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原本收入就不稳定的独立艺术人面对更大挑战,他们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学习掌握新技能,开拓新疆域……

640?wx_fmt=gif

疫情防控措施给原本收入就不稳定的独立艺术人带来更大挑战,但面对疫情,他们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学习掌握新技能,为各自的艺术生涯开拓出新疆域。四位本地独立艺术人受访分享他们的困难、挣扎和收获。


640?wx_fmt=jpeg

陈森财创业进军数码平台,为舞蹈爱好者提供线上课程。(谢智扬摄)

独立艺术人,是活跃于艺术领域的自由职业者,不隶属任何团体或机构,单枪匹马走天下,因此在艺术创作上往往拥有较大自主权和操控度,相对地,他们的收入具浮动性;“现世安稳”中,这似乎不是大问题,但疫情来袭,使文化艺术生态急剧改换,独立艺术人也被裹挟其中,生计和人生规划都生变。

疫情的确是危机,但在迎难而上、灵活变通的人眼中,也是转机。

四位本地独立艺术人陈庆伦、陈森财、谢逸轩、张时薰,面对疫情,不墨守成规,不坐以待毙,为各自艺术生涯开拓出新疆域,迎向新人生风景——青年笛子演奏家陈庆伦,疫情中完成博士学位;舞者兼编舞陈森财,创立跨国际舞蹈社区平台SpaceCuboid;剧场演员谢逸轩,创作录制自己首张原创专辑;摄影师张时薰,进入纪录片摄制领域。

提升或转型,听似简单,但要越出舒适区,进行新尝试,其中必有实际困难和心理挣扎,当然还有自雇人士疫情期间不得不面对的经济压力。

经历零收入阶段


疫情防控层级和限制措施不同,这些艺术人曾有过或长或短零收入的阶段。张时薰主要收入来源是摄影方面的案子,随疫情起伏,种种不可控因素产生。“某些时期我只能等待,不出门基本上无法完成大部分客户需求,经历过零收入”;作为初出茅庐的舞台剧演员,谢逸轩去年整年排满的行程逐渐空白,迎来毕业后第一次失业,他坦言失去收入来源,也似乎迷失未来方向;陈森财疫情前在欧洲舞团完成甄选后回国,当时以为国内非常多课程指导、表演创作等待着他,却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因零进账而无助。

演出减少,教学上网,同样导致陈庆伦收入受影响。“以前工作特别忙,疫情中时间分配也成问题,心态上一下子反应不过来。”陈庆伦说花了一段时间,找回理性面对生活的态度。理性,对他来说尤其必不可少——他在中国音乐学院修读器乐表演艺术研究博士,去年是他博士在读最后一年。2019年3月开题,题目是“中国竹笛艺术融合印度音乐之探究”,同年9月到印度演出时为此课题找到当地可协助的老师,12月又到北京见导师,后来疫情暴发搅乱一切,他去年根本无法再度前往印度调研。

“一番思考后,我只能临时改换课题,庆幸新课题‘新加坡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竹笛的融合发展’得到导师认可。”陈庆伦的笛子导师是张维良教授,论文导师是赵塔里木教授,校方也批准他在新加坡完成论文,但之后等待他的还有更多挑战。

沉潜学习储备新技能


640?wx_fmt=jpeg

剧场演员谢逸轩疫情中磨炼弹唱技艺,获得录制唱片的机会。(蔡家增摄)

真正有趣的,恰是这些“转向”动念,因为身陷困顿时,人们很容易被眼前的阻碍所蒙蔽。

谢逸轩甚至想会不会就此离开话剧界,尤其当大家都为生活奔波时,自己是否还要活在艺术乌托邦里,是否该去找份工作?“疫情蔓延全球,我观察各国艺术家如何为自己找出路,‘学习精神’是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或许这是我沉潜学习,更新技能储备的时机,在这场自我探知中,我重拾以前就有的兴趣——吉他,一头钻进流行音乐,从音乐中找寻自己与表达自我。”

舞台演出中断,他就积极参与芽笼士乃民众俱乐部等主办的线上直播,表演吉他弹唱。他诚恳的演唱和浑厚的嗓音打动很多人,有人看了他的直播后给他提供更多工作机会,更有难得的唱片邀约。

“一位老板也是因看我直播,觉得我有发片潜力。这张唱片所有歌曲与大部分歌词都由我个人创作,我在五个月里写出将近30首歌,再从中挑选10首最满意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一边学习,一边打磨技巧。”谢逸轩说。

静态摄影和动态摄录均有涉猎的张时薰,则庆幸未因居家限制影响创作输出。“对大部分人来说,居家办公是一种新体验,也需时间适应,而我的工作性质刚好是前期在家筹划,中段到外面拍摄素材,最后居家完成后期制作,所以我对居家办公不陌生。”

她发现,有时在受限场域内,更能激发出天马行空的艺术创意,很多创意其实是被逼出来的。张时薰“动静皆宜”,在防疫措施放宽时见缝插针地工作,而本地和国外的客户在创意和执行上,给她很大自由,随着几个影片面世,越来越多人接洽她制作影片,而不仅是平面摄影。

张时薰以摄影师身份为人熟知,但她的摄录技能是如何得来的呢?原来她一直和著名艺术摄影师汪春龙合作拍摄艺术电影,此前他们已发表《灰彩虹》和“A Love Unknown”两部长片。“我的动态摄录技巧也是那时为完成作品练就的。同为艺术家的我们,不想让疫情暂停我们的创作,因而计划拍一部新纪录片,我已经为纪录片进行过几次拍摄,但并没有定下完成时间,而是作为持续性项目推展。”

因疫情放弃欧洲舞团工作机会的陈森财,意识到已错过当职业舞者的黄金时期,所以进本地舞团当全职舞者,并不在他疫情计划中。

“我很清楚身体会随岁月流逝而退化,所以常思考怎样让更多人透过我的技能和知识受益,同时使自己获得稳定收入。疫情让我学习到必须以创业者思维经营自己,才能够在这个领域里生存。”陈森财说:“我曾在理工学院主修营销与传播,因此有商科背景,加上我对创业很感兴趣,决定趁机踏上创业道路,将舞蹈和健身教学带往数码领域。”

克服数码化的挑战

640?wx_fmt=jpeg

张时薰从静态摄影跨足动态摄录,艺术创作拓展到新领域。(陈渊庄摄)

然而进入哪个陌生领域会是毫无挑战的?

尽管张时薰单打独斗,摄录看似灵活,可有很多场所此刻不能自由进出,人数限制和安全距离等也都增加拍摄难度。不过,张时薰保持乐观心态:“纪录片就是记录生活,所以现阶段发生的种种,也是对拍摄对象真实生活的记录。”

但对陈森财来说,从艺术到商业,是不小的一次跨界。目前SpaceCuboid已上正轨,稳定发展,慢慢累积出知名度和顾客的信任,也持续和几家公司合作,提供舞蹈及有氧课程,朝更多元面向发展。

回首疫情期间创业之初,陈森财疲于处理各类大大小小的行政问题,还得寻找机会提升公司曝光率,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数码行业早成趋势,线上课程也已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但业者如我仍得面临许多隐形问题,比如:网课很方便,却没有实体课的制约能力,上一秒有很多顾客报名课程,下一秒他们却可能因各种理由不出席,如何让课程多元有趣吸引人,且保有品质及效益,真是一门大功课,我依然在摸索。”

陈森财数码创业,而陈庆伦“数码求学”。5月底的博士论文答辩只能以视频会议方式完成,作为舞台经验丰富的表演者,他直言在平面的屏幕上与博导们交流真是颇受局限。“少了面对面那种肢体语言、表情回应和声音共鸣,挺担心答辩效果。”

采访指挥家叶聪、作曲家王辰威等人做调研,他还做曲式分析和大量阅读,学术之外,他同样得处理行政事务——登录中国网站很卡,无法上传视频,托学弟学妹甚至老师帮助打印论文,再找导师、系主任、院长签字等。“哈哈,欠下不少人情。”陈庆伦说。此外,他得开两场音乐会,在本地实况录制后发给校方。好在找寻场地和合奏乐手的问题都迎刃而解,疫情训练出他高超的协调能力。如今他终于博士毕业,成为中国培育出的第三位笛子表演艺术研究博士,也是其中首个新加坡人。

谢逸轩首张专辑已进棚录音,整张专辑录制完成40%。“想做出一张与众不同的专辑,里面融合了很多我的个人经历,务求以真实故事和心情感染听众。”谢逸轩计划慢慢转型成流行歌手,但他不会离开剧场,“若有机会,我一定会回去剧场继续演出,保持每年参演一到两部剧场演出。”5月底,他就在兼顾繁忙录音的同时,参演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华语剧大制作《南柯一梦》之《辱梦》。

谢逸轩说:“我认为艺术工作者应多元培养、开发各方面的才能,现代艺术的发展是扇性的多维的,新常态下的艺术工作者不仅要学艺,还得学会与科技交朋友。”

陈森财也一边经营SpaceCuboid,一边参与“触·当代舞蹈节”6月底的演出,发表新编创。“在授课和商业经营这方面,我会以事务重要性安排优先顺序,提高效率,也能腾出更多时间投入创作。从舞者过渡到编舞、教学,我发现自己是很爱尝试新事物的人,想跳脱传统教学模式,也有信心去经营线上课程。”

艺术发展观

640?wx_fmt=jpeg

陈庆伦认为学术研究能提升他作为笛子演奏家的表现力和表演水平。(李健玮摄)

张时薰也谈及艺术人多触角发展的必要性:“我的每个技能都是因为想要完成作品、实现想法而主动修的,艺术创作本身需要工作者有拓展和探研心态,但我觉得跨领域的前提应是创作本身需要,而不是随波逐流或蜻蜓点水。”

艰苦的长期摄影是张时薰的创作主轴,从未停止的她等待适当时机将新作展示给大众。“至于纪录片拍摄,是一个没设下终点的长跑,我所要做的是持续观察和拍摄。”

陈庆伦笑说家人戏谑他身为家中小时候读书最不好的人,竟然考到博士,很不可思议。“我自认不是读书的料,我单纯地喜欢音乐。”

至于为何从艺路上选择赴这一段学术旅程,陈庆伦有深入浅出的看法:“我们追求学术的过程,其实是为艺术讲出一个所以然,比如我表演时微妙的感官反应,是能被理论化、学术化和数据化地研究的。我有个学生‘抬杠’说:‘我用电脑也能实践这一切。’但我告诉他:相比于电脑的制式,人是千变万化的,我用情感甚至误差,制造出微妙差异,这是电脑无法复制的。而我求学,是为了有知识,这样我才会有原理,有选择,有更多变化。”

陈庆伦近期接下一些音乐策划和表演工作,期待再登舞台。

独立艺术人们也提及当局为自雇人士提供的补助犹如及时雨,减轻许多负担,让他们能静下心来继续艺术探索。

记者:王一鸣

640?wx_fmt=gif
如何优先看到“新加坡鱼尾文”内容?从“订阅号消息”点击“新加坡鱼尾文”进入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右上方按钮将“新加坡鱼尾文”设为星标

640?wx_fmt=gif

640?wx_fmt=gif 

新加坡鱼尾文已开通视频号

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

640?wx_fmt=jpeg

640?wx_fmt=gif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640?wx_fmt=gif

640?wx_fmt=gif

640?wx_fmt=pn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