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经济框架就是美国人为了对抗中国,琢磨把中国的印太地区,尤其是中国附近的这些邻国拉到美国那边去。
如果说像芬兰、瑞典加入北约,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那么中国周边的邻国的动力就没什么动力。
虽然这些国家安全也是跟欧洲一样依靠美国,但是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不断增加的内需市场是紧紧的黏住这些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虽然这些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在领土上跟中国都有一些纠纷,在政治制度上也并不是那么互信,但是中国改革开放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未必是命运共同体,但我们的确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命运共同体。
所以长期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比较难,除了利用朝鲜把韩国跟日本紧紧的盯在自己手里以外,美国人在东盟地区的推进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缺乏足够的经济影响力来辐射东盟地区。
美国人只有采取挑逗南海问题,利用岛屿纠纷,利用东盟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来煽动东盟国家对抗中国,尤其像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
在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延续着特朗普政府的思路。特朗普希望搞所谓的印太联盟,说的好听也叫海上民主国家同盟。特朗普想打意识形态牌,但他本身是一个孤立主义者,也就是是美国优先者,美国优先的人搞不动意识形态。
拜登上台以后,一方面整合特朗普瘫痪了的框架,另外一方面重新捡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武器,就是奥巴马留下的遗产TPP。
奥巴马当年搞 TPP,也就是高水平的经贸自由区,把中国挤出去,这让我们非常难受,但幸亏也是天佑中华,特朗普一上台,美国人自己退出了TPP,所以TPP这个框架基本也就完蛋了。
拜登上台以后想重启TPP,但是又不能原样复制TPP。
这里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美国的影响力比当初要弱多了。第二个原因,TPP这些国家也觉得最好能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骑墙。第三个原因就是美国的孤立主义情绪也很重,特朗普退出是因为TPP搞自贸区,实际上就等于是让亚太国家对美国出口增加,美国国内也是有阻力。
拜登就搞了个升级版,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第一,在关税上没有任何让步,美国国内的阻力就小。第二,它是替代方案,把中国能够出口到美国的份额给分摊,尽量让亚太国家替代,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也能调动亚太国家的积极性,跟亚太国家建立一种更紧密的经济联系,避免以前用安全来对抗中国经济的被动。
美国人的替代方法,基本就是想用越南替代中国的低端制造,是想让马来西亚替代中国的一些中端制造,想让韩国替代中国的一些高端制造,想让新加坡来顶替中国上海跟香港的金融作用。
实际上亚太国家从高端到低端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产业,也就说,中国不管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都会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拜登这招非常阴狠,他不需要美国拿出什么东西来,是要把中国的东西拿给他们。
韩国以前朴槿惠在任时,中国经济内需大,韩国还是想在中国的内需上吃一口,所以在中美之间有摇摆,但是最近这几年,尤其从朴槿惠以后,韩国的各种产品在中国国内的处境也不是很好,韩国的投资也有一些波动,所以文在寅相比于朴槿惠的时候,顾虑少了很多。
另外一方面中国中高端制造的崛起,尤其像电子产品,已经跟韩国构成了竞争,随着中国的产业的升级,中国跟韩国跟日本所谓经济互补在下降,经济竞争在上升,所以韩国就会对印太经济框架表现的积极性很高。
而越南说白了需要美国的投资,需要美国的技术转让。越南不需要替代中国所有的制造,但越南顶替上东莞还是有可能的。
越南现在一穷二白,但是中国当年不也一穷二白,中国当年不也从贴纸盒子开始的,只要外资大规模的进入,只要美国人肯搞技术转让,其实也挺危险。
东南亚国家整体上来讲,在一线工程师,在基层组织上跟中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替代不可能立刻就能实现,但是中国人一定要警惕。
现在不是关起门高枕无忧的时候,美国人现在利用中国的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问题,试图让中国跟世界脱钩,从产业链上严重弱化中国,这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一种结构性上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