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紫金发明人花300万新币买中国老茶,20吨收藏如今市值1000万,过去16年他为何不再买了?

Image

退休讲师罗炳鑫自1960年代末开始购茶,半世纪以来珍藏了近20吨中国名茶,不乏市场罕见的百年老茶。尽管现今老茶价飙,但藏家坚持茶是用来喝的,与人分享,而不是束之高阁。

Image

退休讲师罗炳鑫半世纪以来珍藏了近20吨中国名茶。

理工学院退休讲师罗炳鑫(78岁)自4岁起,爱与父亲喝茶。1960年代末,他20几岁时开始购买中国新茶老茶,半世纪以来,茶叶藏量近20吨,尤以珍稀老茶,市场罕见。

所有老茶中,以估计百年以上的中国湖南省安化千两茶最珍稀,可遇不可求。罗炳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即使他收茶那么多年,在马来西亚和中国找了很久,也找不到百年黑茶。当时安化千两茶没人收藏,文革期间甚至遭人丢弃。直到十几年前,他才有机会从本地一名已故茶藏家手中,用10万元购得700克百年安化千两茶,喝到今天,只剩500克。

Image

百年安化千两茶硬如化石。

千两茶是用大长竹篾篓将黑毛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茶踩压得非常紧密。罗炳鑫的安化千两茶已硬如化石,看不到茶叶了,掷地也不会散开,他估计茶龄百年以上。他每次要享用它,就得用刀来锯。尽管现在每克叫价500元,他还是喝的,因为“喝后的疲劳与闷气马上消失。”

Image

民国时期的五票孙义顺六安篮茶非常罕见,罗炳鑫手头上仅剩两条。

1920年代,民国时期的五票孙义顺六安篮茶也非常罕见,罗炳鑫手头上仅剩两条。它采用的竹篮叶细幼,竹篮外形是民初手工制法,宽且扁。竹篾上用毛笔字写上“新安孙义顺字号拣选六安雨前上上银针”(繁体)。孙义顺出自安徽六安州,是六安茶老字号代表,清朝已有,列为贡茶,民国生产的,称为“新”。六安茶在1940至1980年代一度停产。

罗炳鑫说,竹篮内包含的内票是:三张面票,腰票(白色)和底票(红色),合称“五票”,以秋叶印为记,红色简介书左下角暗藏一个朱砂水印,上有“义顺字号”,才是真品。百年六安茶叶乌黑油光,生金花,温驯养胃,祛湿解暑,有舒缓定神之效,被视为良药,故安茶以陈为贵。

罗炳鑫是在1980年代向本地茶行“广珍”购藏20条1920年代孙义顺六安茶,当时每条5000元。他在2004年将几条带到中国广东南方拍卖,当时一粒拍出1万人民币(约2000新元)。他的朋友最近花了130多万人民币(约20多万新元)拍下1930年代一条六粒孙义顺六安篮茶。

Image

1920年代五票孙义顺六安篮茶包装及五票内飞。(受访者提供)

罗炳鑫向广珍茶行购藏百年宋聘号、百年不知名茶厂普洱,以及中国外销至缅甸、河内的边境茶,500片广云贡饼等。他也向“安发”茶行购藏1950年代的中茶牌圆茶红印铁饼,当时每片100元,罗炳鑫后来卖了不少去香港,现在售价15万元。

Image

百年普洱及中国销往缅甸、河内的百年边境茶。

对罗炳鑫来说,老茶不管价格多高,他都会享用,至今喝掉百片老茶。他说:“这些年来,普洱茶价格高得离谱,是市场炒作的结果。茶这么贵,当宝一样,没人喝得起,也越来越不喝,而是‘吊’起来等价格涨。可是,茶就是要享受的。

  

“我是真正喜欢喝茶才购藏中国茶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茶售价便宜。以1973年文革厚砖普洱茶来说,一片250克售价5元,我买了一万片,送给很多朋友,当时没人要,最多说声谢谢。后来茶价起了,高了,其中500片赚到钱。现在每片售价5000元。我收茶的年代是没投资意识的,之前没人将茶叶收藏当作投资目的。”

茶价高仿茶多

以前的中国茶价低,没人会仿造。普洱茶原是劳工民众喝的,2000年以后茶价高了,仿茶就多了。1973年文革厚砖普洱是云南勐海区用新工艺生产的第一批人工后发酵普洱熟茶茶砖,转化40几年,茶色通透,闻来枣香樟香浓,品来甘醇。罗炳鑫认为,好的熟茶也值得收藏,1973年厚砖后来成为下关茶厂2005年制作茶砖的标准。1999年大益熟茶每粒售价1万多元,1994年小沱每粒1万元。

Image

福建乌龙茶真枞水仙1993年原包装。

罗炳鑫曾是新加坡理工学院首席讲师,也是一些公司的冶金顾问。他在1999年发明紫金,将专利权卖给利华珠宝,还发明了钛金与多色多层金,赚到的钱大多用来买茶,已花了300万元,茶藏总值预计千万元。

这几年,老白茶、六堡茶、千两茶也引起市场注意,价格不低了。罗炳鑫的广西六堡茶收藏,最陈年为1950年代,一箩近50公斤的草皮包装印着NCS(黄春生茶庄),注明“一级”茶叶档次。六堡茶是从中国外销至东南亚,祛湿解暑的排毒饮料,早年为马来西亚霹雳州矿工的救命茶。陈年六堡茶发很多金花(冠突曲霉菌),色泽黑褐油润,会有槟榔、松烟香味,口感醇厚。几十年前,一箩六堡茶售价3万元,罗炳鑫看到就买,现在价格为50万元。 

Image

一桶近50斤的1950年代六堡茶用草皮包裹,现售价为50万元。 

罗炳鑫不仅记忆力超强,且精力充沛,与一名女佣利落地将一箩六堡茶从地上搬到桌面上给我们拍照。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沏茶来喝,40年来没病痛,也没看过牙医,将老茶视为保健饮料,相信自己能活到120岁。

Image

五六十年代从广东出口的中茶沱茶,油纸包装一碰就烂碎

老茶的味道更好,都是有机的,反观现在很多的年轻茶树都以化肥种植。罗炳鑫强调,像30多年老白茶是福鼎野生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茶叶混在一起,收在铁罐里,以免香气流失。老白茶产量很少,以前没人要收藏,都是散卖,制成茶饼是2000年以后的事,这些是他在深圳跟朋友买的。

Image

30多年老白茶收在铁罐里,以免香气流失。

以前茶叶收在仓库里,现在的茶叶塞满了罗炳鑫的三层楼洋房,包括客厅、卧房,令人头痛,以至于老婆恐吓“你若不再处理你的茶叶,我就走!”

这位藏家2005年退休后,没再买茶。儿女们对茶藏不感兴趣,他打算留一些给孩子与自己享用,释出茶藏,计划以后搬到云南养老。其紫砂茶壶与瓷器板藏品早已清掉。

Image

罗炳鑫住家客厅被茶叶侵占。

文:黄向京

图:陈斌勤

Image
如何优先看到“新加坡鱼尾文”内容?从“订阅号消息”点击“新加坡鱼尾文”进入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右上方按钮将“新加坡鱼尾文”设为星标

Image

Image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Image

Imag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