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野猪伤人又一起!受伤妇女昏迷送院 | 遇见野猪如何防身?

Image

野猪窜入新加坡义顺卡迪中心广场,慌乱中撞到一名路过的妇女,导致妇女倒地昏迷超过15分钟后,被送入邱德拔医院救治。

Image

野猪窜入新加坡义顺卡迪中心广场,慌乱中撞到一名路过的妇女,导致妇女倒地昏迷超过15分钟。(读者提供)

这起罕见的野猪闯组屋区伤人事件,发生在昨天(3月9日)傍晚6时40分左右,地点就在义顺环路第846座组屋前、卡迪中心的空地上。

在事发地点附近摆摊售卖童装的谭雪花(52岁)目击妇女被野猪撞倒在地后,立即上前查看妇女的情况。

她说:“那头野猪的獠牙非常长,而且体型不小。妇女被撞倒在地后,附近的公众纷纷上前帮忙,我也匆匆忙忙拿起电话拨打995。”

谭雪花出示手机中拨打995的通话记录说,妇女身边当时带着一名小女孩,她在意外发生后守在妇女身旁不知所措,并且一直哭泣。

在附近工作的陈雷蒙(31岁)说,野猪撞倒妇女后一直往前冲,还撞上了附近一家眼镜店的玻璃门。

“野猪撞上眼镜店玻璃门的时候,我以为玻璃会碎裂,但幸好没有。”

野猪撞倒妇女又撞上玻璃门后,显得更加慌乱,路人纷纷走避,最后野猪一路狂奔至义顺第848座组屋的咖啡店,并通过“晶78大排档”摊位通往停车场的走道逃离了人们的视野。

已关注 Follow Replay Share Like 切换到竖屏全屏 退出全屏 新加坡鱼尾文 已关注 Share 点赞 Wow Added to Top StoriesEnter comment Share Video ,时长 00:36

0 / 0

00:00 / 00:36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转载 , 新加坡野猪伤人又一起!受伤妇女昏迷送院 | 遇见野猪如何防身? 新加坡鱼尾文 已关注 Share 点赞 Wow Added to Top StoriesEnter comment 进度条,百分之0 Play 00:00/00:36 00:36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高清

流畅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video tags

继续观看

新加坡野猪伤人又一起!受伤妇女昏迷送院 | 遇见野猪如何防身?

Video Details

在晶78大排档兼职的陈姓收银员(17岁)说:“我看见野猪从我背后跑过,它跑得很快,一眨眼就不知去向了。”

民防部队受询时证实,今天傍晚6时50分接到通报赶到义顺环路第846座组屋,并将一人送往邱德拔医院救治。

周维介:

与野生动物共舞

2021年野猪多次亮相榜鹅干下血案,在钢骨水泥森林里攻击路人甲乙丙,血淋淋的伤人画面,催化了惶惶不安的人心。

Image

野猪在新加坡组屋区连番闹事,再度撩起人们对野生动物与人类共享资源的议论。(海峡时报)

野猪在初九天公诞(2021年2月18日)那天夜里发难,一名妇女在组屋区夜行,被它又咬又拖,搞得一身是血。30分钟后,600米外一名汉子也被咬送医。又几天,野猪再出击,先冲撞一部车子,进而攻击组屋楼下一女郎,在被围捕时还攻击两个公园局职员,伤了其中一人,最后被捕获后遭人道毁灭。

野猪在组屋区连番闹事,再度撩起人们对野生动物与人类共享资源的议论。论点虽是一镬冷饭,还是得炒一炒,炒热就由它冷却,让日子继续磨人。事发那周,要求正视野猪撒野的声浪,暂时淹没了保护野猪的慈音。毕竟,当血腥画面横陈众人眼前,你还不识趣执意诉求与禽兽共舞,协商谋求双赢,吃瓜群众不依。

人与物共存,麻烦在于野生动物不会说话,面对生存,它有口无言,又无枪无炮,兽性是它唯一的武器。新加坡野猪究竟从何而来,江湖有一说:它是泅水过来的非法移民。反正来都来了,将它赶尽杀绝违背文明世界的游戏规则。这犹如一票非法移民上了岸,驱逐他会犯众怒,至于收留了会否尾大不掉,不是当下考虑的事。野猪在这个都市城邦讨生活已有一段时日,在队伍还未壮大的初阶,它除了撩起若干市民喂食的怜悯之心,并没有引起舆论太大的关注。

这回可不一样,野猪作案咬伤数人,牢牢吸住全国的眼球。除掉了一头野猪,代议士透了口气。这下安啦!主管单位对媒体表达了深入探讨有效解决野猪问题的决心,这话熟口熟脸,听多了也就不喜不愁。除掉了猪,问题真的就此一了百了?咖啡店的老林说他不信,但有吃了止痛药的疗效感。

这些年,保护动物的意识行情看涨,“关爱野生动物”与“干扰居民生活”两种看法一路较劲拔河。但要与之共舞,就应明白得付出的代价。有了这点共识,龃龉就会少些。都说柿子挑软的捏,多年以前新民路社区的野鸡过度繁殖,晨早鸣啼,引来扰人清梦的投诉;不伤人的野鸡怎么就遭人道毁灭了?

2020年,有妇女在白沙阿比阿比河边漫步被野猪咬伤。据知,她没撩它惹它,袭击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专家的防范ABC完全派不上用场。那起畜生伤人的事件惊动了部长,之后问卷调查跟进,4000余白沙居民参与,结果不介意野猪继续在区内自由走动的有三分一。调查问卷才时隔两个月,野猪就登场挑衅,不知是否动摇了之前支持与野猪共舞的民意?

野生动物的超强繁殖力,从来就是个棘手问题。澳大利亚袋鼠泛滥成灾,成了人民公敌;蝗虫蹂躏全球农地,城市岛民没有切肤之痛。说回本岛,单单乌鸦八哥麻雀野鸽在小贩中心咖啡店肆无忌惮地抢食,在树上拉屎聒噪扰民,多年来我们为大树剃光头、筑网隔离,也不过是头痛医头,聊胜于无。

鸦雀都摆不平了,面对野猪野狗野猴伤人出血的作为,节育去势、设立隔离区、禁止喂食等等老梗,仅仅是权宜之计。两全其美的解方,仍是一种期待。专家说,马戏团或动物园里的动物,从来就没失去兽性,驯兽师或饲养员被日日相处的动物咬死噬伤,时有所闻。近日拜登总统登基,他带到白宫的爱犬不也发了兽性而被遣返老家。

想与野生动物共舞,就不能摘除警戒心。不久前损友传来一则本地喂食野猪的视频,但见喂食者施施然对着畜生抛食,十来只野猪在山坡地窜上窜下抢食的画面,让我一颗脆弱的老瓷心怦然颤动,新版野猪林的构图逐渐在心头清晰起来。得了!野猪不再是游兵散勇,它有条件发展成一支壮大的绿林军。

给野生动物阉割去势,让它活成看到停放着的电单车便扑上作状的低等太监,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即便去势解决了数量问题,也消除不了它凶残咬人的兽性。无奈地,我想起非洲的草原生态:只要水里有大鳄,成群迁徙过大河的羚牛,必然得牺牲几只当鳄鱼贡品,以换取集体的安全过渡。残酷的自然法则啊,强欺弱,一如冠状病毒来袭时买口罩买疫苗,强与富就是王道。

专家也唠叨,人类不当的土地开发,破坏了自然生态的食物链,因而结出野猪攻击人类的孽果。都说鸟为食亡,这些不会思考的低等动物,为吃生死,遇敌而本能警戒。这怪诞的世界,人兽之间,彼此互怕。野猪遇人如见鬼,拼死一击是它保命的手段。它为保全贱命而攻击人类;人因尊重生命而喂食禽兽,好心做坏事,种下自己生命受胁的因,这分明是矛盾因缘。

在寸土寸金的小岛上,把自然还给动物已无可能。新加坡的树林与住宅边上,野猪野狗野鸡野猴的数量已明显增加,连假装卖萌的水獭都成群结队在中峇鲁大摇大摆过大街、在滨海湾伤人、到植物园朵颐水里游鱼。说到底,野生动物不识家庭计划。喂食它,饱食之后它的繁殖力就走野。和谐共存仍是个理想的概念,不是吗?超级强国都无法容忍被人追赶取代,遇对手而一味刁难围堵,共舞只是一种假象。

吴俊刚:不应让

“野趣”变成祸患

较早期的新加坡,因大力开展清洁运动和绿化环境,赢得了花园城市(Garden City)的美誉。后来,当局决定进一步发展“花园里的城市”(City in a Garden),有人也称之为“自然里的城市”(City in Nature)。也许是这一政策方针,给城市增添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野趣”。两个比较显著的例子是野猪和水獭的大量繁殖。

Image

吴俊刚认为,营造野趣,更不能逢“野”就收,也不能一味要求人们容忍野生动物侵入人类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祸患。(档案照片)

说起野猪,吴俊刚不禁联想到1960年代生活在乌敏岛的一段有趣往事。那个时候,岛上居民很多,除了橡胶园,也没有今天看到的几乎覆盖全岛的茂密树林,因此,根本看不到什么野猪和水獭。记得有一回,不知是谁放出风声,说岛上来了“山猪”(野猪),于是岛民纷纷携带器械,到处寻觅猪踪。父亲也带着我们两兄弟和家里的“狗仔”,一起跑到山海(靠近今天的外展学校)的茂密丛林猎猪,结果大家都扑了一场空。

在那个岛民几乎都是贫困户的年代,莫说是野猪,连四脚蛇、穿山甲之类的爬行动物也很少见,偶尔出现,很快就会成为岛民的盘中餐,谁会料到,小岛如今竟成了野猪野鸡的天堂。而政府也把野猪、水獭、猴子等野生动物都列入受保护动物的名单。去年,国会还通过了《野生动物和鸟类修正法案》,并把法令改称为《野生动物法令》(Wildlife Act)。

在法令下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兽类包括水獭、果子狸、松鼠、穿山甲、叶猴、果蝠、飞狐、豹猫、儒艮、海豚、鲸鱼等;飞禽包括犀鸟、鹰隼类猛禽、猫头鹰、鹦鹉、黄冠鹎等;爬虫类包括鳄鱼、短嘴鳄、凯门鳄、眼镜蛇、海龟、其他龟鳖类等;鱼类则包括魔鬼鱼、蝠鲼、锯鱼、海马等。此外也包括一些诸如珊瑚、巨蚌之类的无脊椎动物。

法令开宗明义阐明其宗旨在于保护、保育和管理野生动物,以维持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并保障公众的安全与卫生,以及其他相关事务。大略看了一下,法令的条文其实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包括:加重故意喂食野生动物行为的惩罚(初犯罚款不超过5000元,再犯罚款不超过1万元);随便释放野生动物(最高罚款不超过5000元);非法设陷捕捉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刑罚更重,可被罚款高达5万,或坐牢两年,或两者兼施;同样的刑罚适用于非法进出口和售卖野生动物。

此外,人们在进行任何发展工事时,事前也必须做好各种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否则可能被罚高达5万元或坐牢长达半年,或两者兼施。至于保障公众安全方面,似乎并没有具体的条文。也许只能这么理解:确保野生动物不会被随意贩卖捕捉,或被当作野味,可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吧。尤其在冠病疫情肆虐之际,这确实是重要的。中国在冠病疫情暴发后,也出台了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新措施。但除此之外,就谈不上什么保障公众安全了。

随着野猪伤人、破坏私人财产(如绿地),水獭吃掉水池里的锦鲤,野猴入屋扰民等事件的不断发生,问题来了。野猪水獭受到了保护,但民众的财产、安全却受到了威胁。而且,被野猪獠牙刺伤的人得不到什么赔偿;私人草皮被严重破坏的也投诉无门;锦鲤被水獭大快朵颐,同样只能自叹倒霉;受野猴骚扰的住户,只能门户紧闭,谁叫你安家在保护区附近?人们不禁要问:何以人不如兽乎?

涉及野生动物的事件接连发生,但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包括爱护动物组织在内的有关方面,通常都把问题归咎于人们喂食这些动物,这是很不公允的。好心而无知喂食野生动物者固然有,但应该先问问,为什么野生动物会跑出森林觅食?成群的野猪,为什么会在光天化日之下,目中无人在熙来攘往的公路旁跑动?答案其实很简单,它们不是故意出来招摇过市,或是刻意要让新加坡人欣赏什么野趣,而是为了一个简单的需要:觅食。

换言之,它们原本的栖息地闹粮荒了,因为在法令保护下,它们的数量几何倍数增加,森林养不起它们了。食物不足,野猪是不会坐以待毙的,走出森林是求生的本能。所以,不能只怪人们喂食。

野猪的繁殖能力是惊人的。最近有新闻报道,在2011年海啸中沦为一片废墟的日本福岛县,野猪大量繁殖,有几个小镇已经变成“野猪林”。在澳大利亚,野猪繁殖,破坏耕地和农作物,已成了农业大患,必须不断捕杀。新加坡是个弹丸小岛,试问我们的小小林地能容纳得了多少野猪、野猴?我们的滨海区和一些河口的鱼儿,又能养得起多少水獭?

2月25日《联合早报·言论》刊登陈俐颖君的大作《把动物放入城市环境是扭曲天然生态》,得出这样的结论:“(野生)动物并不适合生长在城市里,这是肯定的。扭曲动物的生存环境,是违反天然的。”也许比较公允的说法,是并非所有野生动物都适合生长在城市里的森林。新加坡的森林面积微不足道,到底适合什么野生动物生长,有多大的容量,都必须仔细研究才是。

可以肯定的是,新加坡本岛的环境,很不适合引进如野猪之类的动物,因为它不仅繁殖力特强,对环境的破坏力也很惊人。也许,把少量野猪局限在如今人烟稀少的乌敏岛,是个比较妥当的做法。

即便如此,要如何控制野猪的繁殖也须要有一定的规划和共识。同样的,水獭的数量也必须受到控制,不能让它们无限制地繁殖。和基本素食的河狸(beaver)不同,水獭是肉食动物,魚、蝦、蟹、蚌都能吃,如果数目过多,必然要破坏河道和滨海区的生态平衡。

城市花园也好,花园里的城市也罢,理念都是好的,但在付诸实行时还得仔细考虑实际情况。营造野趣,更不能逢“野”就收,也不能一味要求人们容忍野生动物侵入人类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祸患。保护野生动物,出发点是好的,但现在的情况似乎是保护过头了。所谓过犹不及,应该及时检讨。

遇到野猪怎么办?

zaobao.sg和你分享防野猪指南

Image

(何健伟)

相关阅读:

  • 在新加坡,动物过马路能用天桥?有70种野生动物都在用

  • 野猪出没!你会让它留下 还是把它赶走?

  • 先溜进地铁站再闯高尔夫球场 野猪乱窜冲人群

文:卢慧恩、周维介、吴俊刚

Image
新加坡鱼尾文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4657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Image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新加坡鱼尾文 , 这起火患发生于今晨(3月8日)6时许,地点是菜市道第29B座的咖啡店。根据网上传播的视频显示,火势很大,但庆幸无人在事故中受伤。
#zaobaosg #sgnews #火灾 #咖啡店 #新加坡 #新加坡生活 #着火 #消防 #起火 #突发新闻 #新加坡鱼尾文 #联合早报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新加坡鱼尾文
视频号

Image

新加坡鱼尾文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冠病疫苗骑行新加坡Omicron

Image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Image

ImageImag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