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吸金神器”落地亚洲:新交所率先吃螃蟹,下一个是港交所?

美股“吸金神器”落地亚洲:新交所率先吃螃蟹,下一个是港交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麻晓超 陈锋 北京报道

欧美货币超发背景下,美股SPAC上市模式在2020年突然爆发,吸金规模“吊打”传统IPO,不久,欧、亚一些市场开始研究引入这一“吸金神器”。如今,亚洲首个“吃螃蟹”的交易所出现了。

2021年9月3日,新加坡交易所(下称“新交所”)正式开始接纳SPAC上市。这对尚在权衡之中的港交所会产生何种影响?当前亚太地区私募的待投资金刷新纪录,超3万亿元,中国私募造SPAC的数量是否会越来越多?

新加坡在亚洲第一个吃螃蟹

2021年9月2日,新交所正式发布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下称“SPAC”)的主板上市规则,并宣布该规则于9月3日正式生效。

官方通报显示,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文仁指出,希望通过推出SPAC制度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公司在新交所上市,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和投资机会。

在过去的一年里,SPAC上市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关注,欧亚地区私募机构赴美股发起SPAC的案例不断增加,一些交易所因此萌生了复制美股模式的想法,希望可以从中分一杯羹。

在亚洲地区,较早开始研究引入SPAC上市的,一个是新加坡,另一个是中国香港。此次新交所率先官宣之后,有业内人士发问道,亚洲地区的SPAC玩家,比如私募机构,会觉得新交所比美国的交易所更有吸引力吗?

“没可能,和港交所比都有明显劣势。”亚洲金融风险智库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秦逸飞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般我们认为新加坡市场的流动性和估值过低,会是吸引力不足的命门。

2021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场融资规模创下五年新高,其中美股、港股、A股依然大幅领先其他市场。毕马威研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IPO融资规模依次位列全球前五的是纳斯达克、纽交所、港交所、上交所、伦交所。

其中第三名港交所IPO融资额260亿美元,与第五名伦交所(131亿美元)相差近一倍。

新交所IPO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根据德勤发布的报告,在新冠疫情持续的情况下,新加坡2021年上半年IPO放缓。

不过,秦逸飞也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新加坡外汇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量一度达到了6399亿美元,超越了香港的同期数据。

亚太私募3万亿待投资金创纪录

新交所亚洲第一个“吃螃蟹”后,中国业内好奇港交所的相关制度何时落地。秦逸飞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港交所估计得到年底才会推出。

今年6月11日,香港金融领导委员会举行了第16次会议,委员听取了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介绍有关研究在香港设立SPAC上市制度的最新进展,委员获悉港交所将在今年第三季就具体建议咨询市场意见。

不过,虽然港交所尚未允许SPAC上市,但中国地区市场主体赴美参与SPAC的热情十分高涨。毕马威在9月2日一份展望私募股权行业2021年趋势的报告中指出,中国香港已成为美国以外最大的SPAC市场。

SPAC上市模式中,发起人需要先发起SPAC壳公司、募集资金在交易所上市,之后SPAC壳公司再寻找并购标的、进行并购重组。

更具体的流程为,以新交所相关规则为例,该所要求发起人的SPAC上市时市值不低于1.5亿新元,上市后开始寻找并购标的,只有获得半数独立董事的批准和过半股东的投票支持,才能进行并购交易,SPAC上市后的24个月内必须完成并购交易等等。

自2020年以来,一批中国内地和香港私募机构被曝出海发起SPAC。

据《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其中包括春华资本、平方资本、中信资本、上达资本、时代资本、弘毅投资,此外还有香港富豪的家族企业,比如首富李嘉诚次子李泽楷、赌王何鸿燊家族、新濠国际主席兼行政总裁何猷龙等大亨的关联实体也曾发起SPAC。

拥有华人团队背景的美国国泰资本,今年早些时候甚至在一篇文章中称“当前是中国PE股权投资基金独立造SPAC的好时机”。文章称,SPAC的运作逻辑,与中国国内的并购基金相像。

一个受到关注的行业背景是,亚太地区私募在2021年可能面临着大量的投资和退出需求。

毕马威在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截至2020年11月,亚太地区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待投资金刷新纪录,达到4760亿美元(约3万亿元)以上 ,市场份额目前占全球总量的25%,高于欧洲的19%;随着机构投资者继续加大对亚洲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预计2021年亚洲地区的待投资金将继续超过美国和欧洲、中东和非洲,创下新纪录,同时投资退出规模也将创下新纪录。

一个季度吸金923亿美元

2021年,美股SPAC首发市场在经历了一季度创纪录的高增长后,陷入了降温阶段。

《华夏时报》此前曾报道,去年美股重现超千亿美元的上市狂欢,让人想起美股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前一年1999年。如此反常数据的背后,是因为SPAC上市首发融资贡献了相当大一部分力量。

第三方数据提供商SPACinsider数据显示,过去11年里,SPAC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到2019年,全年首发融资规模仅136亿美元。

而2020年,SPAC首发融资规模突然飙升至834亿美元。2021年,这一数据继续飙涨,仅第一季度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规模。

如此火爆之下,美国业内对于这个“吸金神器”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在一些投资人眼中,SPAC的兴盛值得警惕。

因预测安然公司“倒塌”而成名的大空头、对冲基金Kynikos Associate创始人吉姆-凯诺斯(Jim Chanos)曾公开唱空:“因为SPAC,很多根本无法通过传统股票承销商检验的公司上市了。过去4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一件事,只要给华尔街足够时间,它总能为那些愿意为有问题资产或者不值钱资产买单的投资人提供足够的供应。”

今年5月2日,巴菲特和芒格在股东大会上也因对SPAC的看法不同争论了起来。

针对SPAC上市模式中的潜在风险,秦逸飞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通过SPAC上市的公司没有像通过传统IPO那样受到严格审查,这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SPAC过于简化的流程,信息更少,时间更短,对于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定来说是不利的;其次,公众股东无法实际接触并购标的,董事会对标的的描述可能存在偏差。”

SPAC市场持续扩大下,美国监管部门也开始引导、警示,甚至通报一些SPAC发起人披露误导性信息。

其中,在4月份,美国证监会发布了一份针对SPAC的新会计指引,指引指出,SPAC发行的认股权证应该归入负债而非股权工具。

这个指引被认为让SPAC市场陷入了降温。第三方数据服务商FactSet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一季度美股SPAC首发融资规模923亿美元,而二季度只有68亿美元。

从数量上看,也呈现了萎缩,一季度SPAC上市数量292家,而二季度只有39家,并且39家的每股发行价格都很不高,只有10美元。

第三季度,SPAC上市数量已逐渐增加,但仍未恢复此前的势头。SPACinsider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全年421家、1232亿美元。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