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前言:一些国家原本就独立,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强加在它头上的。

一:新加坡风雨独立路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面积非常的狭小,只有719平方公里,可以说是小国寡民。

但别看新加坡小,它是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人均GDP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新加坡风光

然而就是这样无比富裕的国家,当年的风雨独立之路却让人意想不到。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 比淡马锡(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早一千多年。8世纪属室利佛逝。

三佛齐的一位王子圣多罗伏多摩(桑尼拉乌他玛)在其岳母廖内群岛女王的资助下,1299年来到新加坡岛建立僧伽补罗国( 又译新加坡拉),梵文意为“狮子城堡”。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这或许指的是吉宝海港。1330年前后,一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到来,称这个居留地为“龙头”,并说已经有中国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或海城)的称谓出现于1365年的《爪哇史颂》。

新加坡拉王朝立国百年,因其北方受到暹罗的威胁,南方又遭爪哇国虏掠,王位传至五世,遂于新加坡战役为麻诺巴歇(满者伯夷)所灭。

14世纪,来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里米苏拉在该区域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后来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毁了河口的据点。 18世纪至1824年,新加坡属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1819年,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 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随着蒸汽船的发展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成为航行于欧亚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后,当地橡胶种植业发展蓬勃,新加坡也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

到19世纪末,新加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贸易增长了八倍。一战结束后,英国也在新加坡斥资五亿修建了一个海军基地,时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还称新加坡为“东方的直布罗陀”。可惜的是,这个海军基地并没有任何战舰。英国的策略是将英国皇家海军全部驻扎在欧洲,在新加坡有需要时才过来。

珍珠港事件隔天,日军在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峇鲁登陆,战争开始仅两个月,日军就占领了整个马来半岛与星洲。1942年2月15日,英军在新加坡之战中不敌日军,英军总司令白思华宣布无条件投降,逾13万名英国、澳洲、印度等守军沦为阶下囚,这是英国军史最大浩劫。

日本在接管新加坡后改名为昭南岛。 同年2月18日至25日,为报复星华义勇军和先前支持中国抗日的华人,日军开展了以“大检证”为名的复仇行动。日军当局在多个地方设立“检证中心”,他们的计划是甄别所有介于18至50岁的华裔男性,将所有的“反日分子”铲除,最后日军抓走约两万多人,当中绝大多数被带到郊区或偏远的樟宜、榜鹅海边予以集体枪杀,剩下则被送到泰国做苦工。日军还勒索南洋的华人,要他们交出五千万元俸纳金。山下奉文当时给的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俸纳金,是你们向日军赎罪的买命钱 。

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新加坡纪念碑

经历了3年多的苦难,随着日本的投降,居住在新加坡的华人无不高兴。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占领超过3年的期间约有2万至5万名华人惨遭杀害(新加坡大屠杀)。战后,多个地方相继发现被屠杀者的遗骸。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不忍让这些骸骨散弃在荒郊野岭,同年成立了善后委员会,负责探查、发掘和安葬等工作。

新加坡和平纪念碑于1967年2月15日落成揭幕,每年2月15日(沦陷日),这里都会举行悼念死难的平民。新加坡抗日片《和平的代价》描述日军占领新加坡的艰苦日子,同时也叙述星华义勇军的抗战经历,看了这部电视剧才对历史人物比如陈嘉庚和林谋盛等人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了解到南洋华人对抗日所做出的贡献。

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电视剧和平的代价

1963年9月16日,海峡殖民地下属的新加坡、马来半岛沙巴州、砂拉越州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正式从英国独立。

此时执政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有着一个大国情节,他希望能够联合马来西亚各个民族,建立一个统一的“大马来西亚”,成为国际上一个响当当的大国。

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李光耀

然而在马来西亚建国之后,马来人和华人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不得不说英国佬是非常善于“以夷制夷”的,当年撤离印度时,英国人不仅肢解了英属印度,还留下了一个克什米尔问题,搞得印巴至今仍剑拔弩张。

而在离开马来西亚时,英国人故伎重演,将权力几乎全部移交给了马来人,占总人口数接近一半的华人却几乎没有任何权利。

由于政权都掌握在马来人手中,华人备受马来人的打压,而面对马来西亚政府推行的“马来人至上”主义,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新加坡华人则不愿束手待毙,暴力冲突接连发生。

眼瞅着新加坡华人不好惹,可马来西亚政府仍旧不肯给华人平等权力。于是在1965年8月8日,时任马来西亚总理东姑阿都拉曼紧急召开国会,控制国会的国阵执政联盟强行通过决议,将新加坡开除出马来西亚。

次日,新加坡被迫宣布独立。

独立现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掩面而哭。李光耀曾说过:一些国家原本就独立,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强加在它头上的。

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独立时李光耀痛哭

新马分家成为李光耀一生的憾事。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说:“我从来没这样悲伤过。分家成了事实,我辜负了马来亚、沙巴和沙捞越许许多多的人……一些国家原本就独立,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强加在头上的。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在居住着1亿多马来回教徒的群岛上,我们华族人口简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如何生存呢?”

二:经济腾飞路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曾在1960~1984年间创造过年均GDP增长9%的经济神话。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也没有受到太大打击,随后尽管受制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出现过短暂经济衰退,但这个东南亚岛国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具活力的金融中心之一。

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亚洲四小龙之一

李光耀上台后第一个措施就是废除了汉语,把英语作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李光耀的举措引发了轩然大波,但是有不少华人代表向李光耀建言,希望他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但是被李光耀直接拒绝了。也因为这一事件,李光耀被很多人视为背叛。当然,也有更多的人对其表示理解和赞赏。

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在独立之后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又被迫回到弹丸之地的新加坡。这也迫使没有资源的新加坡,采取外向型全面出口战略。为了使新加坡对投资商有吸引力,新加坡扩大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出了各种奖励出口办法。如1967年通过《经济扩展奖励(减免所得税)法案》,对制造出口的产品所得税由40%减少到4%。对1957年的《新兴工业法令》和《工业扩展法令》也加以修改,投资额越大,免税期越长。这些措施吸收了很多外国企业到新加坡投资。在1965年到1967年的三年时间中,新建工厂超过一百家。

新加坡实行自由企业制度,鼓励发展私人企业,开展自由竞。1968年,由政府出资一半的新加坡发展银行成立。为长期贷款提供财政保障,以直接参股等方式,向新加坡私人企业提供数量可观的建设资金。

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新加坡

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新加坡

60年代后期,在新工业的鼓励下,外资大量涌入,掀起了一股投资浪潮。随着新加坡开展国际性的金融活动。1968年8月诞生了以花旗银行为主的金融市场。接着新加坡设立亚洲美元市场,从而有力的推动了新加坡金融业的发展。

1968年,新加坡经济迅速腾飞,从1968年到1970年三年时间内,新加坡gdp总量从33.5亿新元,增长到58亿新元。年增长率13.8%。而新加坡海外资产在1972年,比1959年多了13倍,达42.3亿新元。70年代初,新加坡成为国际贸易跟金融中心后,西方资本主义的通货膨胀和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影响到新加坡。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也让新加坡许多工厂、工程被迫停工。大量人口失业。因此新加坡制定了《公共工程五年计划》(1973年——1977年)。通过税收、举债筹集了258亿新元资金,其中117亿用于经济发展开资。主要发展煤气、水、电、交通运输,工业区开发和公共住房建设。结果不仅为工业化提供了更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且有力的抵抗了危机的冲击。

1990年,李光耀卸任时,新加坡人均GDP为14504美元,是1965年独立时的30多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

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新加坡

李光耀回忆录之新加坡风雨独立路与经济腾飞路

新加坡

觉得不错,请戳正上方头像订阅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