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中还会挂出红布条祝贺学生。(互联网)
作者
苏羽葳
本地A水准会考于上个月22日放榜,而刚好台湾的大学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也在三天后(25日)放榜。
在高中毕业生们都在为考获的好成绩欢呼的同时,台湾的学生却得面临另外一种压力。
“你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分享给学妹学弟吗?”
“你在备考的时候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吗?”
“你一天花多少时间学习?”
就算考得好,还是不能从压力解放;因为学校会把状元们的个人资料告诉媒体朋友,请他们前来采访,顺便为学校打打,做免费宣传。
有时候,采访学生还不够;连家长也得出面分享如何支持备考中的孩子。
就这样,每逢放榜季就会有许许多多的成功故事洗版,连各大补习班也喜欢把状元的名字刊登出来当。
(苹果日报)
面对这种现象,台湾学生们终于忍无可忍,发起了联署和抗议活动,反对这个制度,要求终结崇拜学霸的文化。
(取自“风狗浪.港都学生思潮”面薄)
有当地学生团体“风狗浪.港都学生思潮”在面簿发起“终结放榜新闻:拒绝成功模板,停止制造神话”活动,质疑放榜新闻内容的意义与问题,不但向学校和媒体喊话,更呼吁各校不要外流学生个人资料。
他们也在网上发起联署书,如今已获得至少九千三百人响应,各界人士都表示支持,包括学生、毕业生、上班族,甚至家长。
也许会有蚁粉觉得考得好被媒体采访,不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吗?在新闻上看见考生分享成功故事,准考生们不是会感到很励志吗?
那你大错特错了,让红蚂蚁来告诉你为什么学生其实不喜欢这样的现象。
原因一:侵犯学生的隐私
发出抗议的学生团体在面簿上提到一起事例:一位前年的受访者提到,当时在校长和主任一一介绍完受访同学后,媒体就开始追问他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如果回答没有,媒体则会继续追问或诱导他们说出关于自己家庭等私人资讯,甚至在40分钟的访谈结束后,还留了两位“故事特别精彩”的同学下来单独受访。
因此,学生们批评,比起表扬学生或是赋予学生话语权,放榜新闻更多是刺探学生私事,再将其剪裁为符合大众口胃的故事,以制造话题或冲高点阅率。学生多半没有和媒体应对的经验,也不晓得说出的话又会如何被媒体呈现,断章取义、做出荒谬结论更是时有所闻。
去年放榜的时候,就有一起励志故事似乎报道得太过火,受网民批评侵犯学生的隐私。
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医学系的冯姓女学生接受媒体採访时谈到自己和学霸男友交往,两人一起读书,让她的成绩从“吊车尾”一路进步到能考上台大医学系,男友决定重考,希望来年考上医学系去当她的学弟。
当时这个恋情被媒体大肆报道,不料近日又爆出这名女学生和重考男友分手、移情别恋大学同系学长。当地媒体便遭网民批评新闻没营养,记者为冲高点阅率,八卦女学生的私人感情,其实是不道德的。
(互联网)
把学生的私事当成社会的消遣还真嗜血。
原因二:与其分享喜悦,更像在为学校打
一放榜,学校就会把状元的个人资料整理好,发出採访通知,一边等着记者进到学校来采访学生,一边把满级分榜单贴满学校,校方之间展开一场满级分人数竞赛。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报纸版面上、电视新闻台里、人人口中比较的,都是“哪间学校有多少个满级分?”彷彿成功就只有那个样子,学生的生命里就只有这点可取,学校拿学生的名字贴满红榜打天经地义,而整个社会也就只有这件事值得关心。
各大新闻网站也刊登类似新闻,把考得好的学生简化为数字,好像在呈现学校的“业绩”。(互联网)
台湾学校的门口常见在LED显示屏上公开表扬状元学生,更自称是“榜首最多学校”。(互联网)
学生团体认为发布放榜新闻的意义已被扭曲;与其是分享学生榜上有名的喜悦,更像在为学校打,把学生当成校方的办学绩效工具。这套歪风也加深了升学主义下对成绩和“成功”想像的迷思。
原因三:死板地定义“成功” = “取得好成绩”
成功是什么?是只要在考试中表现优异就可以算是人生胜利了吗?
发起联署的学生团体表示,这些新闻或许採访了不同学校、撰写了不同的故事,但传递的都是同一套“成功学”。它给定了一块模板,告诉社会,这些能站在这里的学生,就是“成功”的样子——那就是学业上的、在升学考试里取得的满分。
这场展示不只是纯粹无害的故事分享,它所传递的讯息再制造了升学主义对“成功”的想像,把这两个字定义在“取得好成绩”的框架里,进而要求学生去追求、选填某些普遍被社会重视的高分科系(医学系、法律系等)。
(互联网)
在这样的文化底下,学生不被鼓励去探索或开发自己的兴趣和潜能;而就算学生有了自己的志向,也时常被迫不能自主的选择,扼杀了更多元发展的可能。
并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新闻报道获得认可,因为每个人所追求的成功不一样。
活动响应全台湾 连蔡英文总统也力挺
此活动受到各界瞩目,连台湾总统蔡英文也在面簿上发文表示支持:
我认为,考试总有好坏,人生不该被考试局限,分数也不是教育唯一的价值,不能让放榜新闻,限缩了我们对成功的想像。
我非常佩服同学们独立思考、争取权益的勇气!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勇敢追求梦想、不怕挑战和失败。孩子成功时,我们给予掌声;失败的时候,更要给予鼓励。
也有在职校长跳出来表示支持,在学生团体的面簿留言赞扬他们:
谢谢同学们,你们自己该由你们自己来定义,你们要好好深深去探索自己,理解自己的天赋,知道自己的专长,明白自己的个性,找到自己愿意投注一生的事业或工作,然后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对自己负责,为自己的一生而努力。
我是新屋高中校长,我支持,我连署,你们的诉求是10余年前我担任教务主任最想要做的事,今天你们做了。这次总共有八校签署承诺书、超过十五校以上做出拒绝接受媒体採访、停止主动发送新闻稿、停止召开记者会等初步的变革。
对于一个完全是学生自主发起的活动来说,在短时间内获得那么大的响应,是非常可观的壮举!
为什么有些学校拒绝联署 仍然召开放榜记者会?
台中一中校长认为,体育、艺术表演成绩优异,媒体报道都不会有争议,为何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就不能公开表扬?而且有一些家境不好,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努力争取到好的成绩,也值得大家来参考;若他们缺少曝光,可能会错失奖学金机会。
南投中兴高中校长则说,都市明星高中学生不缺舞台,但乡下社区高中的学生若有好成绩应该让它们有机会展现出来。在尊重学生为前提下,该校依旧发布学测成绩。
是啊,有些面对困难时逆境而上、考取好成绩的学生,还是值得大家多认识、学习他们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则放榜新闻讲述了一位双手瘫痪萎缩的学生如何克服身障继续求学,他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取自苹果日报)
联署彰显学生渴望改革的精神和行动的力量
由一个学生团体发起的活动,竟然能在短短几天内响应全台湾,号召社会的力量,成功说服超过15所学校做出改变。他们能够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和想法,不论对错,比起沉默或是背后私底下的讨论来得有意义;台湾学生行动的力量让红蚂蚁不禁感到佩服。
虽然短短几天的活动已在上个月25日落幕,并不代表放榜新闻的议题就此结束。就像学生团体在面簿上提到的一样,改革“这条未尽之路我们才正开始走。”
【更多好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