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入了伏,气温一天天升高,各种饮料成了许多人降暑解渴的最爱。
最近新加坡给饮料评级的消息也登上了热搜。
新加坡的“最严限糖令”
2022年12月,新加坡开始全面实施含糖饮料分级制。据了解,这项强制性的营养等级制度(Measures for Nutri-Grade Beverages)根据糖以及饱和脂肪含量的高低,将饮料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同等重量下,糖以及饱和脂肪含量越高的饮料,等级越低。
今年6月30日新加坡又发布了补充措施,将饮料分级的适用范围从预包装饮料扩展到现制饮品等更多品类。
这项饮料营养等级制度强制要求上架饮料都要按照所含有的糖分和饱和脂肪分为四个等级,并贴上对应等级标签,其中被列入D营养等级的现泡现榨饮料不得在所有媒体平台上做广告宣传。
之所以推行该法规,其实与新加坡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有关。
早在2016年,新加坡就曾“向糖尿病宣战”。当时,《海峡时报》曾报道,新加坡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第二大国家。
而新加坡人每天摄入的糖,有大半来自饮料,尤其是预包装饮料。
为进一步遏制糖尿病的发展,过去7年,已经出台了很多措施,但当地预估,2050年,新加坡糖尿病居民人数仍然可能达到100万。
如果按照现有的新加坡人口预估,届时,每6个人中,就会有1个糖尿病患者。所以,新加坡不得不设置严苛的饮品分级制度,以控制国民的糖摄入量。
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超过1亿多人受病症困扰。
百病由“糖”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团队在BMJ上最新发表综述研究显示,高糖饮料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除了糖尿病外,这几种也要了解
01 心血管疾病
研究认为,比起减少盐的摄入,奉行低糖饮食对降低血压来说意义可能更大。
每天只要多喝一罐含糖饮料,就会给血管“加压”,舒张压会高出正常值1.6毫米汞柱,收缩压高出0.8毫米汞柱。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增加8%~9%、冠心病风险会增加15%。
02 痛风
饮料里含有很多果糖,果糖代谢后会形成腺苷,它会转化成嘌呤,再分解就变成了尿酸。
正常情况下,尿酸可以被人体代谢出去,但不加节制的摄入,代谢不掉的尿酸,就会留在人体的血液中,然后沉积在关节,造成痛风。
03 肥胖
每克糖会带来4千卡的热量,1200ml含糖饮料所带来的热量就约等于成年女性一顿饭的热量。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儿童比不饮用的儿童,肥胖风险增加1.7倍。
04 肾结石
含糖饮料降低了钙和钾的摄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摄入量,可能是引起肾结石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05 脂肪肝
摄入糖分过量会造成脂肪积累,并损害胰岛影响其功能,同时引起肝脏的脂肪过氧化,引发肝纤维化等病变。
06 骨质疏松
碳酸饮料中的高磷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钙、磷比例,加重钙的流失。甜饮料喝得多,骨折危险会增加。
07 代谢综合征
大量的糖分摄入会对新陈代谢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和高胰岛素血症。
08 癌症
研究发现,摄入含糖饮料与乳腺癌风险增加14%、前列腺癌风险增加18%有关,而且摄入含糖饮料与结直肠癌、胰腺癌的风险增加也相关。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是不同癌症的危险因素。
糖毕竟是令人愉悦的食物,偶尔喝杯“甜的”犒赏一下劳累的身心也未尝不可。
目前世卫组织的建议是:每天摄入的游离糖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到25克以内。
注:部分内容来自常笑健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