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3日增960起病例创五周新高 | 英研究:冠病病毒五秒传染力减半 戴口罩和社交距离最重要

Image


新加坡13日新增冠病病例达960起,是五周以来单日新高。每周社区病例增长率从前天的1.60继续下跌至昨天的1.43,连续10天高于1。


Image

根据卫生部网站更新的数据,再有549人确诊感染奥密克戎变种毒株,比前天的797人少了约30%。

奥密克戎病例中有366起是本土病例,183起从境外输入。境外输入和本土传播的奥密克戎累计病例分别为4101起和2394起。

昨天的960起新增病例中,481起是本土病例。其余479起从境外输入,比昨天的396起多了20%。

这也是新增病例五个多星期以来的最高单日增幅,本地在去年12月2日通报1101起新增病例。

本土病例中占比最多的是20岁至39岁的患者,共有163人;之后是11岁及以下儿童,共120人;60岁及以上的年长者为71人。

昨天没有人因冠病并发症逝世,死亡病例累计839起。

过去一天,有850人出院或完成隔离。目前有172名冠病病患住院,重症病患中九人在加护病房接受治疗,有14人需要输氧。

在这23名重病患者中,九人年龄介于40岁至59岁,60岁以上的年长者有14人。

近半全国人口

已打追加剂

截至本月11日,全国人口中87%已完成基本疫苗接种程序,49%已注射追加剂。

过去28天确诊的7239起病例中,99.1%无症状或只出现轻微症状,0.7%需输氧,0.1%在加护病房,0.2%病逝。

截至昨天中午,本地确诊病例累计28万9085起。

Image

防止病毒传播上,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比维持空气循环更重要。(王彦燕摄)

另外,英国最新研究显示,冠病病毒进入空气,20分钟后就会失去九成的传染力。这意味着在防止病毒传播上,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比维持空气循环更重要。

由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气溶胶研究中心主任瑞德领导的这项研究发现,冠病病毒微粒在离开富含二氧化碳的人体肺部后,传染力力会大降且最终会干掉。

瑞德说:“人们一直关注所处空间通风不良问题,担心病毒经由空气在几米内或房间一端传至另一端。我并不是说,这不会发生,但我认为你与他人靠近才是风险最高的时候。”

病毒在办公室

五秒内失去一半传染力


布里斯托尔大学自行开发的仪器,能产生不同数量的病毒微粒,同时严格控制周围的温度、湿度和光度。研究人员从中观察病毒微粒随着时间加长所出现的变化。瑞德说,对于研究人员而言,“这是第一次能够模拟真实呼气过程中气溶胶传播的情形”。

这项研究发现,病毒微粒变干燥的速度,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当湿度低于50%,类似办公室中的空气,病毒在五秒内会失去一半的传染力;接着,病毒传染力减弱的速度会缓慢下来,之后的五分钟传染力进一步减弱19%。

在90%的湿度下,类似蒸汽浴室或冲凉房的空气中,病毒传染力减弱速度就会放慢。约52%的病毒微粒在五分钟后仍具传染力,20分钟后传染力才降至约10%。

气温不影响

病毒传播

与此同时,这项研究发现,气温不会影响病毒的传染力,这与一般认为高温下病毒传染力较弱的观点不同。在疫情暴发初期,曾有人主张炎热天气能够杀死病毒、终结疫情。

瑞德说:“这意味,如果我今天在酒吧和朋友吃午餐,主要的风险在于我们彼此间相互传染,而不是有人从房间的另一端把病毒传过来。”这说明,在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戴口罩是很重要的。

英国莱斯特大学病毒学家朱利安唐说,瑞德等人的研究支持了流行病学家的观点,即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是防疫的有效措施,改善空气循环也有帮助。

利兹大学教授格里芬则强调通风的重要性。他说,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气溶胶将很快填满室内空间。“假设被感染者仍然留在房间内,病毒量自然增加。”

相关阅读:

  • 新加坡卫生部长:抗疫要更聪明 不断自我重塑 | 12日增513起本土奥密克戎病例 | 四马路观音堂除夕抢头香今年再取消

  • 隔离需要14+7天 戚玉武:春节回不了广州过年 内心牵挂解不开

文:王康威、 蔡添成Image
新加坡鱼尾文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4440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Image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新加坡鱼尾文 , 农历新年脚步逼近,不少民众已开始换新钞,准备为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孩子包红包了!每年都要排队换新钞,你支持用电子红包吗?#zaobaosg #sgnews #农历新年 #红包 #电子红包 #cny #cny2022 #sgcny #angpau #newyearnewyou 视频号

Image

新加坡鱼尾文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社会新闻新加坡冠病私藏不藏私

Image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Image

Image

Imag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