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也就是马上要开始正式申请的前夕,在一家咨询公司的数据工程部做数据分析的工作,这两个月的时间我白天码代码,晚上下班回到宿舍洗漱后再坚持学2—3个小时的雅思,周末在学校图书馆刷题练口语,辛苦?也许,但是确实很充实。
也正是这份实习让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证明了我在数据分析、量化编程、金融风险等等方面的能力和潜力,帮助我拿下了金工这个offer。
所以大家在寻找实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选择性地给此类数据分析、数据工程、后端支持类的岗位投递简历,找一份相对辛苦要求较严但是能真正学习知识的实习,而不是冲着名头、工资、福利和实习证明选择一些轻松但是质量不高的岗位。
当然我个人也建议大家多多尝试,在不同的领域进行试炼,找出自己真正喜欢,适合自己的行业,把工作变成一份乐趣。
4.能力提升,去动手尝试
金融工程这个项目,虽然看名字更多的需要金融知识,但是实际上它要求我们对编程、计算机科学有较深的掌握,除了基础的数学、统计知识, C语言、Matlab、Python、R、SQL等等都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并且拥有这些技能,即使只是熟练地掌握了其中一种,在未来对我们的就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这些能力,也就是我如上所说的“动手能力”呢?以学习python语言为例,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最需要的永远不是书,而是我们亲自动起手来尝试,否则就会感觉晦涩枯燥无趣,只有我们尝试过了,体会到了编程的乐趣,逐渐产生学习的动力,才算是真正入门。
还是以python为例,只要有基础的编程知识,那就把书放在一边,首先下载anaconda搭建好python环境,找一些容易上手的python项目或者爬虫项目,用别人写的python代码尝试运行一下,爬一个小网站信息、做一个小的回归分析或者画一张词云图,然后再回过头观察学习前辈写的这份代码自己哪里看不懂,有针对性的去学习,这样才算是真·学习。
5.材料准备,机构+“事必躬亲”
申请季,投哪所学校?这所学校投递申请时有什么要求?什么时间开放截止?各种材料有什么点要注意?如果选择DIY,那么在实习和刷分的双重压力之下,尤其是开放较早的英港项目,这部分的材料质量势必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适当地选择找老师来帮助我们是很有必要的。
在指南者我的指导老师不仅很早就会和我明确未来需要准备的材料,让我提前做好准备不至于临时手忙脚乱,在申请过程中随时会解答我提出的问题,更新学校和项目发出的信息,让我有一种安全感,并且有很多重复繁杂的事情老师都会帮我解决,减轻了很多负担。
当然即使老师再认真负责,我们本人都需要尽量事必躬亲,尤其是申请文书,在自己有能力的条件下,每一份文件都亲自审阅修改润色,毕竟我们是在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最后我想说,汗水永远不会背叛我们,只要我们肯努力,offer一定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