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一般病毒 残留呼吸道更多更久变种病毒更易传播

640?wx_fmt=gif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发现近期在本地传播的变种冠病毒株,在患者呼吸道中残留的数量比一般毒株高,在体内时间也更长,导致病毒更容易传播。传染病中心因而上周起调整病患出院标准,从之前隔离21天后便可出院,到目前21天后病患体内的循环阈值必须超过30,无法培养出活病毒才能出院。

已关注 Follow Replay Share Like 随便看看 Video Details Play

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提到传染病中心对新加坡当前社区疫情做的调整。她说,全球范围出现的各种变种病毒株和演变,使本地也出现传染力较高的变种病毒株和更多无关联的社区病例。
近期在新加坡出现的陈笃生医院感染群、移民与关卡局感染区和大士南社区护理设施感染群,都跟最早在印度发现的B16172变种病毒株有关。
梁玉心说,“这个病毒株在全球范围来说还是比较新的病毒株,没有太多相关科研资料,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能更了解病毒株的性质和它对人体的变化。这个新病毒株在本质上产生一些变化,这是在演化过程中可预料到的,基因变化遵循适者生存法则,当有很多毒株时,最强的那个就会主导。”
传染病中心发现,感染B16172毒株的病患,呼吸道的病毒数量和排出量比原本的高,在体内时间更长,下降的速度也比较慢。当循环阈值(threshold cycle, Ct value)越低显示体内的病毒越多,普通毒株的循环阈值约为20,而变种毒株是15,因此可能比较容易传播。

广泛接种与严格社交措施 可减少变种病毒传播

为此,传染病中心从上周起开始收紧出院标准,过去病患若在发病21天后身体情况良好便能出院,而今已加设多一层把关。梁玉心说:“我们加强预防措施,不再只是依靠时间点,而是会再进行一轮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确保他们的循环阈值达到30,无法培育出活病毒后才能出院。”
针对变种毒株的感染传染数(也称R数值)是否高于普通毒株,梁玉心说,感染传染数受几个因素影响,不单是毒株本身的传播力,还包括集体的免疫力、社区的防范措施。虽然变种病毒的传播力高,但社会也可以通过广泛的疫苗接种和严格的社交安全措施来减少传播。
目前有一名感染了B16172毒株的病患在加护病房,梁玉心表示虽然没有足够证据显示感染变种病毒的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但公众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她鼓励人们报名接种疫苗。“在目前所知的病患中,有打过疫苗的病患中没有一人是在加护病房,病情一般上比较受到控制。”
近日出现一些已接种的人或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梁玉心也说目前没有足够数据来总结已接种疫苗的人的传播力。“我们看到打过疫苗的人也感染病毒,他们的家属也被感染,因此还是有二代传播的能力。所以无论是否打了疫苗,我们都不能放松警戒,也要继续遵守安全防疫措施。”

记者:王康威

剪辑:林雪琪

编导:李熙爱

640?wx_fmt=gif
如何优先看到“新加坡鱼尾文”内容?从“订阅号消息”点击“新加坡鱼尾文”进入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右上方按钮将“新加坡鱼尾文”设为星标

640?wx_fmt=gif

640?wx_fmt=gif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640?wx_fmt=gif640?wx_fmt=gif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