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是如何走出国门的?

编者按:

商务部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加强联动,全国一盘棋,至2025年形成人气旺、烟火气浓的小店集聚区1000个,达到”百城千区亿店”目标。

小店经济的春天要来了吗?今日起,本报民经新闻陆续推出小店经济系列报道之《螺蛳粉是如何走出国门的》《沙县小吃的成名之路》《”中国版711″便利蜂启示录》《一家小店可以养活多少人》等,以飨读者。

夹起几根热气腾腾的螺蛳粉,上下嘴唇往外一撮,舌头往里一抽,猛一卷,数根粉尽数囊括嘴中,细细咀嚼,满口留香。“嗦粉”曾经是柳州人的日常,如今纵横千里,成为更多人的心头好。

而这心头好,仅今年上半年就带来了近50亿元的产值。

按照柳州市商务局的数据,去年,袋装螺蛳粉产值突破6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49.8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将达90亿元。今年2月,一周内就有320万人在淘宝搜“螺蛳粉”,淘宝、饿了么每天深夜有50万份螺蛳粉被下单。

嗦粉,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走出了国门。今年上半年,经柳州海关检验合格出口的螺蛳粉大概有750万元人民币,是去年出口总额的8倍。

小小螺蛳粉

惊人产值从何而来

作为柳州知名小吃,螺蛳粉是从小店经营铺展开来的。欲罢不能的“臭”,是螺蛳粉身上最大的标签。

因为制作工艺复杂,配料丰富,早期螺蛳粉销售都是现煮现吃。但“线下店辐射人口有限,螺蛳粉闻着臭,很多从没吃过的人会反感,他不会走进店里吃;线下店是你先看到实物再决定要不要吃,吃了再付钱,闻到螺蛳粉的味道,很多人就主动放弃尝试。”正如螺蛳粉品牌皇冠螺创始人丘启豪所言,这是很多年里螺蛳粉小店发展的困难。

如今螺蛳粉的热度,是被这波新营销方式带热的。

在疫情期间,螺蛳粉直接成为了热度话题。微博搜索关键字“螺蛳粉”,无数相关词条弹出,同名话题高达2.6亿的阅读量,21.3万的讨论度。在B站上搜索“螺蛳粉”,有1000余条视频,最高点击量一条有192万,其中李子柒制作螺蛳粉的视频在国内国外都热度惊人。

如何冲出臭味和线下店铺的枷锁?与新业态结合,搞起花式经营,找到了答案。直播带货、跨界联名,如今螺蛳粉搞起的花样层出不穷。

2月李佳琦复工首播,26000箱螺蛳粉一经上架即刻售罄。5月人民日报与李子柒推出联名款螺蛳粉期间,每天限量10万包螺蛳粉也是“秒没”。5月17日的零食节,主播薇娅带货螺蛳粉爆卖10万份。

而这惊人销量的背后,最重要恰恰还是螺蛳粉独特的味道。一碗螺蛳粉集酸、辣、鲜、爽于一身,让很多消费者直呼“过瘾”。这种曾经让人抗拒的臭味,现而今却成为了念念不忘的美味。

由于“臭”得与众不同,一段时间里,试吃螺蛳粉成了众多视频博主必“打卡”的成就,也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引发了一股狂热的“以粉会友”潮流,螺蛳粉渐渐“臭名远扬”。

热度又进一步催化了螺蛳粉的生产和营销。“好欢螺”携手元气森林推出夏日限定礼盒,名为“欢螺元気弹”,内含“好欢螺”双口味螺蛳粉、元气森林五口味mini罐气泡水、定制PVC手袋和夏日发圈。近日,五菱汽车宣布推出五菱牌限量版螺蛳粉共88份,目前不对外销售,蹭足了热度。

今年4月,柳州副市长侯刚直播中称,柳州螺蛳粉产业在这几年互联网的经济春风吹动下,乘风破浪,一路起飞。

一条产业链

激活柳州一座城

在螺蛳粉的发展之路上,2014年是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品牌注册成立,标志着广西柳州螺蛳粉从手工作坊走进工业园,开始走工业化生产之路。

“在柳州当地有一种叫螺蛳粉的小吃中,酸笋是最重要的辅料。”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台词。事实上,一袋螺蛳粉的配料远不止酸笋,还有豆角、木耳、腐竹等十几种。从原材料开始,以预包装螺蛳粉生产加工为核心,柳州螺蛳粉产业已经初步构建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上游有竹笋、豆角、螺蛳、腐竹,中游是预包装螺蛳粉制造,下游为商超、便利店、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

2019年柳州市进一步开拓“螺蛳粉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新路径”,配套建设大米、豆角、竹笋、木耳等螺蛳粉原材料基地规模达50万亩,带动原料基地农户20万人,超过25万个就业岗位遍布在螺蛳粉上下游产业链上。

一碗螺蛳粉,激活柳州一座城。

为了更好发挥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柳州先后发布《柳州市大力推进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方案》《柳州市全面推进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征求意见稿)》等重磅政策。

2018年8月开始,在柳州政府的推动下,“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启用。按照《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要想打出使用“柳州螺蛳粉”的名号,其产品必须在柳州的五区五县生产,否则不能称之为“柳州螺蛳粉”。此举将“柳州螺蛳粉”的生产活动规范在柳州范围内,大大促进了当地产业集约化发展。

在政府的推动之下,柳州螺蛳粉产业得以飞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9年末,柳州市预包装螺蛳粉注册登记企业已达81家,品牌200多个,日均销量超过170万袋。

螺蛳粉拉动的不仅仅有产业和效益,更有对技术和人才的重视。

今年5月,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成立,旨在培养高素质、极具创新力的螺蛳粉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在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更加健康的配料和工艺,愿意为更好的产品支付更高价格的当下,此举意义深远。

“嗦粉”出国门

小事业也有大舞台

“今年几乎每周都有螺蛳粉发至美国,有一批4万包螺蛳粉刚到美国三天便销售光。”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外贸销售主管陈梓豪介绍,今年螺蛳粉海外业务“井喷”式发展,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计出口预包装螺蛳粉35万袋,为去年全年的29倍。

喜人成绩背后,是经营思维变通。受非洲猪瘟和疫情的影响,猪肉制品出口受限。而用猪骨加螺蛳熬制的鲜汤,是螺蛳粉美味的主要来源,也是螺蛳粉制作技艺的精髓。怎么办?面对难关,紧张焦急是必然的,但关键是要找解决办法。在反复试验后,他们选择用牛骨代替猪骨,不仅在最大程度上维持了螺蛳粉原有的味道,而且还顺利解决了出口难的问题。

今年1至6月,经海关检验出口柳州螺蛳粉28批,出口市场除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以外,还首次进入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

为促进螺蛳粉出口,柳州海关建立柳州螺蛳粉出口企业“四合一”的备案管理模式,实现电子化报备。同时,将出口柳州螺蛳粉纳入海关进出口食品风险监控计划,对在海关注册备案的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米粉生产企业和大米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对出口柳州螺蛳粉卫生指标和食品安全指标进行严格监控。

随着螺蛳粉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华饮食文化。

螺蛳粉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3月,广西柳州官方表示,正逐步申请国家和世界级非遗。

事实上,螺蛳粉的惊人产值,正是中国经济有韧性的缩影。螺蛳粉的发展,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业无大小,小事大做,小事成大事。

作者:■本报记者于程鑫海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