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小微贷款 无限畅想的未来 ——“金融科技与小微贷款的未来”专题论坛成功举办
9月22日,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主持的“金融科技与小微贷款的未来”专题论坛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功举办。论坛以上午闭门专家研讨会、下午公开主旨演讲以及圆桌讨论为主要形式,邀请以金融科技助力小微贷款为主要业务或关注、研究对象,具有国际国内声望的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探讨金融科技赋能推动小微贷款精准落地的模式、经验、生态和未来。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本论坛作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前沿研究中心与武汉大学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课题小组就“金融科技与小微贷款”研究课题所展开的系列研讨活动之一,旨在深入探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贷款的传统理论、经典模式和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发展前景。
专题论坛闭门研讨会场
专题论坛主旨演讲会场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小微企业贷款作为各界关注的问题,有微观重要性,更有宏观意义,特别是金融科技怎么赋能推动小微企业的贷款,是众多金融机构关注的前沿问题,也涉及到国民经济的重大宏观问题。论坛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建设银行、蚂蚁金服、中国人民银行、沃顿商学院、新加坡金管局和飞贷金融科技的重量级嘉宾先后发表了独到的观点及见解。
科技为新金融赋能 以新金融供给提升普惠服务能力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主旨演讲中提出,现代金融科技给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带来了机遇,通过科技、互联网和AI等技术应用,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和风险管控水平,赋予银行“西瓜和芝麻一起捡”的能力。
田国立指出,金融机构要解决社会痛点与难点,需要拥抱“新金融”。新金融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科技为核心生产工具、以平台生态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现代金融供给服务体系,新金融走出银行网点柜台,作为底层服务和触角,广泛融入了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种生活场景,有效感知需求,为普罗大众提供触手可及、无所不在、精准直达的温暖服务。同时,银行的社会属性会进一步重塑金融角色,新金融促使银行转变经营模式、调整经营取向、做大经营格局。
科技创新金融生产力
蚂蚁金服集团总裁、网商银行董事长胡晓明
蚂蚁金服集团总裁、网商银行董事长胡晓明在主旨演讲中指出,“金融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的形成,是基于互联网带来的人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和判断的改变、大数据和生产资料的改变,以及计算能力的突破。这三大方面形成了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三大重要基石。而未来五年,计算能力的进一步释放会对于数据作用的发挥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他同时表示,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必须遵循两个基本逻辑,一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二是以普惠金融为初心,与现代金融互补发展,共同为实体经济,为整个社会提供金融服务。“有人说310贷款的逻辑没有经过经济周期波动的验证。我们做了十年了,到今天已经服务将近2000万小微经营者,累计发放3.6万亿贷款,不良率仅1.5%。这背后是在线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胡晓明说。
胡晓明指出,科技创新金融生产力,未来的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他认为,中国当前金融创新的加速度有所放慢,应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以确保中国在金融科技方面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聚焦小微贷款 关注科技驱动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这为进一步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机遇。一是互联网经济发展使小微有了更多发展机遇;二是供应链等场景信息的可视化和智能化,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更加紧密融合;三是科技发展,是包括大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组织提高了服务小企业的能力。另外还有一些互联网平台依托小微企业商贸服务延伸到融资服务进一步服务了小微的金融服务供给。
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机遇,也需要看到技术进步带动深层次的社会生产变革,在带来效能提升潜力的同时,往往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因素。要做到技术赋能金融服务的长效可持续发展,邹澜指出,至少有几点是必须坚持的:一是坚持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必须持牌;二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真场景真技术,而不是脱实向虚,形成所谓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空转;三是坚持保护无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利益,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面向公众的金融负债活动,不管是否以技术为名都要从严监管;四是坚持开放、合作、包容、共享的理念,在组织方式变革过程中支持鼓励不同类型的机构在生产和金融服务高度融合过程中优势互补,但要事先划清风险边界,责任边界。
用创新补合小微贷款缺口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Raphael Amit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arie和Joseph Melone教授、创业中心学术主任Raphael Amit认为,创新型的管理领导力,加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扭转目前美国的金融消费者对于金融机构越来越不信任趋势的关键。管理创新指的结构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金融科技是将创新型的商业模式用到金融服务当中,降低金融服务当中的摩擦和低效的情况,从而提升金融服务的运营效率,能够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进而造福整个社会。
传统银行拥抱金融科技
新加坡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官莫汉蒂(Sopnendu Mohanty)
新加坡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官莫汉蒂(Sopnendu Mohanty)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金融科技拥有传统银行没有的DNA——数据和外部性,现在银行需要改变自己,才能在金融科技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此,莫汉蒂认为,第一,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和金融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第二,银行需要内部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与金融科技进行连接;第三,银行需要对目前的系统进行解绑并于金融科技进行捆绑。
助力解决中小微弱企业贷款难问题
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长唐侠
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长唐侠介绍,飞贷的创业者主要是来自于各大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的信贷部门。飞贷诞生的原因是为了解决中小微弱企业得不到贷款的问题。飞贷于2010年上线信贷工厂模式,实现了信贷流程流水化作业。从2013年起,飞贷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风险控制领域。之后,飞贷再一次经历了转型,2017年10月起,飞贷将沉淀的所有经验和技术向持牌金融机构开放,支持金融机构能力建设,专注于做科技赋能,同时公司也在大数据反欺诈、自动化建模以及智能投顾等方面开启了战略布局。
清华-武大共同主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报告
随后,武汉大学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宪向与会嘉宾报告了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前沿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武汉大学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宪
黄宪结合研究团队的实地调研,将近年来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的新模式、新业态提炼为“多维度大数据信息与风险刻画型贷款”,其有别于传统的交易型、关系性贷款,最大特点在于多维数据及技术实现了非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传递性,具有了信息“硬”的属性,但却改变了其经济含义。黄宪指出,课题组对我国金融科技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中所发挥的独特功能和贡献值得肯定,但有很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圆桌讨论:共话未来
圆桌讨论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主持,来自苏宁银行、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论坛、阿里巴巴达摩院、BCG、高盛和花旗银行的七位国内外资深嘉宾覆盖和延伸了上午闭门会场的研讨话题,与主持人进行了精彩的互动和讨论。
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
在讨论中,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认为,小微贷款的未来,总量是很重要的指标。中国小微贷款的户数,按照国家发布的数字有8000万户,有纳税登记的大概1800多万户,推测全国有效的小微企业的总量就在2000万户左右。假设每一户企业能贷30万,这个市场就是6万亿的市场。这是个很大的信贷市场,当然可能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大。现在有这么多的大银行,还有作为补充的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大家好好做,都有很大的空间。金融科技能够帮助更好地发现小微贷款的风险,但并不能消除风险,特别是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所以还是要审慎地发展。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指出,金融科技最主要是三样东西,一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真正改变了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比人的能力要超出百倍、千倍;二是互联网,它使得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连成一片,增加了数据的传输能力;三是革命性的,即智能手机,加快信息的接收和人与人的互动。未来金融科技不仅能够解决普惠金融当中小微的问题,而且对于整个金融生态都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世界经济论坛金融和货币体系未来部门负责人、执行委员会成员Matthew Blake
世界经济论坛金融和货币体系未来部门负责人、执行委员会成员Matthew Blake表示,小企业金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融资缺口也很大。金融体系未来的趋势将包括五点:第一,能够通过单一渠道与不同金融机构进行接触的平台,将成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导模式。第二点就是数据的货币化,使得我们能够从数据分析中获益。第三点,系统重要性的技术公司会形成,金融机构越来越像大型科技公司,并依赖它们来获取关键的基础设施和差异化技术。第四,金融地区化,不同的监管重点和客户需求将引领全球不同地区的金融服务走上不同的道路。第五,劳动力的转型,随着机器复制人类行为的能力不断进化,金融机构将需要将劳动力和资本作为一套单一的能力来管理。
蚂蚁金服副总裁、阿里巴巴达摩院金融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漆远
蚂蚁金服副总裁、阿里巴巴达摩院金融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漆远指出,应用Fintech于小微企业融资上需要:第一,先将物理世界中的东西进行数据化,即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要进行连接;在应用智能化技术时,应将金融系统进行整体考虑与把控,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突破(如蚂蚁的深度图学习算法,知识图谱)。第二,除去企业内部数据外,更大的数据来源于社会、国家,如果数据能够开放,能够打破数据孤岛会对解决SME贷款难是非常大的帮助。第三,科技要开放和共享,在符合监管条件以及数据加密的情况下的情况下,科技的开放和共享可以共同提高风控能力。第四,科技要与监管合作,为监管提供服务,能够更好的控制风险的同时也会推动Fintech的未来发展。
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合伙人何大勇
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合伙人何大勇认为,对小微金融要有敬畏之心,小微业务背后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小微贷款市场规模预估在8到10万亿左右,占市场融资总额的5到6个点。本轮小微贷款的高速发展,本质上主要通过大数据发现了企业的更多信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风险定价问题。然而,当前只是将原先传统银行没有发现的小微企业往下又挖了一层,这些企业本质上还是好企业,但这是有边界的。如果继续往下开发“次级”客户,金融科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并未解决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问题。当前,银行大力支持小微,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关键能力:第一,场景化的获客能力,通过场景批量化、规模化获客;第二,大数据的获取、整合加工和分析能力,需找到工具来降低数据获取成本、计算成本、加工成本和整理成本;第三,数字化的权限运营能力,实现全数字化运营,走出内部运营,走到端到端的客户旅程。
高盛董事总经理、中国投行部联席主管蔡卫
高盛董事总经理、中国投行部联席主管蔡卫表示,对于提供小微贷款产品和赋能技术的金融科技公司,高盛会提供相应的资本市场服务。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市场规模巨大;二是金融科技公司的运营成本较低,公司结构具有一些优点;三是监管环境较为灵活;四是技术较为先进,具有领先优势;五是客户群较多,能够到达最终的消费者或中小企业。
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公司金融主管Gerald F. Keefe
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公司金融主管Gerald F. Keefe以金融界风云人物Michael Milken五十年前对融资创新的独到见解为引,提出了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可持续性的框架指引。主要挑战包含五大方面,其一是健康发展的市场,针对中小企业,银企合作的平台必须拥有整合资产并创造投资的能力。其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完善的服务,重点是资本市场的就绪程度和信息的可及性。其三是资本市场结构的有效调整,包括AI等各方面技术应用提供的赋能模式。其四是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者分散风险,注意风险的多样性以及被低估的可能。与之前的贷后管理风险承担模式不同,金融科技的运用为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最后是投资和管理的统一。值得探讨的方面包括投资者该如何提供资本以及管理人该如何使用这些资本,管理团队应该如何合理规划战略愿景,金融科技又该如何作出相应贡献,使得投资者的理念能够和管理者的理念相协调,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科技改变金融,创造无限未来
最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对被本次专题论坛进行了总结。朱民指出金融科技的四大现有模式:一是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大银行模式,二是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百信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模式,三是以常熟银行和泰隆银行为代表的线下到线上模式,四是以飞贷金融科技为代表的赋能模式。同时,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监管。他坚信金融科技一定会改变整个金融生态。
科技确实在改变金融,确实改变了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经济。朱民强调,科技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在这个背景下,企业拥有科技就走在行业前列。金融科技在给小微企业贷款的同时,其实已经渐进地在根本上开始颠覆现有的银行体系以及整个金融体系。也许金融科技做小微贷款是有边界的,但科技是无限的,科技的发展会改变小微贷款,会改变银行业,甚至会改变金融业。这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