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期间,他义卖瓜子五年筹集18万元,甚至以80元卖儿就是为了……

640?wx_fmt=gif

1930年代日军侵占中国,南洋各地组织义卖筹款活动。到南洋谋生的热血小贩郑潮炯(1904-1984)在新马义卖瓜子,甚至卖子救国。这份大爱精神令人感动,厦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为郑潮炯设立塑像,中国华侨出版社为他出版150页精装本《有国才有家》,他的中国故居也改建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郑潮炯二儿子郑社心(87岁)有感于新加坡对父亲的记载不多,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先辈无私奉献的精神。

640?wx_fmt=jpeg

郑潮炯义卖瓜子筹得18万余元,全数捐给南洋华侨筹赈总会。他义卖时穿的衣服,由各地华侨筹赈会赠予,现存于中国广东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取自《有国才有家》,郑社心提供)

郑潮炯于1904年出生在中国广东新会的贫苦农村家庭。他十多岁便跟随父亲到英属马来西亚北婆罗州山打根(现为沙巴州)打拼,贩卖瓜子、花生和水果。1939年父亲在新会家乡死于日本侵略军乱枪扫射之下,国仇家恨激起他和妻子钟彩合的斗志,全力义卖筹赈。

二战结束后,同乡的酱油商人在1950年代将牛车水万拿街(Banda St)25号店铺和货物廉价卖给郑潮炯,后来他改卖药品兼治奇难杂症。上世纪40至50年代,他也以自己的经历在马国自费举办展览,继续弘扬牺牲小我,奉献大我的精神。

义卖筹得18万元

640?wx_fmt=jpeg

义卖袋上写着“郑潮炯君义卖瓜子,远走天涯为国效劳”。(取自《有国才有家》)

郑潮炯肩挎义卖袋,背着义卖箱,奔走北婆罗州及其他地方筹款,受到当地媒体关注。1941年他横渡南中国海到新加坡,《南洋商报》同年总结他在星洲(现称新加坡)的五个月义卖,共筹得4600多叻币。之后他继续北上马来半岛,直至日军入侵新马,义卖才告一段落。

根据《联合晚报》1984年报道,郑潮炯从1937年至1942年初,个人义卖筹得18万余元,全数捐给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总会。这在吃一顿饭只需一两角钱的战前年代,是一笔大数目。

80元卖儿子

1939年底,郑潮炯告诉怀孕四个月的妻子,他把她肚中孩子卖了,换来的80元也已捐出。当时他已育有一女三子,第四名儿子郑社义出生后就立约卖给一名广东华侨商人。

日军投降后他开始寻找儿子,1965年获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信函,终于找到当时已25岁的儿子。郑潮炯夫妇在新加坡生活艰苦,直到1969年才踏上阔别40多年的祖国,并与儿子重逢,从此一直保持密切联系。

曾住金吉路一带


640?wx_fmt=jpeg

郑潮炯二儿子郑社心翻阅记载父亲一生的《有国才有家》,希望本地相关政府机构也能给予先辈的奉献更多关注。(陈爱薇摄)

1942年初日军南侵,郑潮炯的妻子钟彩合带着四个子女乘船到新加坡寻找丈夫。郑社心回忆道:“当时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去筹款,船到了新加坡就有中华民国驻山打根领事馆的人来接我们,在酒店住了一晚后父亲就来带我们走,原来当时他们已经安排好。”

郑潮炯把家人安置在金吉路一带的甘榜。他在南洋一带义卖瓜子救国事迹常见报,日治时期他只能东躲西藏,也曾藏身双林寺一阵子。

郑社心说:“我也很佩服母亲,父亲为国家,母亲为家庭。她在山打根踩三轮车当小贩,后来在马里士他路小店卖酱油,一直都没有埋怨。”2015年,钟彩合以108岁高龄逝世。

子女也热心公益

640?wx_fmt=jpeg

郑社心(左)向时任总理李光耀介绍新加坡印刷业职工联合会情况。(郑社心提供)

郑潮炯育有五男三女,从他为儿子取名社群、社心、社明、社义和社立,足见他奉献社会的精神。子女也不负所望,郑社群虽是一名普通工友,仍坚持捐款给本地两所大学。郑社心曾活跃于新加坡印刷业职工联合会,为工友谋福利,也在冈州会馆服务30多年。

郑社心感慨地说:“我们把父亲的许多珍贵遗物捐给中国的博物馆,在当地获得高度关注。希望本地相关机构可以收藏和展示这些遗物,让年轻人知道这一段平民百姓为抗日做出贡献的历史。”

640?wx_fmt=jpeg

郑潮炯在江门新会的故居2019年改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郑社心(左二)参加了揭牌仪式。(郑社心提供)

图/文:陈爱薇 
640?wx_fmt=gif
如何优先看到“新加坡鱼尾文”内容?从“订阅号消息”点击“新加坡鱼尾文”进入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右上方按钮将“新加坡鱼尾文”设为星标

640?wx_fmt=gif

640?wx_fmt=gif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640?wx_fmt=gif640?wx_fmt=gif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