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祥山(路)、安祥路、厄士金路和客纳街四条街组成的安祥山,与繁华的牛车水和中央商业区仅一街之隔。区内遍布战前老店屋,拥有五脚基骑楼、花窗和花砖等特色;这些百年老店屋如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有古老会馆、俱乐部,也有时尚餐饮或精品酒馆、小旅店,漫步其中,百年风情古韵,冉冉而生。
从桥南路转进安祥山,虽不见山,却能感到有明显的上坡和下坡。
从桥南路转进安祥山(Ann Siang Hill),虽不见山,却见平缓的上坡路是鳞次栉比的三层楼店屋,只有走进这里的街道,才会感到有明显的上坡和下坡。在与客纳街(Club Street)交接的三叉坡上,欧式的街灯与红砖坡道,还有那栋漆成灰蓝白窗框的楼屋,恍惚间像是走在澳门的历史老城区。疫情前,每当华灯初上,这里仿佛从慵懒的午后苏醒,幽暗的灯火渐渐亮起,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和轻柔乐曲隐约传来,如果说香港有兰桂坊,新加坡就有安祥山。
安祥山人文轶事掀旧情
安祥山由安祥山(路)、安祥路(Ann Siang Road)、厄士金路(Erskine Road)和客纳街四条街组成,与繁华的牛车水和中央商业区仅一街之隔。安祥山最早名称是仁美山(Gemmill Hill),如今依然保留路名仁美巷(Gemmill Lane),是个遍布丁香园和肉蔻园的山丘,后改称厄士金山(Erskine Hill),在18世纪时与史各士山(Scotts Hill)和华利山(Wallich Hill)被列为直落亚逸山脊。
1848年,祖籍福建海沧石塘,出生于马六甲殷商家庭的谢安祥(Chia Ann Siang,1832-1892)16岁,因受聘于英国Boustead & Company当“财副”(洋行文员)而迁居石叻坡,负责香料、椰子、烟草、锡、茶叶与丝绸等出入口贸易,八年后升任仓库管理,任职长达42年。1863年,他与朋友成立公司经营进出口生意,退休前已是有钱的富商和地主。
谢安祥买下厄士金山后,由于地点靠近新加坡河口,是进出口物品的运输要道,因此很快吸引其他富商前来买房子居住,周围的地皮也发展成商会、会馆、俱乐部聚集地,成为南来移民的落脚处,宗祠、庙宇、学堂等相继成立,成为移民互助与联系的中心,平日唱歌跳舞搓麻将,逢年过节舞狮舞龙、戏台表演,热闹非常,厄士金山因此改名安祥山,反映了住山上有钱人的生活实况。
百多年后,史各士山和华利山已从地平线上消失,只有“安祥山”的名字保留下来,往日的规模也隐约可见,在幽静的午后用悠闲的脚步,细细品味一景一物,当年的人文轶事翩然而至,有几处是安祥山珍贵的历史,也是安祥山的灵魂和魅力所在。
翠兰岗与养正学校
养正学校旧址大门的四级石阶,如今是历史遗迹。
毗邻安祥山的史各士山,是现在的客纳街,早期也是被同样来自马六甲的富商陈桂兰买下,将山上的豪宅作为翠兰俱乐部。传说这里过去是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有个名字叫“翠兰”的姑娘因抄捷径而被歹徒盯上,她为了保贞洁而顽抗,惨遭杀害,当地人便在山丘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翠兰亭。
1906年陈桂兰将产业出售,卖给来自槟城的富商邱汉阳。隔年英殖民地政府展开直落亚逸填海计划,华利山与安祥山脚下的一处广东华人墓地,被铲平用来填造老巴刹一带的陆地。邱汉阳同时兴建新豪宅,取名“翠兰岗”。翠兰岗在当时是市区最高与最豪华的建筑,站在岗上的八角形高塔可将市区景象一览无遗,它的拱门建筑又被当地人称为“大门内”。
1917年邱汉阳车祸去世,后人将翠兰岗脱售给在柏路的养正学校,养正学校从1918年迁入,直到1988年搬到实龙岗后,原址改建“翠玉园”公寓,只保留了大门的四级石阶,成为历史遗迹。饮誉世界乐坛的中国音乐家、《黄河大合唱》作曲人冼星海,幼年随母来南洋,便是在养正接受启蒙教育和发掘音乐天赋,直到13岁被挑选为高材生回广州接受专业音乐教育,进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
吾庐壁画上的先驱人物
客纳街尽头的吾庐外墙是王景生的壁画。
和养正学校原址相对的是“吾庐”。这是清政府成立的新加坡华人团体,原称“古寄乐”,后来才改名吾庐俱乐部,意取东晋陶渊明的“吾爱吾庐”。
吾庐的业主也是邱汉阳,他的后人以9800元把吾庐卖给会员谢荣西等人。当时华侨富商如陈六使、李光前、林文庆、陈延谦、郑古悦、薛中华、高德根等先驱人物,经常在吾庐聚会联络感情,出钱办校建会馆,也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南洋同盟会,捐钱筹款支援中国;日军入侵时,吾庐成为皇军向本地华人索取奉纳金的办事处。
战后百业待兴,吾庐致力于商界联谊与文化教育,也不忘推动体育活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理事吴再兴亲自筹备多场篮球比赛,连续出征外地,使本地球队曾经雄踞亚洲篮坛,许多国际球队都慕名来新切磋球艺,吴再兴因此获得“新加坡篮球先生”的绰号,并相继担任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篮球总会主席。如今吾庐的铁窗花以优美的打篮球图案为这段历史留下见证。
在90年代,吾庐曾因为管理不当而沦为“非法住客”聚居处,甚至变成堆积杂物的仓库,2009年还被曝出俱乐部收藏的徐悲鸿名画《立马图》,被贱价出售而下落不明。2016年吾庐整顿翻新后,保留百年建筑原有的风貌,内部更是装修得书香气十足,还获得当年市区重建局颁发的旧建筑修复工程奖。
若是漫步到客纳街的尽头,不妨回头看看这栋古色古香的绿色建筑,更要抬头看看右侧外墙上的巨幅壁画,绘有林文庆、李光前等先驱人物,再现百年吾庐风采。壁画作者是吾庐会员,也是蜚声国际的时装设计师王景生,他曾为王室名流包括戴安娜王妃设计服饰。
华社名流聚会场所
吾庐的隔壁是一座建于1891年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中华威基利俱乐部”(Chinese Weekly Entertainment Club)。它是1889年李俊源创办的海峡华商联谊团体,会员有胡文虎、李光前、余东旋、林文庆、宋旺相等英语主流会员,为当时土生华人富豪、殷商、政要聚会活动的场所。1894年威基利获准为豁免注册社团,胡文虎当选主席。初期只限男性会员,入会费每人1500元,后减为500元,年捐60元;1960年后逐渐吸收讲华语商人入会,并确定现有华文名称;80年代初会员约150人,80年代中期,俱乐部会务一度暂停几年。步入90年代,俱乐部注入新血和新思维,再次成为华社名流聚会的场所。
日本占领时期,俱乐部一度被占作为日军宪兵部,经常在这里审讯和关押一些华人领袖。林文庆更是在此被要挟,成立“华侨协会”为日军募款。战后初期,林文庆、李光前、邵逸夫及邵仁枚兄弟、连瀛洲、黄桂楠等名响一时的著名企业家经常出入俱乐部,马华公会首任会长陈祯禄也常在俱乐部宴请马华政要,马来亚开国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也曾在此用餐,讨论国家大事。
安祥山历史悠久三家会馆
安祥路可说是“会馆一条街”。
除了历史超过120年的威基利及怡和轩等老社团,安祥山还有杂货行、糖商等行业组织,以及不下三四十家会馆,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广惠肇李氏书室、中山海洲会馆和清远会馆。
今年刚好150岁高龄的李氏书室,古老而典雅,浏览墙上的老照片,发现名为“福鸿”的慈祥先生,他正是50至80年代家喻户晓的讲古人李大傻先生,他生前是李氏宗亲组织的音乐主任。中山海洲会馆成立于1934年,早期会员多是妈姐,她们供奉妈祖,每逢天后诞辰都会举办祭祀活动。1925年革命伟人孙中山逝世,他的故乡香山县易名为中山县,中山海洲会馆也在大厅挂着巨幅孙中山画像纪念。清远会馆创立于1924年,为广东地缘性组织,旨在联络广州清远乡谊与造福乡民。
安祥山区内遍布建于1903年至1941年间的战前老店屋,可说是充满厚重历史感的“会馆街”,走过骑楼,总被门边左右两片美丽古老的瓷砖吸引,有些还保留旧时的木闸门。走进任何一家会馆,墙上都挂满历代理事及会馆重要活动的照片,仔细浏览动辄都是百年的岛国旧事,让人感受历史的余温。
店屋门面的花砖,风华依旧。
徒步游老街
地形狭窄的安祥山公园没有大片绿地,却有幽静的小径。
如今安祥山最高处是一座小小的公园,受狭长地形所限,它不像其他公园有大片绿地和老树,只能用一小段梯阶和一段螺旋梯让人上山和下山,连接两段楼梯的回廊极其幽静,间中有木条靠椅,是附近上班族休息的好去处。
山脚下往厦门街(Amoy Street)方向,有一口与安祥山名字一样古老的水井。19世纪初期,靠海的直落亚逸山丘一带为了得到可饮用的淡水,总共挖掘了约4000口井,有些水井由于靠近排水沟以致井水受到污染,大多被填封,仅留下安祥山脚下几处水井,然后请印度劳工汲水用牛车运载到今天的水车路(Kreta Ayer Road)一带售卖,马来文Kreta Ayer即“水车”之意,这也是“牛车水”名字的由来。
来到安祥山,不妨给自己规划一条徒步路线,把附近的厦门街、直落亚逸街、恭锡街,以及牛车水范围的宝塔街和史密斯街等走一遍,领略新旧建筑的美,穿梭福建人的天福宫,潮州人的粤海清庙,印度庙、回教堂,以及无数隐藏在巷弄里的壁画、铁线画和雕塑,解读早期“山上”与“山下”华人的生活面貌,从而了解我们的移民历史。
寻找巷弄里的壁画、铁线画和雕塑,也是漫步安祥山的乐趣之一。
文/摄影:许月英
如何优先看到“新加坡鱼尾文”内容?从“订阅号消息”点击“新加坡鱼尾文”进入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右上方按钮将“新加坡鱼尾文”设为星标⭐ 新加坡鱼尾文已开通视频号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