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开始全球蔓延,中国复工面临挑战 |《巴伦》看中国

疫情开始全球蔓延,中国复工面临挑战 |《巴伦》看中国

综合 | 《巴伦》中国撰稿人 郭力群

编辑 | 康娟

2月10日以来,中国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的最新消息,其中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快,上游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下游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度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已超过70%。全国中小企业复工接近30%,上海广东湖南等地重点外资企业复工率超80%。

虽然近期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增感染病例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复工复产仍面临挑战,华尔街基金经理和分析师正在继续关注中国经济何时能够重新启动的迹象。 上周A股持续走强,上证综指、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上涨4.21%、4.06%和7.61%。

此外,疫情在中国以外国家的个案数量正在增加,韩国、日本、意大利和伊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急剧增加,引发疫情全球蔓延的担忧。上周,美股3周以来首次录得一周跌幅,3大指数全线挫逾1%。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反应存在“脱节”,之前可能低估了疫情影响。

近半在华制造企业全球业务受停工影响

根据上海美国商会对其在上海、苏州、南京以及更广泛的中国“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成员进行的一项小型调查,78%的公司表示他们没有足够的员工来运行一条完整的生产线。约41%的公司表示,在未来2至4周内,员工短缺将是最大的挑战,而30%的公司表示,物流问题将是他们最大的担忧。48%的公司报告说,其全球运营受到了1月底开始的中国大范围停工的影响。

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政府官员要加快审批速度,他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企业重新开工的要求做出更清晰的解释。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尼尔·希林(Neil Shearing)正在跟踪发电厂的日煤炭消耗量等指标,以评估电力需求(工厂重新启动的指标)和客流量,作为农民工开始返乡的指标。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旅客流量下降了60% 。能源消费在节日期间经历了通常的下降之后,并未出现反弹。

希林写道,还有迹象表明,这种破坏正在蔓延到中国的邻国。2月的前10天,韩国从中国的进口同比下降近50%,这是自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2月24日的电话会议上提到,目前该行基准情境为中国大陆3月底可全面复工,在此情境下,估计未财政刺激将扩大,广义刺激占GDP比例按年增加1.2个百分点,基建投资专项债增至3.15万亿元人民币,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或会再降20点甚至更多 。若3月底未能全面复工,广义刺激占比或按年上升1.6个百分点,基建投资专项债或增至3.5万亿元,预期家电、汽车及基建等行业刺激力度应会较大,房地产行业由于承受能力较高,政策可能只会有个别城市调整放松。

疫情有全球蔓延趋势,市场反应滞后

此外,由于疫情在中国以外地区的蔓延有加剧之势,有关市场是否低估了疫情影响的担忧也再次出现。

《巴伦》2月18日报道称,Raymond James宏观研究小组在17日发给客户的报告中指出,市场对病毒的反应与来自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医学专家的警告之间存在脱节。

“这些官员敲响了警钟,但市场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对此不以为然,”这个宏观团队写道。“官员们说,他们预计其他国家会有更多的社区感染,他们相信这种病毒不会像 SARS 那样突然结束。这种病毒可能将持续整个夏季或者明年卷土重来的想法,削弱了投资者一贯的观点,即这将是一次性的打击,市场可以无视它。”

他们说,目前在美国发生广泛传播的明显病例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一,而在此之前是七分之一。研究小组说,接下来的两到四周将是决定美国是否会出现更大规模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期。

分析师和策略师目前在关注新加坡对疫情的应对。新加坡出现了多起聚集性感染病例,加剧了人们的担忧,而且该国的热带气候使其成为一个观察病毒在温度升高后会传播速度会下降的观点是否属实的好地方。新加坡也存在“社区传播”的现象,也就是个人从那些无法追溯曾经到过中国或已知感染的人那里感染病毒。“新加坡的疫情可能是美国可能出现的情况的最好例子,疫情还可能造成更多出行限制,”Raymond James的分析师写道。

牛津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亚当·斯莱特(Adam Slater)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如果疫情蔓延至全球,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或将降至近乎于零,美国和欧元区或将进入“技术性衰退”。这可能使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较2.3%的基线预期减少1.3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将遭受1.1万亿美元损失。如果疫情仅限于亚洲,那么2020年全球GDP或将从基线预测下降4000亿美元,或0.5个百分点。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或将从2019年底的4%下降到2020年上半年的1.5%,那将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旅游业遭受沉重打击,大型旅游股长远受益

在一系列受到疫情影响的行业中,中国的旅游业也受到重创,《巴伦》对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目前许多中国城市仍处于封闭状态,一些外国政府也实施了旅行限制,这一切都对中国的旅游业造成了沉重打击,而旅游业在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过去两年宏观经济放缓的背景下。

《巴伦》2月20日报道称,虽然管中国的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数量正在下降,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以亿计的人的旅游计划可能仍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影响。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厉新建在最近和花旗分析师的一次会议上说,中国有超过3万家旅行社,在2019年上半年创造了约2.78万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花旗在2月19日的报告中援引厉新建的话写道,截至2018年,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就业人数达到2800万,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8000万,约占中国劳动人口的十分之一。

花旗写道,厉新建估计中国旅游业仅在春节期间就遭受了人民币5500亿元的损失。他还估计,如果3月底疫情能够得到控制,那么市场需求将在4月和5月恢复到正常水平的30%左右。

但花旗称,如果疫情持续到春季,该行业2020年上半年的大部分收入化为乌有。花旗表示,中国另外两个主要旅游旺季——4月初的清明节和5月初的劳动节——预计将分别亏损530亿元和1400亿元

厉新建向花旗表示,中小型旅游公司将受到最大影响,因为它们主要依靠现金流来实现业务经营。而长达数月的经营停滞以及随之而来的收入下降可能会将许多企业推向破产的边缘。中国政府正在推出支持性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帮助减轻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厉新建告诉分析师,应该还会有更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对规模较小、更脆弱的公司。

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业内较大的企业则可能会从中受益。线上旅游公司、如携程(Trip.com, TCOM)在短期内服务中断之后很可能会迎来新一波的客户潮。

花旗报告称,当病毒传播得到更好的控制时,中国的国内旅游应该会首先得到恢复。特别是随着公司工作和商务会议的恢复,商务旅行可能会出现温和增长。

外国政府对中国游客的限制则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但厉新建预计,随着限制措施的解除以及游客重新安排旅行计划,中国的出境游将强劲反弹。厉新建说,2003年春季SARS疫情过后,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在当年晚些时候猛增了20%以上。

另一方面,厉新建对花旗表示,由于外国游客仍对潜在的健康风险持谨慎态度,外国游客到中国的旅行将需要更长时间——可能七到八个月——才能恢复。此外,厉新建还预计保险产品、尤其是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套餐产品将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