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右手”和看得见的“左手”—近距离看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在几十年时间,经济一直稳步发展,从立国之初的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瞩目的发达国家,2005年新加坡人均GDP达到25384美元,居世界23位,亚洲第五位,按购买力计算,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人均GDP更是达到30000美元以上。拥有了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世界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硬盘生产国,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亚洲第二大金融中心,上个世纪就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经济长期稳步发展,除了它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政府管理外,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的产业政策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看不见的“右手”和看得见的“左手”—近距离看新加坡

新加坡自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独立以来,面对的情况是十分困难的。当时人均GDP不到600美元,基础设施匮乏,人才奇缺,资本奇缺,除了天然的地理位置外,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更是无从谈起,各种生产原料包括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全都要从国外进口。当时,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后还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失去了可提供生产原料的广大腹地。二是失去了庞大的产品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摆在李光耀等开国领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时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脱离出来时,马来西亚当局料定新加坡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甚至会认为新加坡不久就会哭着求马来西亚收留他们。从李光耀的回忆录中我们也感觉得到当时新加坡所面临的严重的生存危机。

针对当时的情况,李光耀和他的政治伙伴们认真分析了新加坡面临的困境,制订了“生存第一,经济立国”的明晰的发展战略,实行全面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人民行动党决心“创造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吸引外资和人才,同时制定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从20世纪60年代制订劳动密集型产业政策开始,到90年代重点发展以电子、通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民行动党根据国情变化制订合适的发展模式,先后拟定了四五个经济发展计划、十年计划,包括以出口替代为主的五年计划、以高科技为导向的十年计划、以公积金为基础的国民福利计划等,40多年来,该党在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适时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将发展计划稳步向前推进,使新加坡经济不断登上新的台阶,党的执政地位也得到了不断巩固。

看不见的“右手”和看得见的“左手”—近距离看新加坡

我们在新加坡学习期间,曾做过新加坡政府多个部的部长的杨林丰博士在与我们交流时谈到,道路的选择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亚洲一些国家,比如缅甸,在选择经济发展道路时,走的是自给自足式的封闭发展道路,导致经济几十年停滞不前。亚当.斯密称市场机制为看不见的“右手”,凯恩斯称政府宏观调控为看得见的“左”手,新加坡在经济上走的是一条改良式的道路,人民行动党既反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也不赞成僵化的计划经济,而追求国家控制与市场调节比较完美的结合

全面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即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的潜在存量和实际投入的流量。以新加坡的自然条件而论,其土地和自然资源十分有限,虽然通过围海造田使其国土几乎增加了一倍,依然是弹丸之地。而与土地资源相关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生产资料基本依赖进口,甚至喝的水和建房子的黄沙都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所以,在封闭的经济环境下,新加坡要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

看不见的“右手”和看得见的“左手”—近距离看新加坡

正因为如此,新加坡在建国之初就确立了市场开放的基本国策。一是大力吸引外资。新加坡针对自身的不足,在经济上一开始就决定了其通过全面开放,大力吸引外资的策略。将招商引资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并且将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局的重要职能。二是在招商引资上注重方法和质量。比如在美国、欧洲、日本、香港等世界各地常设招商引资机构,派驻得力人员,收集信息,拜访著名企业的领导,说服投资者到新加坡投资。同时利用总理、部长等政府高官外出访问之机,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我们接触的许多新加坡官员给我们介绍,如果没有外资的进入,就没有新加坡今日的经济地位,外资是新加坡经济的引擎。

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刚开始招商的时候,新加坡对外打的王牌是廉价的劳动力,以低廉的劳动力来吸引外国资本。早期的投资商主要是来自香港、台湾、泰国,开办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工业、制鞋工业等。这对于解决新加坡六、七十年代的失业问题大有好处。但是,当外资进来一段时间以后,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吸引外资的优势不再存在。大约在六十年代末,一些外资便开始离开新加坡,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更为严重的是,本地资本也开始出现外流。这对新加坡经济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意味着再也不能以劳动力价格低廉来招商了。

看不见的“右手”和看得见的“左手”—近距离看新加坡

面对旧有优势的失去,必须创造新的优势,并以新的优势来吸引外资。他们是如何创造新的优势的呢?首先,新加坡政府大搞劳动力培训,形成劳动力的技能优势,以弥补劳动力工资上升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他们与职工总会达成一致,组建职工技能培训基金,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使新加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他们要让外资有这样一种共识,不错,新加坡的劳动力价格是在上升,但是劳动力的技能上升更快,由于技能提高给外资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工资上升带来的坏处。同时加强科技研发,包括南洋理工大学在内的围绕经济发展的一大批应用型科技平台的组建,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新加坡一方面对外开放,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一方面又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国家拥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政府拥有的土地占全国土地的70%,并可根据发展的需要,以一定的价格征用其他土地。国家除直接控制部分商品价格外,还通过税收优惠提供高效率的基础设施服务等手段,影响产品的相对价格,调节资源的分配。

在劳动力方面,通过全国工资委员会对工人的工资增长进行调节。国家垄断全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当然这些也是通过正规的商业手段来完成的。国家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与私营企业进行合作和竞争,国家成立了大批国有企业和与私人合资的企业。如新加坡开发银行,其股份大部分由政府控制,主要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并在许多私人企业中拥有投资。新加坡政府成立了许多专门的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经济社会生活的有关政策,如经济发展局负责制定、执行各种投资优惠计划和政策,并通过实施税收优惠、补助和股份参与等,影响私人投资。

看不见的“右手”和看得见的“左手”—近距离看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的控制是无所不在,如杨林丰博士在给我们讲座时谈到,为了解决新加坡交通堵塞问题,政府进行了各种调控管制措施,如先是通过搞拥车证书的制度,要买车,先要去拍拥车证,这样还是没有彻底解决堵塞问题,近年来在繁华地段搞了电子闸门,只要在特定的时段进入特定的区域,就会被收取拥堵费,当然这些都是由电子控制的设备自动完成,对出租车的调控更是采用了经济的办法,下午5点以后加收35%,早上高峰期加收50%,通过政府的一系列调控手段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看不见的“右手”和看得见的“左手”—近距离看新加坡

当然政府在设计这些方案时都是反复研究,同时把民众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尽管有的政策会影响民众的短期利益,但老百姓基于对政府的信任,都能够接受和理解。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能够真正按科学规律办事,很少出现失误,这样政府与老百姓就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整个社会就在这种互动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