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中国,新加坡更倡导“不平等”教育!

有人说,新加坡的教育是不平等的。中国的孩子,从小起点不同,也能受到相同的教育。而新加坡则不然。

在中国,从古时人们便倡导后天努力的重要性,认为有志者事竟成,勤能补拙,通过努力每个人都能变成科学家政治家。

在上海某个小学,问道孩子们将来的理想,大部分都是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千篇一律的答案反映出,大家不愿承认孩子们在智商上各有差异,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一样的。

后来,有个朋友带着儿子去新加坡读书,他的孩子接受了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的智力测试,成绩优异,于是新加坡教育部才允许他的孩子报考新加坡最好的十一所中学。

显然,中国并不支持这种“不平等”的教育。即使老师和学校想尝试这种改革,大批孩子的家长们也不会同意自己的孩子被划为三六九等。

新加坡的教育方式很有个性,承认孩子们从小便是各不相同的,在智力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天赋也不一样。他们把最好的教学资源留给适合学习、理解能力强的孩子,把普通的教学资源留给不擅长学习的孩子。

相同地,他们也不会要求所有孩子的课业水准要达到相同高度。比如,他们为英语不好的孩子们准备了B级课程,难度降低。

而在中国,不管孩子学习是好是坏,同样难度的课程,班级里的孩子们都被期望达到高分。

新加坡的教育不倡导每个人都是精英,也承认做精英是需要一定天分的。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能成为政治家或是科学家。

因此,在新加坡的班级里,不会出现每个孩子都争当科学家的场景,每个人心态平和,长大了也是一样,不会过多去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因为他们的才能可以充分被发挥。

新加坡每年只选拔很小比例的学生精英,由政府资助出国留学,这些学生回国后,无论是进入政府机关,还是个人创业,都会获得政府的扶持。

他们全额资助那些精英出国留学,也全额资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优秀学生到新加坡留学,却没有提出普及大学教育的口号。

新加坡有许多技术学校,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可以进这些学校学习一门技术,将来做技工。当然,新加坡的技术工人工资比一般白领高,这是重视技术工人、尊重体力劳动的表现。

“不平等”教育没有催生出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反,社会各个阶级更加互相尊重,安贫乐道的平凡生活仍然会有很多人追求,就像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